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行走泗水並序

七律•行走泗水並序

七律•行走泗水並序

張榮才

泗水北依泰岱,南接嶧尼,西靠闕里,東連龜蒙,負山帶泉,山環水抱,可謂東南形勝。孔子面對泉林,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嘆,72賢履痕,比比皆是,李白在此生子育女,遍遊名山,寫下了《寄東魯二稚子》“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及《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杜甫在此寫下了《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韻》酬唱應答,留下多少千古名篇!曾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陰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朱熹等文人墨客,無不對此鍾愛有加。及到清朝,康熙、亁隆爺孫九下江南,均駐陛泗水泉林,八十年代初還保留不少皇家遺蹟……

泗水之美,尤在初春秋深。花木扶疏,落瑛繽紛已屬泗水常態,其異於他處的顯著特點則是為泉、為水、為山、為林,為遍地歷史遺墨……泗水因泉多水盛,所以常常雲氣升騰,紗霧飄渺。天氣初曉,微曦初透,嵐煙瀰漫,半是青山綠水,半是碧湖墨山,兩相輝映,如夢如幻,恰如一幅水墨大畫。此時,群山,林海、鳥音、水渚扁舟,如詩如畫,儼然海市煙雨江南……泗水之晨暉,尤以泉林、紫雲山莊最為動人,當此時也,紅日破濤,雲蒸霞蔚,水動則山晃,雲繚則山隱,自是另外一番景象。泗水還有“海岱名川""鄒魯遺風"之稱,這裡古韻悠長,到處書聲朗朗,親臨其景,目不暇接,不禁觸物生情,不由不作文以敘其感也……

春染泗洙蒙紫煙,

半湖碧水半湖山。

十三銜鎮大潮湧,

七十二泉鳴玉灣。

嫋嫋嵐光籠綠渚,

騰騰熱氣舞斕斑。

皓髯幸得東風度,

何不結廬居此間?

(平水韻)

寫於2020.4.2

七律•行走泗水並序

七律•行走泗水並序

註釋:(1)泗洙,即泗水與洙水的合稱。

(2)七十二泉:據百度載:泗水泉林,為泗河之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泉林,因此而名揚天下。據清光緒《泗水縣誌》載:泗水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現陪尾山側,黑虎、趵突、珍珠、紅石、雙晴、淘米等諸多的泉珠聯星列,噴雪湧玉,或出於石竇間,或隱見於沙土內,或為淺地,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濤瀠洄,如流煙之作陣;湧騰怒吼,如翻雲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窮古至今,滔滔不絕,匯為巨流成泗河。泉水湧珠噴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隨波飄蕩,如繪如織。康熙、乾隆九次下江南均駐陛於此。

(3)皓髯,意思是謂年老之意。

作者系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退休幹部,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