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刚当了皇帝,职场“不倒翁”赵普说了10个字,又当上了宰相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录的虽然都是帝王将相的权谋故事,但是它也是启迪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智慧之书。

赵光义刚当了皇帝,职场“不倒翁”赵普说了10个字,又当上了宰相

在大宋王朝赵普可称得上传奇人物,短暂一生中历经两朝,三次拜相,两任皇帝都把他当成心腹,委以重任,对他信任有加,堪称职场“不倒翁”

杜太后临终之时,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订的“金匮之盟”,赵普极力反对,有空没空就向赵匡胤进谏,最后弄得赵匡胤都觉得烦了。

你想,准备接班的赵光义有多恨他!

“金匮之盟”能够变为现实的一个前提就是“如果赵匡胤驾崩时,儿子不满17岁,那就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之后再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刚当了皇帝,职场“不倒翁”赵普说了10个字,又当上了宰相

就在赵匡胤的长子(其实是次子,长子早夭)赵德昭16岁那年,赵匡胤的寝宫里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就是宛如悬疑片的“烛影斧声”故事。

据历史学家考证,“烛影斧声”的故事是这样的。

赵匡胤突感龙体不适,于是把弟弟招来托孤。哪里想到赵光义随手就把卧榻上赵匡胤手里的“传位诏书”抢过来,因为室内点着牛油大蜡,赵匡胤要拉赵住赵光义,赵光义挣脱哥哥逃跑,这就是“烛影”

赵匡胤一看弟弟抢走了传位圣旨,恼羞成怒,于是拿起床头的斧子(仪仗斧)向赵光义掷去,这个时候赵匡胤已经四肢僵硬,斧头肯定是掷不到赵光义身上的。这就是“斧声”

赵光义毁了从哥哥赵匡胤手里抢来的传位诏书。没有赵匡胤的圣旨,那么只能依托那份藏在金匮里当初的盟约了,赵光义坐上大宋王朝的第一把交椅,当了皇帝。

当上皇帝的赵光义的合法性难免遭到人怀疑,一天,在大殿上讨论这个问题时,大臣们对这个敏感话题都三缄其口,不敢出声。

赵光义刚当了皇帝,职场“不倒翁”赵普说了10个字,又当上了宰相

这个时候,赵普走上前去,朗声说道:

”‘金匮之盟’“明显是一个错误,自古兄终弟及常常会引发动乱!”

赵普此语一出,大殿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不由自主地挪了挪脚 ,主动离赵普远一点,划清界限,否则皇帝怪罪下来,那得吃不了兜着。

就在赵光义脸上阴云密布之时,赵普话锋一转,说了10个字,赵光义顿时龙颜大悦!

这10个字是:

“将错就错,不能一错再错!”

赵普这话什么意思?

赵普这话意思是说,当初订立的“金匮之盟”的确是一个错误,但是那个错误不是当今皇帝造成的,而是先皇和杜太后,现在我们只能按照那个‘错误’来执行!

但是今后不能“一错再错”了,即皇位不能再搞这种"金匮之盟“的约定,来个”兄终弟极“,而是要恢复父子相传的儒家传统。

赵光义听到这话脸上焉能不乐开了花,心里一定会大喊:”赵普最懂我!“

赵普就凭着这10个字,在太宗朝爵位丝毫没受影响,继续做着宰相。

赵光义刚当了皇帝,职场“不倒翁”赵普说了10个字,又当上了宰相

《资治通鉴》里像这样充满智慧的”话术“俯拾皆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诚哉斯言。

如果说读一本书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模式,非《资治通鉴》莫属。市面上《资治通鉴》版本很多,但是要找到一本译文流畅,装帧精美的书却很难。

我手里的新购的这套【新华正版】图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这套书特别适合大人、孩子阅读,翻翻这部充满智慧的书,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就从《资治通鉴》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