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導年鑑》—克里斯托弗·諾蘭:天才導演 黑暗騎士

克里斯托弗·諾蘭 年鑑:

1970

730日,克里斯托弗·諾蘭出生於英國倫敦。

1977年,7歲的諾蘭就用父親的超8攝影機拍攝自己的玩具兵人,開始了最早的電影創作。

1989年,導演併兼任編劇製作了超現實主義短片《塔蘭臺拉》(Tarantella)

1992年,大學畢業於黑利伯瑞學院,後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學習英國文學,在校期間,他與一些朋友組織了“16毫米”社團,拍攝了大量短片 。

1996拍攝另一部短片《盜竊罪》(Larceny)在劍橋電影節上放映。同年,只用了6000美元和他“16毫米”社團的朋友們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追隨》(Following)

1997年,他拍攝了一部3分鐘片長的短片《蟻蛉》(Doodlebug)

1998年,他執導的電影《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

1999年,Zeitgeist公司在小範圍內發行了《追隨》

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執導並編劇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

2001年,諾蘭拍攝了警匪電影《白夜追兇》。(又名《失眠症》,影片翻拍自1997年上映的挪威同名電影。)

2003年,諾蘭執導拍攝商業漫畫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

2005

615日,《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正式公映,獲得3.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20061020日,執導了奇幻電影《致命魔術》

2008718日,執導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

2010

年,執導以夢境為主題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

2012720日,執導的蝙蝠俠終結篇《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上映。

2013814日,執導由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編劇的電影《星際穿越》

2016年,5

月執導電影《敦刻爾克》

20195月,執導動作驚悚片《信條》

201912月,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授予諾蘭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1970年7月30日,克里斯托弗·諾蘭出生於英國倫敦。

克里斯托弗·諾蘭生於一個五口之家:他的父親是英國人,做廣告文案工作;母親是美國人,從事乘務員工作;上有兄長馬修,下有弟弟喬納森·諾蘭。

弟弟喬納森·諾蘭曾是一名編輯,在後來的創作生涯中,與克里斯托弗·諾蘭一起製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兄弟兩合作的第一部作品《記憶碎片》尤為令人驚豔,此作也成為了他們在好萊塢發展的奠基之作。

由於父母的關係,兄弟三人從小就在英、美兩國之間來回奔波。

1996年,克里斯托弗·諾蘭用6000美元製作的電影《追隨》成功贏得了艾瑪·托馬斯的芳心。兩人是大學同學,在倫敦讀大學時相戀,畢業之後於1997年結婚,擁有三個孩子和一家制作公司SYNCOPY,後來的很多大製作的電影中,艾瑪·托馬斯都擔任了製片人,製作公司便是他們名下的SYNCOPY。

一個頂級的編劇——喬納森·諾蘭;

一個優秀的製作人——艾瑪·托馬斯;

加上一個天賦異稟的神級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可以想見,後來的所有驚世之作,在這鐵三角形成的一刻,就已經註定。


1977年,7歲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就用父親的超8攝影機拍攝自己的玩具兵人,開始了最早的電影創作。

你沒有看錯!7歲!

在大多數人還在懵懂未知,大玩泥巴的時候,克里斯托弗·諾蘭就已經開始了他後來終其一生、步步輝煌的導演生涯。

1989年,導演併兼任編劇製作了超現實主義短片《塔蘭臺拉》(Tarantella)。

塔蘭臺拉原為意大利南部的一種民間舞曲。據當地相傳:被一種毒蜘蛛“塔蘭圖拉”(talantula)咬傷的人,必須劇烈跳舞,才能解毒,塔蘭臺拉舞也即起源於此說。(另一說此舞因產生於塔蘭多城而得名。)

作為初出茅廬之作,選擇超現實主義題材,同時給片子取名《塔蘭臺拉》(Tarantella),浪漫而又超現實,可見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內心深處,還是頗有些文藝情結的。

後來的《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都無一例外的證明了這一點。

1998年,他執導的電影《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

《追隨》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自編自導,eremy Theobald、Alex Haw、露西·拉塞爾共同主演的驚悚懸疑電影。

影片講述了喜歡跟蹤陌生人打發時間的比爾,在一次跟蹤叫克布的男子時被對方發現,克布自認是一名竊賊,並邀請他加入合夥入室盜竊,他欣然同意,卻使自己捲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的故事。

比爾是個遊手好閒的作家,借跟蹤陌生人打發時間。這讓他體驗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很神秘,也很刺激。不過,有一次,比爾盯上了一個西服革履的傢伙克布。尾隨到餐廳之後,他卻被對方識破,只得攤牌。克布是個販賣盜版光碟的商販,此外還做擰門撬鎖的勾當。克布帶著比爾潛入了陌生人家中,但比爾發現克布根本不取財物,而是尋找主人蓄意掩蓋的隱私。同時,克布還提醒比爾要注意儀表。後來,比爾認識了一個神秘的金髮女人。在酒吧,比爾主動與她調情,但是對方冷若冰霜。原來她是黑社會大佬的女人,但是不可遏制的激情讓比爾失去了理智,從而墮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雖然本片只有短短69分鐘,但卻是克里斯托弗·諾蘭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該片的成本大約是3500英鎊,不得不佩服諾蘭駕馭劇情和講故事的能力。當然,克里斯托弗·諾蘭將該片拍成了黑白片,此舉既是因為製作費太有限,也是基於影片的題材類型屬於黑色電影。

克里斯托弗·諾蘭說,有一次家裡被盜賊闖入,之後他就經常猜想那個闖入者看到家中自己的東西時,是怎樣的想法與活動。這個想法慢慢就發展出了拍攝這部電影的點子。諾蘭拍攝該片時為了省錢,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只用週末時間拍攝,並且拍攝前演員都要經過大量排練,儘量做到實拍時一兩條就過,以節約膠片。另一個方法就是:簡化設備,以至於拍攝整部電影的全部器材可以放到一輛出租車裡。為了節省打光照明等開銷,全程只用自然光拍攝。

至於拍攝取景,開始在諾蘭租的房子,之後到諾蘭父母家,後來就在各個朋友的家拍。因為拍攝本片基本只用週末時間,導致整部片子拍完,足足用了一年時間,甚至影片中除了主要演員,其它群眾演員更是隨時都在換,誰有空誰來。整個電影基本上是靠純手動,單個攝相機完成了拍攝。

然而,最終的成果卻是喜人的:作為一部處女作,《追隨》結構緊湊,具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熟電影技巧,而克里斯托弗·諾蘭使用的非線性敘事技巧,在他之後的影片裡更有變本加厲的勢頭。

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執導並編劇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

《記憶碎片》是根據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Memento Mori》(又譯為《死亡象徵》)而成的懸念影片。影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蓋·皮爾斯、凱莉·安妮·莫斯、喬·潘托里亞諾、小馬克·布恩等人主演。

講述了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Lenny萊尼必須根據自己支離破碎的記憶來找到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的故事。

Lenny萊尼的生活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向殺害他妻子的兇手復仇。

原來在若干時日以前,正值新婚的Lenny萊尼夫婦遭到了一名歹徒的襲擊,兇犯殘忍地殺害了Lenny萊尼的妻子,Lenny萊尼自己雖然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回來,卻因為腦部的嚴重損傷而得了一種奇怪的“短期記憶喪失症”,從此他只能記住十分鐘前發生的事情。

儘管在警方看來,這是一起每天都會發生的普通搶劫案件,但是Lenny萊尼的生活卻被徹底改變了。

不滿於警方草草結案,Lenny萊尼發誓要追查到兇手,替慘死的愛妻報仇。

可是,支離破碎的記憶卻令Lenny萊尼舉步維艱,他只能憑藉一些零碎的小東西諸如紋身、寶麗來快照等才能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而且,每當他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時,他必須要使用一切方法立即將之記錄下來,因為很可能十幾分鍾後,他就根本無法記得自己在什麼地方、來做什麼。

調查艱難地進行著,Lenny萊尼遇上一個粗俗的酒吧女招待娜塔莉婭,她似乎知道一些Lenny萊尼感興趣的事,還有一個自稱是他以前好朋友的叫泰迪的傢伙,但是他看上去鬼鬼祟祟的,好像不懷好意,到底誰才可以信任,娜塔莉婭?泰迪?還是他自己?那些不斷顯現出的記憶到底會把自己引向哪裡?Lenny萊尼陷入了困惑中。

本片被稱為史上最燒腦電影,諾蘭導演採用了顛覆性的碎片化剪輯手法,加上黑白和彩色兩條線索(實際為一條線索——黑白為正敘,彩色為倒敘),恰如其分的襯托出了萊昂納多失憶狀態下的認知和視角。

電影通過彩色和黑白,正序和倒敘來講述兩個故事,像是一個簡易版的“羅生門”,彩色是真實發生的事情,Lenny萊尼不斷失憶被騙依舊尋找殺妻兇手的可歌可泣旅途,黑白是過去存在,不知是既定事實還是Lenny萊尼主管意識的過去真相。在Lenny萊尼跟身邊的人就扯不清的時候,觀眾也在扶額頭疼。

正是這種荒誕而又超現實的劇情構造和獨特的拍攝剪輯手法,給觀眾營造了一個看似無限循環的觀影空間。影片營造的支離破碎感覺,讓觀眾切身地體會主角的內心世界。《記憶碎片》為這種徹底得倒序敘事技巧找到了一個渾然一體的故事,編排倒敘的故事細節需要特殊的思維,而找到一個合適這個框架的題材更需要靈感的光顧。

其實,綜合考量下來,本片算不上是大製作,但是導演將錯綜複雜的情節安排在冷靜犀利的鏡頭語言之下,集合了暴力、懸疑等諸多因素,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關於人生哲學和心理學的思考,堪稱是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佳作。

細心的影迷也許會發現,影片中出現的紋身店是以艾瑪·托馬斯的名字命名的。而艾瑪是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妻子,同時她也是本片的聯合制作人之一。

令人驚訝的是,影片拍攝僅用時25天。

該片榮獲獨立精神獎的最佳電影劇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劇本獎,廣播電影協會的最佳電影劇本獎,以及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由此,克里斯托弗·諾蘭名震好萊塢,徹底站穩了腳跟。

2003年,諾蘭執導拍攝商業漫畫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

如果說,《記憶碎片》讓諾蘭享譽好萊塢,那麼,蝙蝠俠三部曲則是讓諾蘭晉升全球頂級導演的問鼎之作。

2003年,漫改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開拍。

諾蘭邀請英國男星克里斯蒂安·貝爾擔綱主角,並親執導筒,拍攝商業漫畫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該片使用IMAX這種先進的膠片拍攝模式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

2005年6月15日,《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正式公映。

最終,該片獲得3.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入選當年夏季賣座影片前三甲,同時獲得了漫畫迷和評論界的如潮好評 。之後,該片更是榮獲第32屆土星獎最佳編劇獎。

2008年7月18日,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第二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

該片上映一個星期就打破美國多項票房紀錄 ,最終獲得10.8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全球第四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電影,也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2012年7月20日,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終結篇《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上映。

該片美國境內票房入賬4.312億美元,海外票房5.74億美元,總計10.05億美元,成為影史上第13部票房過10億美元的影片。

2006年10月20日,執導了奇幻電影《致命魔術》。

2005年6月15日,《蝙蝠俠:俠影之謎》上映之後,票房和口碑一路飆升,克里斯托弗·諾蘭並沒有趁勝追擊,而是在次年執導拍攝了奇幻電影《致命魔術》。

這是諾蘭的一部過渡性作品,沒有太強的野心,也不圖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題材。

影片講述的是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兩個好朋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是那個時代首席魔術師。

世紀之交的倫敦,娛樂業才剛剛起步,於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師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神秘莫測的大眾偶像,享受著社會能夠給予的最高讚譽,社會地位也高於其他從事表演的人。

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最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羅伯特·安吉爾性格複雜而且歷練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臺上將自己完美地展現給觀眾。而阿爾弗雷德·波登則與他完全相反,這位天賦極高且非常富有創造力的魔術天才因為不修邊幅和天真的個性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華麗的手段去表現他的魔術想法。兩個人在一場一場的表演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將其他魔術師都甩在了身後,最終卻變成了這對曾經的知心好友的競爭。

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學、野心取代了友誼,為了戰勝對方,以便能夠證明自己才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魔術師,他們尋找各種輔助材料來豐富自己的魔術表演,其中包括剛剛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發明出來的科學奇蹟——交流電。事態漸漸不受控制,兩個人的忠誠與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驗,直到引發了一場謀殺,這場世紀大戰才以悲劇收場。

該片改編自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說,喬納森·諾蘭花了整整18個月的時間,才下定決心對小說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然後將素材整合,著手改編劇本。

一開始,邁克爾·凱恩飾演的卡特(魔術師背後幫助其完善表演的導師)就緩緩地道出了完成魔術需要的三個步驟:“驗證”、“轉移”和“矇蔽”,而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製作《致命魔術》時,也引用了相同的三個原則,以此來維繫故事中兩位主角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波登之間複雜且矛盾、充滿想象力的奇妙聯繫。

克里斯托弗·諾蘭將對於原著小說的想法告訴給弟弟喬納森·諾蘭,希望他可以根據原著小說寫出劇本的初稿。除去故事本身的複雜性,小說裡還有一部分是由帶有懺悔情緒的日記組成的—將這一部分有效地融入到劇本中,就成了喬納森·諾蘭所面對的難題,他必須要讓魔術為影片服務的同時,還要讓影片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盛大的魔術表演。

有資深影評人認為:《致命魔術》這部影片既具備了商業電影的諸多特質,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影像作品,它向觀眾展現的種種視覺奇觀、曲折離奇的情節設置,突轉性的結尾,使觀眾在觀影的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旺盛的觀看熱情。此外,該片也是現代社會個體生存境遇的一種隱喻。觀眾看到的是對成功嫉妒執迷至扭曲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絕對的矛盾和對立,機械或曰現代科技下人的主體性的喪失等。

2010年,執導以夢境為主題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

2008年7月18日,諾蘭執導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兩年之後,2010年,諾蘭便開始執導以夢境為主題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這是諾蘭在商業領域內的一次全新嘗試。該片獲第37屆美國土星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獎。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多姆·柯布是一位經驗老道的竊賊,他在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厲害的,因為他能夠潛入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夢境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秘密。柯布這一罕見的技能使他成為危險的企業間諜活動中最令人垂涎的對象,但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名國際逃犯,失去自己的所愛。

如今柯布有了一個贖罪的機會,只要完成最後一項任務他的生活就會恢復本來面目。與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團隊這一次的任務不是竊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如果他們成功,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但是即使提前做好了細緻專業的安排,也無法預料到危險的敵人對他們的行動早已瞭如指掌,而只有柯布能夠預料到敵人的行蹤。

本片的拍攝計劃誕生於《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的拍攝期間,克里斯托弗·諾蘭曾經考慮再度和親密無間的搭檔克里斯蒂安·貝爾合作,但克里斯蒂安·貝爾因為要拍攝《終結者2018》,以及之後克里斯蒂安·貝爾有自己其他的拍攝計劃,所以他建議克里斯托弗·諾蘭尋找其他他中意的演員來擔任男主角。這時候克里斯托弗·諾蘭想起另一位自己很喜歡但一直未曾正式合作的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只知道本片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寫劇本和導演時,他就確定出演本片,甚至那時候他都不知道本片題材究竟是什麼樣子。

在早期,詹姆斯·弗蘭科和克里斯托弗·諾蘭會談的時候曾經決定出演本片的角色,但由於檔期衝突,他無法參演本片,最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代替出演了原定詹姆斯·弗蘭科接下的角色。

在本片早期公佈拍攝計劃時,傳言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角色名字叫Jacob Hastley,而艾倫·佩姬扮演的角色名為伊莎貝拉,後來正式公佈本片具體細節的時候,兩者都證明只是官方宣傳上的煙霧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角色叫Cobb,而艾倫·佩姬的角色叫Ariadne。

不安定的精神狀態和不可信的邏輯推理一直是諾蘭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記憶碎片》裡面是一個失去記憶的受害者,《失眠症》是一個飽受失眠困擾的中年警探,《致命魔術》裡面講的是一個腦海中滿是錯覺的又一例病患,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故事中則採取顛覆性的形式,從根本上就不再讓那個隱姓埋名的超能好市民出現了。

《盜夢空間》是諾蘭執導的第七部電影,也是他在科幻電影領域的首次試水,這部融合了《記憶碎片》的感官錯亂和《黑暗騎士》的拍攝規模的影片擁有1.6億美元的前期預算。

儘管在影片中有很多幻覺般的情節場景,作為諾蘭的招牌風格,他還是習慣讓整支創作團隊儘量做到實景打造,而避免過多運用CGI技術。

“我始終覺得最重要的,是在攝像鏡頭前做足該做的功課,下真功夫。然後,在必要的情況下,電腦成像會更容易提高實景拍攝效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諾蘭。

諾蘭堅持使用攝影機完成拍攝,電腦在他那裡基本可以算是一文不值,這種操作方式在好萊塢簡直就是讓人無法相信的。實現這些都是多虧瓦雷·菲斯特和克里斯·科伯德的幫忙,他們一位是諾蘭的御用攝影師,一位是邦德電影的特效總監,兩個人一起幫助諾蘭實現了老式電影技法的迴歸。

影片的拍攝足跡遍佈全球,單單主要場景的拍攝就涉及四大洲6個國家。在拍攝過程中,攝製組的演職人員可謂歷盡艱險,經歷了摩洛哥丹吉爾的酷熱炙烤,又體驗了加拿大卡爾加里的大雪紛飛。

拍攝地還包括了東京,巴黎和洛杉磯,視覺效果團隊為了做好一組車輛動作鏡頭,運用了人工降雨等手段完成了貨運火車橫掃市中心的情節。

《青年報》影評認為: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為了故事的成立給予觀眾很多假設和規則,包括人的潛意識、夢中夢、重新詮釋的“穿越”等等。其實最偉大的造夢師應該是影片以導演諾蘭為首的製作團隊,能將自己的想法變成一部電影,觀眾在觀影時又何嘗不是進入了他的夢境。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帶來的歡樂笑場,這恐怕是導演也始料未及的。

2013年8月14日,執導由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編劇的電影《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影片由派拉蒙、華納和傳奇影業聯合制作,派拉蒙負責北美髮行,華納負責海外發行,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一個探險小組通過這個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之外,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在這艘名叫做“Endurance”的飛船上,探險隊員著面臨著前所未有,人類思想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戰。

然而,通過蟲洞後,他們發現飛船上在星球上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即使探險小組的任務能夠完成,他們的救贖對於對地球上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已經是太晚。飛行員庫珀必須在與自己的兒女重逢以及拯救人類的未來之間做出抉擇。

2015年3月,《星際穿越》在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獲得了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10項提名。

2016年,5月執導電影《敦刻爾克》。

這是一部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戰爭片。

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和亞歷克斯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和柯林斯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克里斯托弗·諾蘭希望該片能夠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向觀眾展示戰爭的殘酷和恐怖,因此全片皆以IMAX攝影機拍攝。

該片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影片。在拍攝前,他研究了大量歷史資料,發現當時在敦刻爾克等待撤退的英國士兵非常年輕、且缺乏經驗,為了真實還原歷史,諾蘭最終作出了讓年輕演員來演士兵的決定。

2019年5月,執導動作驚悚片《信條》。

《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亞倫·泰勒-約翰遜、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

《信條》這部以國際間諜活動為背景的動作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根據自己的原創劇本進行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斯托弗·諾蘭此次將採用IMAX和70mm膠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拍攝。

2019年5月,宣佈開機。《信條》一共輾轉7個國家拍攝。

該片預計於2020年7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