徐小青:短期粮食价格预测难,粮价上涨主要影响中低收入群体


徐小青:短期粮食价格预测难,粮价上涨主要影响中低收入群体

作者:徐小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01、我国的口粮有保障

说起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从国内口粮来看,情况应该是不错的。小麦大米这两项国家一直保持着基本供求平衡,2019年我国生产1.3亿吨小麦、2亿吨大米,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大米进出口量也是平衡的。口粮品种的一些进口,也是跟品种、价格等等其它因素有关,也就是二三百万吨的规模。对粮食安全中央一直抓的很紧,要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继续保住口粮绝对安全,需要落实各级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尤其是不能乱占耕地,要使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从物资上、技术上、资金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在疫情发生的情况下,这是很要紧的事。

02、我们现在主要缺大豆

我们现在缺的最明显的是大豆,即是食用植物油、也是蛋白饲料豆粕的原料。因为这次疫情,世界上已经有几个国家宣布禁止出口粮食。如阿根廷,它主要是出口豆粕和一些大豆,主要的大豆出口国,美国和巴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禁止出口的消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要停止出口小麦等,至于越南,它是大米第三大出口国,一年出口700多万吨大米,它现在也禁止出口大米。这些国家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反应也不出意料。

国际市场供给减少出口,可能粮食会涨价,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警示。我们实际上主要考虑大豆的需求,会影响食用油和饲料的供给,我们2019年玉米产量一年2.6亿吨,同时这几年大体上供求平衡。国际市场供给和价格的变动对我们肯定是有影响,但是国家会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关于蝗灾的情况我还不是太清楚,目前我就看到中国一些植保专家到巴基斯坦,但报道没有更进一步的资料。沙漠蝗来中国要过喜马拉雅山,要过南亚湿热的地区,能不能过来?恐怕这是专家研究领域的事情,我不太好讲。

03、短期粮食价格预测难,粮价上涨主要影响中低收入群体

对于粮食价格短期市场的判断是很难的。目前提高CPI指数的主要贡献都来自食品。现在就是猪肉等畜产品。价格变动既有季节因素,供求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所以很难预测。但在疫情蔓延、市场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大宗农产品会有价格上涨的预期。如果哪里恐慌、抢购,那里粮价肯定涨,但国家必然会采取措施。目前国内供给还是很平稳的,对主粮这种基础产品价格,国家一定会有调控。

国内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出现食品价格上涨,主要靠国内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因为这是自然的,价格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另外受成本的影响,成本高了,自然价格就高。如果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中低收入人群受影响肯定是最明显的,因为这是刚性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