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施秉銀


2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帶著醫院另外三名專家,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在此之前,該院已分兩批選派了16名醫護人員赴武漢參與陝西省醫療隊的援鄂醫療工作。此行對於施秉銀來說,除了作為院長和醫療隊領隊帶隊出征,還要作為一個有著40年臨床經驗的醫生,去盡力挽救更多生命。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早一點投入一線救治


中國衛生:疫情發生後,您為什麼選擇前往武漢?

施秉銀:1月2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全院遴選了11名醫護人員,跟隨陝西省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第一批醫護人員啟程後,我每天都在關心和關注著武漢疫情的發展變化。非典以來,嚴重肺部疾病的臨床診療一直是困擾醫生的一個難題,這次疫情發生後,我查閱了很多報道和文獻,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2月4日,我接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通知,前去武漢進行醫療援助。接到通知後我乘最早的一趟列車奔赴武漢,因為早一點到達武漢,早一點投入一線救治,就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施秉銀查房

中國衛生:到達武漢後,您看到的情況如何?開展了哪些主要工作?

施秉銀:初到武漢的頭幾天,也是醫療物資最為緊缺的一段時間,醫療物資和設備都存在短缺的情況。我與同去的三位專家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進行對接,我們的醫療隊即將接管的是東院7、8兩個新病區,共80張床位,主要用於接收危重患者。我們幾人提前做好了病區的規制計劃,為大部隊的到來打好“前戰”。

後方醫院接到增援任務4小時後,便集結成由13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並於2月7日馳援武漢。幾天之後,物資和設備緊缺的情況得到了緩解,我們的醫療隊全力投入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醫療隊一個多月的奮戰下,重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很多患者轉危為安。從最初接管病區的每天70多個重症患者,到現在的每天不足60人,危重症患者的數量正在逐步下降。


重症“攻防戰”

中國衛生:目前,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成為決勝疫情的關鍵一步。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情況如何?

施秉銀:對於絕大多數患者,治療都是遵照指南,總體沒有太大差異,但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有所變化。當前的重症救治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老齡和具有慢性合併症的高危患者,要加強治療和護理,包括生活護理。新冠感染患者都處於隔離狀態,沒有家屬陪同,生活護理尤為重要。除了做好護理工作外,我們很多醫護人員還經常從駐地給患者帶一些水果等食物,更好地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二是還剩很少一部分極其嚴重的患者,需要盡全力、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進行救治,並且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調整。

中國衛生:您在初到武漢時就牽頭成立了一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組”,小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施秉銀:“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病亡率”是我在來武漢之前就給自己提出的問題。到武漢後,我就馬上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聯合醫務處提出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組”的建議。很快,我就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復旦中山醫院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共四位專家組成了這個小組。我們每天都要針對東院病區的死亡病例進行逐例評估和討論,總結經驗、形成報告,指導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根據我們的統計,最近20天內,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已經有10天出現零病亡的情況。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疫情提出的新問題

中國衛生:1月22日,在交大一附院派出第一批醫療隊員的前一天,醫院被陝西省確定為首批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重症患者收治醫院。如何保障西安和武漢兩塊“陣地”安全?


施秉銀:在去武漢之前,我們在西安本院就進行了積極的安排和部署。醫院把感染科大樓全部騰空作為發熱門診和集中收治確診或疑似病人的治療區域,集中全院所有力量、所有資源對抗擊疫情一線進行支援,其他科室主動對接感染科,想方設法在符合醫療規範的情況下將原感染科患者轉移出去,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改造。

【戰疫者】施秉銀:在武漢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降低患者病亡率


交大一附院的網絡醫院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就醫,也減輕了實體醫院的接診壓力。從2月至今,醫院的“智慧好醫院”App已累計為患者提供視頻問診27945次,方便門診26256次,在線諮詢9674餘次,其中發熱免費諮詢2954次。

中國衛生:作為一名身在抗疫一線的院長,您認為本次疫情帶來哪些思考?對於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您有何意見和建議?

施秉銀:醫療活動最核心也是最重大的問題,就是要通過多種手段不斷解決醫學難題。這次到武漢來,我帶了兩本書,一本是中醫書,一本是藥理書,我想從已有知識和方法中找到解決辦法。同時,我也帶來了醫院的5名科研人員,目的是要針對新發疾病進行科研攻關,通過科研找到治療的突破口。

在疫情初期暴露出了我國公共衛生系統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在疫情結束後通過政策調整不斷加以解決。

首先是公共衛生系統要充分有效發揮作用。經歷了SARS之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國的公衛系統可以說比較完善,但這次疫情中,公衛系統並沒有正常發揮作用,究竟為何,需要事後研究調整;另外,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共衛生和臨床脫節比較明顯,這兩個系統從目標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執行操作層面還存在脫節的情況,難以達到國家希望的效果。同時,公共衛生系統本身的很多工作流程也需要不斷改進。這次疫情提示我們,在這種特殊時刻,管理幹部專業化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背景,在決策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


中國衛生雜誌記者 連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