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三大富豪


有3位榆林人,兩個小學文化,一個大專學歷。一位是靠開小賣部起家,一位是賣豆腐起家,還有一位是從小包工開始,他們後來都成為陝西響噹噹的富豪。

榆林三大富豪

史貴祿

提起史貴祿可謂無人不知,不認不曉。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在《2016胡潤百富榜》陝西上榜企業家僅有14名,史貴祿家族以75億元位居陝西首富。

史貴祿出生在陝西定邊毛烏素沙漠邊上一個小村子,這裡曾是出了名的的貧困鄉。1981年,年僅16歲的史貴祿離開家鄉定邊,來到當時還是縣城的榆林。而在去榆林之前,他一直在定邊放羊、做柳編。“真正在學校上學也就2年,但是史貴祿有非常強的自學能力。”他的弟弟史貴林回憶。

史貴祿的經歷一定程度上與多數陝北富豪吻合——很少受過完全的教育、少小離家、從學徒幹起,輪轉更換多個行業。

到榆林之後,史貴祿為人打工,收購販賣葵花籽。隨後,販賣羊皮掃帚、經營小百貨店、開飯店與創辦五金綜合門市相繼出現在史貴祿20多歲的履歷中。

而他創辦了榮民五金綜合門市,成為後來發家的基礎。上個世紀末,煤炭、石油等行業在榆林已經有起色。史貴祿經營的五金店正契合能源行業帶動的五金、機電和建材等產業。

1997年前後,史貴祿多家五金店積累的資產已經達到約600多萬元。

目前,榆林市最繁華的新建路依然有榮民建設持有的大量物業。“半條街都是榮民的”,當地人回憶。

如果當時史貴祿繼續留在榆林,那接下來的世紀之初便是煤炭十年黃金期的開始,他的人生多半會像絕大多數陝北老闆一樣,開煤礦,炒資源,命運隨著煤炭市場大起大落。

然而,也許受制於榆林的發展格局。2004年,已經身價不菲的史貴祿將“大本營”搬到西安。

史貴祿說,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想過去不敢想,二是要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榆林三大富豪

高乃則(右二)

在榆林府谷,高乃則的傳奇經歷和慷慨大方資助很多貧困人群的事,為不少人所知。此外,有資料顯示,高乃則還在慈善助學、助醫、救濟貧困、安排社會就業和解決當地農民吃水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不過對於此排行榜,高乃則在電話中說:“上不上榜無所謂,主要是看幹了啥實事。”

高乃則是陝西興茂侏羅紀煤業鎂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61年10月出生於陝西省府谷縣武家莊鄉高莊則村。幼年時,高乃則身患癲癇病,加之家境貧寒,沒有念過一天書。在他21歲時,他的弟弟先娶了媳婦,而許多姑娘因為他“蔫”,都看不上他。不久,高乃則母親因積勞成疾。他為了給母親治病,到處找活幹,背石頭、打磚坯,並跟著表哥去內蒙古販牛、販羊。據表哥楊侯牛回憶,高乃則小時候雖然身體不好,但那時就同情弱者、樂於助人。有一次,在內蒙古杭錦旗販牛時,曾在一個農家借住,主人說他家一頭牛也沒有,耕地都是人拉,高乃則當時就給那位素不相識的人送了一頭小牛。到了1982年,高乃則參加了縣裡組織的黃河治理義務勞動,別人都是給牛車裝滿石頭後,自己坐在車上爬坡,他卻跟別人不一樣,而是在後面推著牛車走,別人都說他傻,但有一位姓黨的老漢卻認為高乃則肯吃苦、有愛心,不久之後,黨老漢把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高乃則。從此高乃則就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由於沒錢去大醫院看病,高乃則的母親在47歲時就去世了。高乃則用袖口擦乾眼淚,埋藏起巨大地悲痛,從此,開始了他的人生奮鬥歷程。高乃則曾在府谷縣城自己做豆腐,賣豆腐,用豆腐渣來養豬。由於他的豆腐做的好,講信譽,不缺斤少兩,還常常多給人秤上一斤半兩,很快,府谷人就知道了街道的十字路口有個賣豆腐的,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高乃則。

幾年以後,高乃則用賣豆腐掙來錢,和朋友一起買了一臺舊推土機。有人說,商機總是等待有準備的人。到了1988年,神朔鐵路(從陝西神木至山西朔州)開始修建。高乃則找到鐵路建設指揮部,承包了一段土方工程。一臺推土機不夠,他還跑到黃河對岸的山西保德縣,租了三臺推土機準備大幹一番。工程結束時,他說好給人家一臺推土機一月1000元,他卻多給了100元。從此,高乃則也落下了好名聲,他的“寬厚”之名不脛而走,黃河對岸保德縣的推土機司機都紛紛來找他,要求給他打工。這也給高乃則後來的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神朔鐵路修建期間,高乃則和鐵路工程處的一位同志喝酒,鐵路工程處的同志問:“鐵路修好後你準備幹什麼?”高乃則沒有想過這件事,鐵路工程處的同志便說:“你不知道,這鐵路就是要把你們這裡的煤運出去,我看你人好,你最好能買個煤礦幹,將來一定能賺大錢。”高乃則雖然是個老實人,但人並不傻,一點就通。1995年,他就用所有的積蓄買下了府谷鎮二礦的經營權。那幾年,煤炭市場正處於低谷時期,許多當地的煤礦主紛紛出賣煤礦。但高乃則不悔心,他認為這個鐵路工程處的同志和他是朋友,不會害他。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經濟一定會大發展,能源需求將會迅速增長,後來,實踐證明高乃則的判斷是正確的,同時,高乃則的煤礦企業,完成了他自己的原始資本積累。人都說高乃則老實,是個傻人,但高乃則認準了自己的路,他有自己的想法。這位飽受貧窮之苦的農民兒子,經過幾年的發展,就已成為擁有21.58億元註冊資金、旗下25個子公司、總資產上百億的集團公司。

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被當地網友津津樂道:你有菜,我有炭,看我把你燒個稀巴爛!話雖然很糙,但可見他在選材用人方面有獨到的自信。

榆林三大富豪

張文堂

說道張文堂,就不得不提起榆陽區古塔鎮黃家圪嶗村,他先後利用8年的時間為該村全村建設成222套別墅,同時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免費住進村裡的老年公寓裡。

榆林市黃家圪嶗村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上世紀60年代末,張文堂就出生在這樣一個“窮圪嶗”裡,一落地就飽受貧窮和飢餓的煎熬。更為不幸的是,他6歲時父親就因工傷事故撒手人寰,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張文堂,初中一年級還沒念完,就不得不輟學,隨村裡的大人們進城幹苦力掙錢養家。

1987年,剛滿18歲的張文堂跑鄉里、到縣裡,牽頭組建了一個建築隊。張文堂任隊長,帶著這支隊

伍轉戰周邊,活比別的工隊幹得好,錢卻比別的工隊要得少,很快就贏得了信譽,在城裡站住了腳。良好的信譽和可靠的施工能力,保障了張文堂的工隊承包的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七里八鄉的農民都慕名而來,紛紛投奔到他的旗下。

經過二十多年誠實守信、一心為人的艱苦創業,張文堂硬是把一支小建築隊發展為註冊資金2.7億元、總資產50億元、擁有員工3000多人、年營業額12億元、上繳利稅1.5億元,集房屋建築、房地產開發、市政路橋、裝修裝飾、資產運營、物業管理、酒店經營於一體的企業集團。

他說,“我年少的時候最喜歡的歌曲就是《我熱戀的故鄉》,歌裡唱道我的故鄉並不美,但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貧瘠的土地變成青山綠水,這就是我年少時的夢,今天我終於圓夢了!”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優秀企業家能夠像他一樣,造福社會,回報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