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中華

皇帝和中華

倘若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人物的話,秦始皇必定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此人是封建時代的重要人物,是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時稱趙政,祖籍嬴國(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出生的趙國,本也是個比較可憐的存在,雖然貴為秦莊襄王之子,但是出生後卻成為了質子,失去了自由。而秦國和趙國又是兩個水火不容的國家,可見秦始皇在趙國的生活將會如何悲慘。

幸運的是,秦昭襄王攻打趙國的時候,嬴政和他的母親趙姬獲得別人的幫助而免於一難,得以活命逃到秦軍大營。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嬴政成為了秦國的國王,而這一年他年僅13歲,卻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成熟,也為他未來的功績打下了基礎。

從230年至前221年,嬴政奔波于軍事領域,重用了不少優秀的將領和謀士,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顯然的,秦始皇對於自己的成績是非常滿意的,甚至於與些許的自負,於是便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成為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王,也被人們稱之為“始皇帝”。

國家統一之後,如何治理國家便成為了重中之重。顯然的,秦始皇也是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的,他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並且從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從而防止分封大臣權勢過大的局面。

而後,為了國家的交流更加方便,秦始皇開始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而在對外戰爭方面,秦始皇也沒有因此而鬆懈,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同時,他還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讓全國各地的聯繫更加緊密。

顯然的,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是訴說著此人的厲害。不過,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其實秦始皇的貢獻,並不僅僅是如此,他還曾經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三皇五帝時期,中指的是中原河洛地區,其處於大陸的中心腹地,故而被稱之為“中”。而華則指的是華胥,表示的是一位居住在華山之西,今西安藍田華胥鎮的女首領。

而在在《列子·黃帝》裡曾記載,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也是炎帝和皇帝的直系遠祖,也就是說,這兩個字代表了漢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和起源。秦始皇上位之後,為了自己的封號絞盡腦汁,也看了不少的典籍,最終才想到了“皇帝”而稱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中”和“華”兩個字的含義,並將其合併成為了一個詞,作為統一後中國的別名。而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之後,再也沒有變化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