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决战|驻村更驻心 变出“聚宝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学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4月1日上午,在禹州市花石镇崛山村外一处山坡上,遍野的迷迭香长势喜人,淡紫色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让37岁的赵杨感到“心里踏实”。作为许昌市妇联派驻崛山村的第一书记,她和“小伙伴”们多方协调,建起占地近100亩的迷迭香扶贫基地,让过去“靠天收”的坡地变成了“聚宝盆”。

走进崛山村,村舍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伸向远方,展现出恬静和谐的美丽乡村景色。“崛山能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变身河南省卫生村、许昌市文明村,多亏了‘小赵书记’!她驻村更‘驻心’,引项目办实事,让俺村有了大变化。”崛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占超说起这位年轻的“搭档”,发自内心地佩服。

2017年年底,赵杨刚到崛山村时,压力颇大:村里无资源、少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近空白。村民们投来的目光中有期盼,也有疑惑:“这个看上去文静柔弱的女子,会不会是来走过场的?”

“进了崛山村,就是崛山人。”赵杨扑下身子谋发展,脸晒黑了,人消瘦了,却以务实作风让村民们感到“不简单”。她在逐一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主持召开“诸葛亮会”,请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各抒己见,为崛山村发展“把脉问诊”。“村里没路灯,群众意见大”“解决了‘吃水难’,大伙儿才信服你”“缺少产业项目,经济就很难上去”……群众的所缺、所需、所盼,她一一记录、细细梳理,然后对症下“药”。

“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公共设施短板,赵杨发挥派驻单位优势,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推动1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崛山村落地。先后整修道路和排水沟3.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建起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打出320米深的“扶贫井”并铺设管道直通农家,新添置了健身器材和垃圾清运车,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夜色降临,路灯点亮,村里的文化广场上,一群农家妇女正随着音乐节拍跳舞。“‘硬件’要改造,‘软件’更要提升。”在赵杨的倡议下,崛山村妇联牵头成立了美丽崛山广场舞队,队员们的舞姿成为小村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项目支撑。赵杨和村“两委”干部经过考察,决定借助禹州“药都”优势,结合村前村后山坡地多的特点,引进易管理、产量稳定的迷迭香种植,并与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森茂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了联营协议,使村集体经济有了地租收入,贫困户拿到了分红和打工收入,推动崛山村实现了从一味靠“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如今,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25.7万元。

空闲时间,赵杨喜欢到贫困户家中“走亲戚”。“大娘,最近身体咋样?生活上有困难吗?”4月1日,在贫困户党玉珍家,赵杨贴心地和她拉起了家常。党玉珍的丈夫和儿子先后病故,儿媳改嫁,她与13岁的小孙子相依为命。赵杨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党玉珍协调公益岗位,还帮助解决了孩子就学问题。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党玉珍说:“俺今生今世都忘不了党的恩情,忘不了小赵这闺女的帮助!”

“下一步要把产业项目抓实抓牢,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赵杨说,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和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集聚合力,激发活力,为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