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李渊进抵河东郡

李渊攻克霍邑后,一路南下来到了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一带。

在这里,李渊又面临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是先攻克河东,稳固战线,还是放弃河东,快速抢渡黄河,直取关中。李渊该做何抉择?

我们先来看看河东郡的情况。河东郡背倚黄河,是黄河东岸的军事重镇,也是李渊跨越黄河,踏入关中面临的最后一道大门。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河东郡方位图

此时驻守在河东郡的是隋朝鼎鼎大名的左武卫大将军屈突通,一名正三品(武将最高官衔)的大将。之前提到的宋老生只是五品郎将,顶多只能算一员猛将,而屈突通可是隋末排得上号的名将。时人流传一句话:"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指的就是屈突通治军严整,骁勇善战,是个没人敢惹的狠角色。

屈突通也吸取了宋老生轻敌冒进、兵败身死的教训。他选择高挂免战牌,固城坚守,想将李渊拖死在河东城下。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面对这种情形,李渊集团内部又产生了严重的分裂,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裴寂为首的取河东派。他们认为要进占关中,必须先拿下河东,否则战线不稳,难以持久。而且就算抢先进入关中,也容易遭到长安和河东隋军的前后夹击,实在太过于凶险。

绝大多数的将领也支持裴寂。

另一派基本上仍然是李世民孤军奋战。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应当乘势直入关中,一战定鼎。如果被屈突通在河东拖住太久,一旦长安方面做好准备,就前功尽弃了。

按照史书上对李渊的人物性格设定,毫无主见的他肯定是随大流听从多数人的意见,先夺取河东,再入关中。

看来,如果李世民这次还要坚持己见,说服李渊支持自己的话,必须要再大哭一场了。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李世民力谏李渊放弃河东,直取关中

但历史事实是,李渊是有强烈个人判断的成熟的军事指挥家,他决定先进行试探。

李渊派遣六千步骑从河东上游的梁山抢渡黄河。这支小股部队进展顺利,很快就攻下韩城,驻屯永丰仓(今陕西华阴县),绕到了潼关的后背。

虽然屈突通派遣部队尾随追击,但根本没任何效果,反而是追击变溃逃,而且在逃回河东郡的时候把黄河上的渡桥给拆毁了。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李渊派军强渡黄河

根据这次的战况,李渊做出了三个战略预判。

第一个战略预判是屈突通之所以坚守不出,不光是因为想拖住我军,更是因为他手下的将士战斗意志太差,屈突通不能有效管控。

第二个战略预判是基于黄河渡桥已被毁坏,屈突通不能够再通过渡桥渡河进行追击了,他要进入关中的话,只能走潼关、永丰仓这条路,而这条路现在被李渊抢先给堵住了。

第三个战略预判是关中不会很难打。一是前期进入关中的试探部队进展顺利;二是关中义军纷纷前来投靠。所以李渊判断关中地区民心多附于他,长安应该可以很容易攻占。

弃河东or取河东,李渊该如何选?李世民是否又要大哭一场?

李渊做出三个战略预判

基于以上三个战略预判,李渊基本上采纳了李世民的意见,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攻击河东,牵制屈突通,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绕过河东,西渡黄河,冲着关中,冲着长安,他的快乐老家直奔而去。

那事情是不是真如李渊所料,关中民心多附于他,夺取长安易如反掌呢?请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