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在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我们大都读不到结局。唯独秦可卿是例外,才到十三回,她就死了。

既然入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秦可卿就应该不是跑龙套的角色,怎么也得和其她的十一钗多走几程才合情合理,合乎读者预期。然而,红楼梦才刚刚开始,秦可卿便早早离场而去。徒留遗憾与读者,曹雪芹写她干嘛?

红学家周汝昌在其著作《红楼小讲》中写道:“秦可卿为什么出现在书的最前部分?只因这关系着《红楼梦》全部书中两个最重要的主角。二人是谁?就是宝玉和熙凤。”

“她(秦可卿)是书中最早结局的薄命女。有不少讲《红楼》的,把她只讲成了‘风流’‘香艳’的人物,恐怕是有负于雪芹的苦心匠意吧。”

从周汝昌先生所述看,秦可卿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开场人物,她是在为贾宝玉、王熙凤捡开了场子之后才离开的。而说贾宝玉、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两个最重要的主角,也是有道理的。贾宝玉身上牵着“爱情和婚姻线”,王熙凤身上穿着“家族和社会线”。王熙凤线是贾宝玉线的舞台和背景,贾宝玉线是王熙凤线的升腾和反衬。两条线织出红楼经纬,才形成了一个既世俗又空灵、既无情又有情的世界,可知可感、可信可爱,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是非功过,需要拨云见雾才能看得清楚。对秦可卿、贾宝玉、王熙凤三人,曹雪芹都是爱恨交织的。在三人身上,曹雪芹都赋予了使命。本文专论秦可卿。秦可卿绝不能仅仅背着骂名离场。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一、秦可卿心里的病远比身上的病厉害

秦可卿怎么死的,曹雪芹没有明写。从前文看,似乎是病死的,因为王熙凤在多次看望病中的秦可卿后,万般无奈地对尤氏说过,实在没办法了,就将后事所用之物准备准备,冲一冲吧。

但病死一说,有太多证据证明不成立。

首先是秦可卿的判词配图明确无误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其次是脂砚斋就图中所画批道:“判中终是秦可卿真正死法,真正事实。”

再次是经考证得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回,回目原本叫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什么从一个揭示死亡过程的版本,改成一个记叙死后结果的版本,有一段专门的批语给出了答案。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综合来看,秦可卿是因为和公公爬灰的事情被别人发现了,羞愤之下自缢身亡的。也就是说,秦可卿不是死于身体上的疾病,而是死于心里的病痛。见不得人的交易,一旦见光,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曹雪芹曾经秉笔直书,直陈死因,但被劝阻后,作了删减修改。劝阻的理由是秦可卿的长远眼光和缜密思维,为人所不及,将功补过,值得同情与赦免。

秦可卿的所见所思,才是她心里的真正病根。秦可卿是小官员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出身卑微。秦家与贾府打过一些交道,美貌的秦可卿得以嫁入贾府。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势利眼睛,秦可卿必然过得小心翼翼,博得了人见人爱的印象。秦可卿打造这一印象,是因为她观察到了贾府女人管家的现象,而她是贾府现任族长贾珍的儿媳妇,她觉得她有上位的极大可能,所以才会日思夜想,提前为贾府的未来进行谋划。

然而贾府除了势利眼,还有很多色眯眯的眼睛。贾珍的眼睛居然盯上了儿媳妇。从《红楼梦》里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贾蓉对父亲贾珍的管束欺辱毫无还手之力。贾蓉的现在和未来,全捏在贾珍手里。作为儿媳妇,秦可卿还有接班掌权的心思,又如何能不缴械投降呢。

秦可卿隐忍牺牲,一度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她的容貌品德得到了十分夸赞,她的才干也得到了高度认可。不然,贾珍也不至于在秦可卿死后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秦可卿说王熙凤是“脂粉队内的英雄”,事实上她一直想当这样的英雄。为此,她牺牲大过王熙凤,但眼界也超过了王熙凤,可是命不如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二、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荣时筹划衰业,常保永全

如果秦可卿能活下去,她可能不会托梦王熙凤。但她自己的病,她知道根在哪儿,她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她才会对王熙凤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为了改变命运,秦可卿作过积极的努力。她自己说自己有一颗“要强的心”,但因为得了病,就不能再要强了。她又不忍心将自己素日以来作的功课——对贾府未来的谋划——带到棺材里去,因此不得不通过托梦的方式告诉王熙凤,希望王熙凤实现她的遗愿,不让她的运筹帷幄付之东流。

曹雪芹让秦可卿对王熙凤说出防止“树倒猢狲散”的警戒之语,足见曹雪芹对秦可卿的肯定与重视。当年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在曹家鼎盛富贵的时候,常常用“树倒猢狲散”提醒家人。然而曹家的命运与皇家的联系过于紧密,生死沉浮已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

贾府正面临着和曹家一样的局面。靠军功起家的贾府走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临界点,再往下走,必须寻找新的政治资源。秦可卿在梦中暗示王熙凤,贾元春即将封妃,可惜也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改变不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结局。

必须找到后手,才能保证贾府不被打得措手不及。秦可卿说要提前做好两件事,以防不测。一是在祖茔附近多添置田地房舍等家产,二是将家塾也迁至此间。若到了败落之日,后代子孙有个退守之地,哪怕读书务农清贫些,总不至于一败涂地。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王国维在《评论》中有一段话,恰好为秦可卿的深谋远虑作出了注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恶也……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进而图永远之生活,时则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进而育子女矣,则有保抱扶持饮食教诲之责、婚嫁之务。”

这便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人的使命,一个清醒的家族中人的使命。婚姻用以延续自然生命,教育用以延续精神生命。两条命相互支撑,相互庇佑,才得长远。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实质上也是对王熙凤的一种教育。王熙凤是“脂粉队内的英雄”不假,但这个英雄身上还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是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表面上治家有法井然有序,实际上祸患丛生招招致命。

在从英雄到圣人的路上,王熙凤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可惜王熙凤对秦可卿的梦中所托虽然敬畏,但没有实践。她终于是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征途上狂飙突进,害了自己,也拖累了贾府。

与王熙凤的不懂教育、不接受教育相比,秦可卿是很重视教育的。秦可卿听说弟弟秦钟在贾府家塾里胡作非为的一些事情后,因为弟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气得连饭都吃不进去。

对于和弟弟要好的顽童贾宝玉,秦可卿也尝试过给予启蒙和教育。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三、托梦贾宝玉:跳出迷人圈子,走上正路

秦可卿的死讯是半夜里传出来的。贾宝玉从梦中听说后,感觉心中像被戳了一刀,嘴里喷了一口血出来。

脂砚斋评说:“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贾宝玉的表现奇怪。袭人等人看见他口中喷血,吓住了,又是要回贾母,又是要请医生,他自己却成了医生,自我诊断说:“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然后他还不顾贾母的劝阻,第一时间赶到秦可卿灵室,痛哭一场。

脂砚斋的批语奇怪。批语透露,贾宝玉痛心的不是那个在梦中和自己有儿女私情的秦可卿死了,而是那个在梦中教导自己走上正路的秦可卿死了。

贾宝玉只是自己不爱俗务,这点他继承了他父亲贾政的基因,但他并不是不明白俗务。他分明是感到家族中一个真正的顶梁柱倒了,这个顶梁柱担任过他的人生导师,尽管他只学了“情”这一半,丢了“责任”那一半。

所以,还有另外一个奇怪之处,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由于尤氏旧病复发,不能料理秦可卿后事,贾珍郁闷不乐。恰恰是贾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将宁府积习已久的弊病来了个彻底整治。这表明,贾宝玉对世俗事情是有观察的,有态度的。知不知道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做是另一回事。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就像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教育,只是得到了敬畏而没有得到落实一样,秦可卿受警幻仙姑之托对贾宝玉的教导,也只是得到了爱戴而没有得到贯彻。

如果有心对比一下,会发现现实中秦可卿对贾宝玉规劝的先后顺序,和梦境里警幻对贾宝玉的劝诫顺序是一致的。

梦境之前,秦可卿先是把贾宝玉带到了挂有《燃藜图》的房间,正面引导贾宝玉学习世俗学问。贾宝玉厌恶至极,秦可卿再把他带到挂有《海棠春睡图》的房间,以期反面开导贾宝玉。

梦境之中,警幻先让贾宝玉看女子册籍,再“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让可卿与贾宝玉成亲,一再退让,只为贾宝玉“改悟前情,将谨慎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

然而梦境之尾,贾宝玉面对堕入万丈深渊的危险,没有向警幻呼救,而是连喊两声“可卿救我!可卿救我!”足见贾宝玉走不上所谓的正路,反而是在迷人圈子里越陷越深了。

秦可卿亡,贾宝玉大哭祭奠,是他“情不情”的开始。此后,但凡美好女儿命运多舛、生命凋零,他都会有这样的表现。金钏、晴雯等等,莫不如是。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写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贾宝玉在如水女儿的清香世界里,甘愿做女儿的“护花使者”。可是在那样一个生而不平等、爱而不可得的社会,女儿们命运都不在自己手里,难免被践踏和摧残。护花不成,心中无限悲切的贾宝玉,便退而求其次做一个“葬花使者”,试图让美丽的逝者得到安息。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结语

从《红楼梦》的结构来看,秦可卿不得不早早离场。她更多充当的,是一个失败的“启蒙者”的角色。顺便,她也充当了一个“滥情”的不光彩的角色。

如果没有她,焦大之骂便没有来处,宁府的罪孽丑恶就不容易写出来,王熙凤、贾宝玉的另一种可能更难得道出来。

如果她不离场,王熙凤还能不能在世俗世界里越陷越深,贾宝玉还能不能在纯情世界里越走越远,都会存在疑惑。王熙凤还能不能以一个祸害者的形象打破这个世界,贾宝玉还能不能以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冲破这个世界,都会存在变数。

总之,曹雪芹写的是“末世”,就不能没有秦可卿这样的人存在,但又不能让这样的人长远存在。否则,红楼梦便不是一个让人们心有戚戚的大悲之梦了。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也可以这样在头条搜索。


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秦可卿,作家曹雪芹为何让她早早离开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