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战疫|青年检验师刘睿的抗疫生活:关于“14”,有话想说

他们的战“疫”故事,每天仍在继续。

大地回春,我们曾经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他/她们的战“疫”故事,每天仍在继续,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阑珊。

2020年3月24日

晚上19:30分

我叫刘睿,是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青年检验师。这是我来到“抗疫阵地”的第四个夜班,忙碌、充实,也感受着许多的爱。

关于“14”

“14”是集中医学观察期的天数,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对于部分人员将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这也就是我抗疫工作的岗位。

“14”是到今天为止,我的抗疫生活第一个“14”天。这里的工作并不复杂,每天需要做的事是完成对主要集中观察人员的预检入住引导,汇总体温,三餐的配送,垃圾的清理,公共区域的消毒,以及日常的医学帮助……这都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天要做的事。穿上隔离衣防护服的日子,让我们提前感受了听力下降视力不佳的老年生活,而每一次完成工作脱下他们,我们都会开玩笑说大家进了免费健身房,结束任务时我们一定都身材一级棒。

身边的战疫|青年检验师刘睿的抗疫生活:关于“14”,有话想说
身边的战疫|青年检验师刘睿的抗疫生活:关于“14”,有话想说

关于错过

最近隔离点来了一些海外归来的孩子们,当他们经历了长途劳顿来到这里,一些父母会等在门口,只为看一眼他们是否平安到达,也许这是他们不愿错过的一瞬,这也会让我想到我的家人。对他们来说,错过是回杭后的第一个拥抱,错过是妈妈为你准备的第一顿接风饭。

而对于我来说,错过的是我“欠”家人的年夜饭,错过的是相隔1900公里好友相聚的“突然失约”,错过的是因为“时差”工作拿起手机和朋友只说了两句话再回复都已经是第二天的身不由己。但我相信待山河无恙时,我们一定可以去完成那些未完成。

作为一个东北大妞,虽然今年只回哈尔滨待了两天就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中去,但是全家人都为我加油,为我骄傲!这是2020年我做的最酷的一件事!我的拳头很小,但是也有力量。

2020年3月24日

晚上10:15分

我叫谢磊,是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后勤保障人员。今天,是我加入境外返拱接机转送“大军”的第14天。随着境外疫情的愈演愈烈,我们迎来了一次新的“附加考题”。如何将关口前移,守住第一道防线,成为了我们现在抗疫之战的重点。

还记得第一天上岗时,我接到任务后,备好所有物资,穿好防护服,随车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到达指定的国际2号门出站口。

考虑到接机的对方是外国人,沟通会有不畅,我提前与指挥部进行联系,确定好对接的翻译人员,在经过6个小时的等待后,终于在晚上的9点30分接到了这位英国女孩。同时通过翻译人员,顺利完成了信息核对,而后又将她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下车后,当她用蹩脚的中文对着我说了一声谢谢时,责任感和满足感从心底而生。

身边的战疫|青年检验师刘睿的抗疫生活:关于“14”,有话想说
身边的战疫|青年检验师刘睿的抗疫生活:关于“14”,有话想说

这半个月,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了各种措手不及,也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鞠躬感谢。这不,我都学会了好几国语言的谢谢呢!虽然24小时白加黑的工作很辛苦,每次六七个小时的防护服闷着也湿透,但是工作无碍大小,担当不分年龄,作为一名90后,我为能加入这次战“疫”贡献自己一份渺小的力量而感到无比荣光。

2020年3月25日

上午09:00分

我想很多年后,我们都会铭记2020年这个春天。届时回头看看,流过的泪水和汗水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记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 “战疫精神”。

面对未知的风险,他/她们虽心有余悸,但从不缺席。他/她们依然是一个平凡人,但所做之事让他/她们并不平庸。原来英雄,不只是身披战甲高大威猛,原来,他/她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也可谓之英雄。

——来自浙江日报起航号“墅说青春”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