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形“長相”命名的北京胡同有哪些?

北京胡同的名稱是一個非常寬泛而又趣味性十足的話題,這些衚衕的名稱都是北京文化珍貴的組成部分。我們已經相繼寫了以動物命名、以寺廟命名和以人名和姓氏命名的北京胡同,今天筆者繼續以此係列往下進行,給大家講講以衚衕形狀命名的衚衕有哪些。以衚衕形狀命名的衚衕,它們的名稱較為形象,筆者給大家聊聊有代表性的這衚衕,分別為小口袋衚衕、南半截衚衕、八道灣衚衕。

小口袋衚衕

小口袋衚衕位於北京市的西城區,過去東起二龍路,西到太平橋大街,全長203米,平均寬3米,因為其形狀酷似一個口袋因此得名。小口袋衚衕目前應該已經找不到了,是一條已經“消失”的老北京胡同,據資料記載這條衚衕已經在2010年被拆除。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胡同叫口袋衚衕系列的有很多,除了小口袋衚衕以外,還有9條口袋衚衕,它們基本上都是因地形形狀而得名。

八道灣衚衕

以地形“長相”命名的北京胡同有哪些?

八道灣衚衕同樣位於北京市的西城區,因彎岔多而得名。不過此條衚衕最出名的就是它的11號院曾是近代著名作家魯先生的故居。據資料記載,1919年8月,魯迅買下八道灣11號院,曾在這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這個院子的佈局是這樣的,宅內分正院、後院和西跨院三進,當時魯迅與母親、夫人住前院,周作人及其“苦雨齋”在後院。

以地形“長相”命名的北京胡同有哪些?

魯迅的《阿Q正傳》、《風波》、《故鄉》等著作均是在八道灣衚衕的故居里完成。後來 1923年夏天,魯迅和其弟弟失和,搬出了八道灣,這處宅子就一直為周作人一家居住。

南半截衚衕

此條衚衕位於北京市的宣武區菜市口以南,因為衚衕的長度為南北縱向的街道的一半而得名。有趣的是,南半截衚衕同樣與作家魯迅先生有關,魯迅從1912年5月6日至1919年11月21日一直住在南半截7號的“紹興會館”,而文學史上著名的《狂人日記》就是他在這裡完成的,魯迅的筆名也是在這裡誕生的,可見此地確實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以地形“長相”命名的北京胡同有哪些?

總之,北京胡同的名稱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和很深的文化底蘊,也希望各位讀者多關注衚衕背後的歷史與故事,就拿今天來說,兩條看似不起眼的衚衕都與魯迅有關,可見只要我們細心挖掘,衚衕背後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的。

整理/袁立聰 審核/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