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一家到底做過什麼?康熙死前要求雍正,必須善待他們一家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馬靖紅

公元1722年的冬天來得比以往都要早,氣溫也比往常低一些。北京的暢春園在經歷了蕭瑟的暮秋以後,迎來了這個嚴寒的冬日。

平靜的湖面上,早不見了夏日裡或嫩粉或鵝黃或純白的荷花,也看不見往常大片大片翡翠似的荷葉,只餘下身形蕭條的枝幹在寒風裡佝僂著。

就連活潑的魚兒們都縮到更深的水底裡去了。春季裡開得嬌豔的牡丹、丁香等不見了蹤影,只有拖著暖黃花瓣的臘梅還在抵禦這不同於以往的低溫。

在這失了生機的園子裡,有一處清溪書屋,是帝王康熙慣常愛呆地,這一次也不例外。屋外凜冽的寒風,混合著一絲臘梅香,透過微小的縫隙穿進了溫暖的室內。這些微的寒涼也叫病榻上的康熙稍微清醒了點。

禮親王一家到底做過什麼?康熙死前要求雍正,必須善待他們一家

炭爐內的暖氣把整個屋子都填滿了,那一點冷意確實算不上什麼。但是康熙還是沒有感覺到舒暢,身上好些從前的舊傷都泛著疼痛,他毫無精神。這位英明神武的君王知道,他不久就要迎來生命的終點。

他說不清此時的自己是什麼感受,身體上應該難受卻又彷彿沒有那麼痛苦。心裡回想著他的一生,從前與過往的一樁樁事,一個個人都在腦海裡閃過,他應該是沒有遺憾的。漸漸地,他腦子裡的畫面模糊了,感官也不清晰了,只是覺得累,想就這樣慢慢睡過去。他知道,那是歸宿,也是終結。

據《清史稿》記載,“甲午,上大漸,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

這位文韜武略、心懷天下的君王,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帶著他過去的輝煌與驕傲,深深長眠。

禮親王一家到底做過什麼?康熙死前要求雍正,必須善待他們一家

在他死前,他給四子胤禛留下了這麼一段話,“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為什麼這位聖明的君主,在死前要告訴他的後輩這樣一句話呢?禮親王一家又為何可以得到這樣的殊榮呢?

這位“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就是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的一位,排行第二。長在草原上的他生得勇猛,有不俗的軍事才能。他用自己的才能幫助建立和鞏固了清王朝,是忠心不二的功臣。在太祖皇帝去世以後,他與兒子極力支持並輔佐皇太極,幫助其穩固皇位,治理朝政。

在戰場上,他是威風凜凜的將軍,在朝堂上,他是謙卑忠貞的臣子。他可以為了王朝,四處征戰;也可以為了皇帝,大義滅親。

他的後代傑書也不是泛泛之輩。他並沒有在先祖的戰功之下安享富貴,走馬鬥雞。恰恰相反,他繼承了祖輩在沙場上的天賦。他在危急時刻受命,平定了耿精忠的叛亂,維護了社稷與江山。沉穩睿智、驍勇善戰的他還收復了廈門與金門,幫清王朝穩定住了東南沿海一帶的局勢。

禮親王一家到底做過什麼?康熙死前要求雍正,必須善待他們一家

這是一個為大清開疆拓土,收復失地的家族;是一個為社稷忠心耿耿、萬死不辭的家族。這些功績使這個家族榮極一時、地位極高。

叫人惋惜的是,自傑書逝世之後,這個家族再也沒有出過那樣驚才豔絕的人物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為什麼康熙要囑咐兒子善待這些後輩呢?原因有三。

一是,這個家族確確實實為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善待這些後輩是情理之中的事。更何況,對於國力強盛的清朝來說,養這樣一群人也不是什麼費力氣的事。

二來,朝堂之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這個忠於皇帝的家族自然也和許多家族有利益來往,還有祖輩累積下來的勢力。剛剛登基的新皇當然要好好利用,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善待這些功臣之後,是在告訴朝堂上的臣子和天下百姓,當今的皇帝是一個知恩圖報的皇帝,是一個仁慈的皇帝。不僅安撫那些老臣的心,也是在鼓勵有才之人效忠於自己。

禮親王一家到底做過什麼?康熙死前要求雍正,必須善待他們一家

這樣一舉多得又不費力的事情,為什麼不幹呢?

老話常說,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有多少忠臣死於君王的多疑與冷酷,又有多少靈魂含冤而亡。為什麼帝王要那麼無情呢,他們難道就不能多一點心軟,多一點人之常情嗎?

想來是不行的,那些後來成為賢君的帝王從小所受的教育和周圍的環境告訴他們,他們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心,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才能不被矇蔽,不被欺騙,才能維護國之安穩,才能擔得起這一國之君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