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海外供給不確定的擔憂 維生素瘋狂上漲60%

 國內VA的報價已經漲至550-560元/公斤(月初價格為330-340元/公斤),VD3報價300-480元/公斤(月初為100-110元/公斤),VE報價75-88元/公斤(月初為60-65元/公斤)。


疫情加劇海外供給不確定的擔憂 維生素瘋狂上漲60%


  隨著多個維生素品種出現階段性供應緊張,國內外市場的維生素價格走出一波凌厲漲勢,相關上市公司正在逐漸獲益。

  歐洲在維生素產能中佔據重要地位,而其也是目前國際上新冠疫情的重災區之一,各國已陸續採取居家上班、封鎖邊境等措施,對於維生素的生產和物流造成了較大影響。目前,歐洲疫情還未看到明確拐點,各國防疫措施對於維生素生產的影響也在繼續,相關品種有望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保持強勢。

  國際維生素產業經過多年的分化、改組、併購,已經形成了集中度很高的全球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形成了中國、巴斯夫和帝斯曼的三極格局。

  維生素的品類較多,早期人們主要通過食物攝取,目前大量維生素均通過化工原料合成或由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發酵獲得。一般維生素的合成路徑較長且路線較多,流程繁瑣,且多數會涉及一些核心中間體,如VA中的檸檬醛,VE中的三甲基氫醌及異植物醇,VC合成中的古洛糖酸等。

  維生素的主要應用領域整體相對穩定,維生素消費結構穩定,70%以上用於飼料添加劑(不含VC),20%用於醫藥及化妝品,10%用於食品飲料,飼料市場決定大部分維生素的需求。在使用時,一般先將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配置成預混料,隨後摻混後做成飼料供養殖行業使用。

  維生素行業上游是石油化工行業以及玉米、大豆供應商,對於大宗生產原料供應商,維生素行業對其議價能力弱。

  維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為飼料,飼料約佔維生素需求的70%,而維生素只佔到飼料成本的2-3%,因此維生素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強,並且飼料用量對維生素用量的影響較大。

  維生素A最重要的用途也是飼料用,佔總量的85%,而在醫藥化妝品、食品飲料等領域的應用只佔15%左右。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可防止夜盲症和視力減退,促進發育等,主要應用於飼料添加劑、醫藥化妝品和食品飲料。維生素A的合成主要原材料為β-紫羅蘭酮,而β-紫羅蘭酮是由檸檬醛為起始原料合成,生產技術壁壘較高。

  下游飼料行業技術門檻不高,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儘管行業中參與者數量逐年減少,但依舊眾多。飼料作為畜禽養殖的上游環節,畜禽養殖的景氣程度直接影響公司業績,由於豬料佔比最大,生豬養殖的變動影響具備一定代表性。

  由於飼料中維生素添加量很小,在飼料成本中佔比約為2%,因此飼料行業對維生素價格敏感度較低,下游需求具有一定剛性。

  維生素行業對供給不確定性

  受海外疫情影響,維生素行業對供給不確定性的擔憂直接導致了價格的上漲。以VA為例,其主要生產廠商帝斯曼的VA生產裝置分佈在瑞士、瑞典,巴斯夫位於德國路德維希港,安迪蘇位於法國,三者合計產能2.4萬噸,佔行業總產能的62%。上游原料檸檬醛是合成維生素A的關鍵中間體,目前檸檬醛產能主要集中在德國、日本和中國的少數幾家企業,其中巴斯夫德國工廠檸檬醛產能佔比最高,為63%。關於疫情防控措施,巴斯夫表示,公司目前禁止員工前往高風險地區出差,如果有僱員因公出差或出於個人原因從這些地區返回,必須在家隔離14天。截至目前,巴斯夫生產運營並未停止。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除了受疫情影響,行業庫存低、寡頭格局等也是維生素漲價的重要因素。同樣以VA為例,庫存方面,目前無論是經銷商還是飼料廠庫存都比較低。供給方面,巴斯夫路德維希工廠曾於2019年6月進行檢修,11月復產,但其後開工率一直不高;帝斯曼則因間甲酚供應不足,也是低負荷運行;我國的3家相關企業雖然已經復工復產,但相較往年同期進度滯後,導致負荷偏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