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前言

一提到楚人,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西楚霸王,也会想到那个文采斐然,心忧家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更会想到那个逐鹿天下、建立汉朝的贤明君主楚成王。在楚人的血液中,流动着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让他们敢于去反抗君主,坚持自己所信奉的原则和信仰。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尽管楚人们骨子里都涌动着澎湃的血液,但是楚地毕竟是以湖北为中心,维度比较高,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气温极低,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再加上楚地遍布江河湖泊,降水量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比较大,在冬天时极其湿冷,仅仅凭借一腔热血是无法抵御冬季的严寒的。


那么,在古代生产力并不进步的楚地,楚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呢?

一、食养生御寒

对于楚人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养生途径就是在冬季进食。因为楚地的天气比较寒冷,所以楚人们在饮食上是十分讲究热量的摄取的,从楚人们所使用炊煮的器具就可以看出。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他们一般使用陶或者铜鼎来作为炊煮的器具,而下层民众则是用鬲更多。不论是鼎还是鬲,这种炊具的特点就是在炊具的下方都可以用碳或者木材来加热,从而能够烹饪出热腾腾的食物,而且在进食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加热。在冬天能吃上热乎乎的食物可以说是十分享受的一件事,现如今楚故地湖南、四川、湖北等地,在冬季仍然有使用炉子和火锅来炖菜的习惯。

饮酒也是楚人用来御寒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在冬天饮酒的话,不仅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够帮助楚人保暖御寒,同时他们也非常享受饮酒这件事。在楚汉墓中,考古学家经常可以发现墓穴中带有大量的酒具。这些酒具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工艺考究,形式也极为奇特,从此就可以突出楚人在饮酒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而且饮酒之风在楚地也十分盛行。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对于楚人来说,生姜也是他们做烹饪菜肴时的主要佐料,在许多楚墓和汉墓中均发现了不少生姜。民间就经常流传,"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说法,说明早在古时候,古人们就意识到了生姜有防病健身的功效。在冬季如果受寒感冒的话,喝一杯暖暖的姜糖水就能够使人发汗,起到驱寒效果。

不管是姜汁还是酒,都是大热之物,所以楚地也有喝酒吃姜的习惯,姜能够借助酒力进入人体的经络中,而酒也可以借助姜的热性而进入人体的脏腑,从而使人体益气。

花椒也是楚地的一大特产,这种调味品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人体发热发汗的作用,同时花椒还能增进人们的食欲,也正是因为楚人们对花椒的功效都非常了解,所以在楚地大家都会种植很多花椒,甚至在墓穴中同样会将花椒视为陪葬品。

楚地的环境和气候都非常适合养殖牛、羊和鹿,而这些肉类食品同样也被视为楚人们的主要御寒食品。比如在信阳1号楚墓中,就曾经出土了一只小鹿,这只小鹿在入葬时全身都是用稻草包裹着的,属于活脏的类型,除此之外,楚墓中有很多镇墓兽,头上都装饰有鹿角,有些是插有一只鹿角,而有些是插有两只鹿角,可见楚人对鹿是十分喜爱的。鹿肉除了可以作为食物之外,同样可以作为药材使用,在提高人体抵抗力和人体保健方面,鹿肉都能起到不错的功效,在冬季的时候,楚人们尤爱食用鹿肉和鹿茸。

牛肉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中国常见的肉类之一,在中国社会中牛肉的地位仅次于猪肉,在冬季吃牛肉的话,具有一定的暖胃作用,可以说是补养的佳品,因此楚人都大多都比较喜欢吃牛肉,在许多楚墓中都出土有一些牛骨。在冬季寒冷的时候,用牛骨熬一锅热乎乎的汤,然后再大口大口吃牛口肉,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自古以来,我们中医中都认为吃羊肉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特别是在冬天吃,更能起到驱散寒邪的作用,楚人也十分喜欢吃羊肉,可以说羊是楚地最为盛产的品种之一。在包山2号的楚墓内,就曾经出土过幼山羊的骸骨。羊除了身上的肉能够食用之外,羊毛还可以作为纺织品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因此楚人对于羊是非常钟爱的,不仅能够吃羊肉御寒,更能够用羊毛做针织品。

对于楚人来说,不管是高级贵族还是低贱平民,都十分喜爱养狗,因为狗不仅能够看家护院而且还能够作为食物享用。狗肉可以说是上等的滋补品,特别是在寒冬的时候,更是吃狗肉的绝佳时节。楚地也有一句俗话叫"寒冬至狗肉肥",也就是说他们在平常时候会把狗养肥用来看家护院,当冬季到了时候,便可以将狗肉视为冬季进补的佳品。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虽然楚地肉类品种繁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任意食用各种肉类的。对于楚人来说,祭祀是他们十分看重的一种仪式,而在祭祀的时候,经常需要奉上许多的肉食,处于社会的及不同的人祭祀用的肉食也不一样。对于国君来说,因为他们是楚地的统治者,所以他们可以用牛肉来祭祀,而任官职的大夫可以用羊来祭祀,至于士阶级,一般都是用猪来祭祀,平民百姓就只能供奉鱼。

除了天子和诸侯之在祭祀的时候能够使用牛羊等尊贵的肉类之外,像大夫、卿等准备的祭祀牲品,一般都只能使用家畜。平民百姓在祭祀的时候,虽然不能使用牲畜,但是平时他们也会养一些家禽和家畜来食用。

到了冬天的时候,虽然百花凋零,但是在楚地依然有着种类繁多的水果和蔬菜,而这也是楚人们用来保暖防寒和降火气的食物来源。尤其刺棘更深受楚人们的喜爱,棘是枣类的其中一种,属于野生的酸枣。而枣在冬季的时候,是可以补气养血的,除了枣子外,楚地还有石榴、柿子等,这些都是在冬季食用十分适合人体食用的水果。

二、使用衣物御寒

  • 在防寒保暖方面,冬装突出了楚人们最重要的御寒表现。

尤其是在马山1号楚墓中,许多可以御寒的衣物尤为突出,马山1号楚墓是女性的墓穴,而且这名女性在生前是楚国的贵族,所以在去世后能够享用一棺一椁的殉葬配置。在马山1号楚墓中出土了一系列的冬装,虽然这些冬装都是丧葬的款式,但是也能够反映出当时楚国贵族们的衣着日常,这些出土的冬装种类样式非常齐全,包括了帽子,手套、头巾、棉袍、秋衣、鞋、袜、衾等。有些衣服样式一直流传到了秦汉时期,由此可见在保暖衣饰方面楚人们的设计是极具先进性的。

  • 巾是楚人们冬天御寒的常用物品。

到了冬天的时候,许多楚人都会将巾裹在头上用于御寒,这种巾是一种t型的绢制品,最上面的部分覆盖在额部,而下面则会包裹住顎,在巾的上面会有一条窄缝,可以露出眼睛,而下部会有一个三角的缺口,可以露出嘴巴,在日常出门时用巾包裹住脸部,就可以起到御寒挡风的作用,虽然不甚美观,但是在保暖方面还是极为不错的。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 帽子也是楚人冬季的必备物品,在许多楚墓中都出土了各种各样的帽子。

一般帽子在打开之后会呈现一种不规则的圆台性,这种帽子也可以折叠起来,当不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折叠起来放在家里,避免多占位置,而折叠时帽子会呈现一种前高后低的状态,而且顶部也会向外突出,在帽子上面一般都会有圆孔,帽子后面的正中部位会有一条小缝,而这条小缝的出现可能是为了便于长发的伸展。

  • 棉袍同样是楚人越冬的必备服饰,一般这种棉袍都是直裾类型的,和民国时期北平人们穿的棉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楚人们的棉袍一般在里面都会塞入一些絮状物或者丝棉。在棉袍的领缘和袖缘,一般都会带有一些动物纹路的刺绣,而在棉袍的下摆,一般都会用大菱形的纹锦。这些刺绣大多都会绣一些龙和凤的形象,并且将龙凤做变形处理,而这种刺绣风格也可以提说是体现了楚人们的浪漫细胞。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今,人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鞋子。从远古时代开始,先民们就会使用各种兽皮和树叶来做鞋包裹住自己的足部,到了后来进入文明社会时,鞋子的种类就更加繁多了。在楚地,鞋子同样是楚人们冬季不可缺少的保暖物品。在马山1号楚墓中,曾经出土了三双麻鞋,这些麻鞋表面是用麻布做成的,而里层则是用草编织而成,鞋口和鞋帮这两个位置都是用锦面来制作。虽然楚人的鞋子大多都是用麻来编织的,但是在冬季也能起到极为不错的保暖效果,如果较冷的话,在里面也会填充一些棉絮。

皮手套也是楚地流行的一种冬季服饰,在部分楚墓中出土的皮手套,不仅仅皮质柔软,而且线条缝合的极好,5根手指也是分开的,和现代的手套区别并不是很大。这种皮手套不仅戴起来舒服,而且防寒效果也极佳,在楚墓中经常会看到许多墓穴中,都有大量的皮质物品,说明楚人不仅用皮毛来制作手套,还可能会用于其他的领域。由此可见,楚人在皮革加工方面水平还是颇高的,甚至很有可能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

三、居住地的御寒

楚地拥有非常多异于其他地方的建筑,这个地方的建筑资源是比较特殊的,甚至楚地的房子能够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楚地的房屋一般都是重屋或者复室,也就是说在大屋中会隔出若干的小屋。这种建筑也被称为穾厦,这种房子一般会有一间向阳的房间,而这个房间也被称为温室,是楚人冬天休息的理想场所。

楚人在自己的住所中也设有地室,能够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楚人的建筑具有坐南朝北的特点,主要是为了能够用日照来取暖,在屋子里面会有厚厚的夯土墙和多层的屋顶,这种建筑同样是为了能够起到保暖御寒的效果。

为了能够起到防寒和隔绝尘土的作用,楚人还经常会在屋顶设置一些竹制的顶棚或者楼板,这么做的话,不仅在夏天的时候能够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在冬天的时候,也能够阻挡一些寒风和灰尘,使楚人们住得更为舒适。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根据文献的记载,在楚人的居住室内,墙面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一般会在墙面上镶嵌上木板,然后刷上丹纱、白萼等涂料,有些卧室内甚至还会设有一些墙帷,这些各种各样的床帐、墙帷和垂帐,在楚人御寒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在春秋战国或者更早的时期,楚人们在冬季的时候就喜欢用各种器具来烤火,当一些人在用木材烤火的时候,部分聪明的楚人已经想出了用柴、碳烤火的方式,但一般柴、碳烤火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使用,平民百姓只能够用木材来烤火。也正因为楚人们有这种烤火的需求,所以在楚地有非常多的柴碳取暖用具,包括铜炉、铜铲、和铜箕等。

四、寝具方面的保暖

除了让室内环境保持温暖之外,在就寝方面,楚人也具有独到的保暖方式。一般在楚人的房间中,地板上都会有设置木床和卧具,木床可以隔离湿地气,防止湿气渗入人体,也能进一步提高抵御寒冷的效果。除了木床之外,床上面一般会放上一床草席,草席上会再加上一床丝棉被。如果是比较贫困的家庭,一般会铺上一些可以抗寒的稻草或是丝麻。用这种铺设多层物品的方式,也同样能够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在睡觉的时候,楚人们一般都会备上一个枕头,这种枕头也是楚人们御寒的物品之一。在夏天的时候,一般楚人会用木枕或是竹枕,而在冬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使用盒形座枕,这种枕外面会有枕套,而里面是深黄色的绢或者是丝状物,用夹层的形式来增加保暖的装备。

对于楚国贵族来说,在保暖方面,他们一般会使用丝棉衾。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更多则是使用棉絮,丝织等用品,虽然材质不同,但是同样具有保暖效果,只要把保暖衣物做得厚实,不管是丝棉还是棉絮,都能起到防风御寒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楚人们在防寒保暖方面做的是相当出色的。不管是从衣食住行方面,楚人们都运用了自己的匠心去创造了可以大批用于防寒保暖的物品。根据本地的特性,他们科学地找到了具有保暖发热作用的食物,也因地制宜地种植了麻和桑,大力发展了棉纺业和产业,这些材料为各种服饰制造提供了原料。同时楚人们还运用各种各样的铜铁工具,得心应手创造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保暖工具,其宫式的建筑也具有极具妙思。因此,楚人们的冬季御寒方式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绝。

在天气湿冷的冬季,楚人们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到了现今,我们虽然已经不再为冬季严寒所困,但是其在御寒保暖这方面,其实我们也传承和借鉴了先辈们的生活经验,不管是对于自然的适应还是改造,我们都继承着来自先人们的经验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