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纵横:越是胸怀大志,越要保持低调——刘裕的创业之路

一个心怀大志的人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应该先保持低调,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意图,为的就是一举成功。羽翼未丰时,在人屋檐下,就要主动低下头,因为只要是雄鹰总会有翅膀长硬的时候,那时再振翅高飞。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深藏不露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也有助于隐藏自身实力,从而给对手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鬼谷纵横:越是胸怀大志,越要保持低调——刘裕的创业之路

辛弃疾的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君刘裕,而他就是一位善于隐藏自己的智者。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东晋末年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据史传,说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代,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刘裕的出身,百分百属寒人阶级。此人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无疑有一副冲杀拼命的好身板。孙恩乱起,刘裕初显身手,后来为了避祸,归于桓玄帐下。

当时桓玄为楚王,是东晋名将大司马、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他一直有篡位的野心。他的堂兄卫将军桓谦曾经私下问建武将军、彭城内史刘裕说:“大家一致推崇楚王的功勋和德行,认为朝廷应该把帝位让给他,你认为呢?”

刘裕内心本是反对桓玄的,但口头上却回答说:“楚王是宣武(桓温)的儿子,若论勋德,可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啦!晋朝早就衰微不堪了,谁眼里还有他们?楚王如果接受禅让,那真是上应天命,下顺人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桓谦听后,很高兴地说:“既然你说是可以的,那当然是很可以的了。”

桓谦的问话,刘裕很清楚是对他进行的试探。

鬼谷纵横:越是胸怀大志,越要保持低调——刘裕的创业之路

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把司马德宗遣送到了浔阳。刘裕跟随桓玄的堂兄桓修到建康朝见桓玄。桓玄的妻子刘氏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怕是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我看你还是早点把他除掉为好。”桓玄听后却没有同意,他说:“我正想怎样扫荡中原,除刘裕之外没有谁能担负得起这重大的任务。等到关、陇地区平定以后,再另做打算吧。”

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图谋桓玄了。桓修在建康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决定返回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借口伤痛,不能走路,改由水路坐船,而没有与桓修同行。在船上,他与何无忌、刘毅、孟昶、诸葛长民等共同密谋,策划好了反对桓玄的整套行动计划。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的一天,刘裕以外出游猎为名,率领何无忌、檀道济等人,待城门打开后,即冲进了京口,以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杀掉了桓修。与此同时,刘毅等人也杀掉了坐镇广陵(今江苏扬州)的征虏将军、青州刺史桓弘(桓修的弟弟)。桓玄这才意识到刘裕原来是心腹大患,可已经晚了,他的军队一触即溃,根本不是刘裕的军队的对手。桓玄坐船往南奔逃到浔阳,挟持司马德宗去了江陵,最后被人杀死。

鬼谷纵横:越是胸怀大志,越要保持低调——刘裕的创业之路

次年三月,刘裕迎安帝复位。由于迎安帝,对晋室有“再造”之功,晋廷晋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刘裕“固让”。晋廷又“加录尚书事”,刘裕“又不受”,屡请归藩。刘裕愈推让,群臣愈积极,簇拥着安帝亲幸刘裕宅第。“高祖(刘裕)惶惧,诣阙陈请,天子不能夺。是月,旋镇丹徒。”

此时的刘裕,诚惶诚恐想必还不是假装。一是当时刘裕的政治资历较浅,虽新立大功,仍没有多少可以篡夺国家的势力基础。二是桓玄之灭,也使他清楚地看清:冒险称帝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但有一点,刘裕已经很有前辈权臣的风采:移镇京都之外,遥控朝廷。这样做,既保证了自己有军权在手不会被架空,又远离了京城是非之地,可以更加进退自如,以观时变。

后来,刘裕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霸业,建立了刘宋王朝。

《鬼谷子·散势》篇有:“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等待时机,等找到对方的漏洞再动手,一动就能散其声势,善于思索,善于寻求对方对方间隙的人,抓住时机,不动则已,一动就会散尽对方的声势。

鬼谷纵横:越是胸怀大志,越要保持低调——刘裕的创业之路

刘裕就如同大泽里的龙蛇,仅是偶露峥嵘,却在深藏不露中积聚着霸气与杀机。最终蛟龙出水,无人能与争锋。一个心怀大志的人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当学刘裕,先保持低调,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意图,为的就是一举成功。羽翼未丰时,在人屋檐下,要主动低下头,只要是雄鹰,总会有翅膀长硬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