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十岁,怎样和孩子们相处?

一滴泪丶忘却一切


到了70岁跟子女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装聋作哑是最好的,因为我们进入了老年,孩子们说的话我们跟人家也没有共同的看法,我们的观念也特别的老套,人家孩子说的话也自然不喜欢跟我们探讨,所以说跟孩子们相处,语言交流是一个融不融洽的最关键的话题。所以说跟儿女们相处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刨根问底,也不要干涉子女们的事情,有的时候子女们在你面前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也没有必要去搭言。反正做到这点70岁的老爸爸,老妈妈基本上就不讨儿女们的嫌。除了不表达自己意见之外,作为父亲母亲的也不要总唠叨孩子们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总为孩子们担惊受怕,惦记他们孩子毕竟是大了,让他们自己闯世界,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最好。



如果说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好,可以雇一个保姆,也不要让儿女们来照顾自己,孩子们上班工作忙碌,这样的话自己雇人照顾特别的方便,另外如果说自己真的是条件不允许,身体也不行了,还可以住到养老院去,反正选择很多跟儿女们相处也有很多好的途径,总之别干涉孩子们就好。


伊春美食美客



凤14698397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虽然现在不惑之年考虑古稀之年有些言之过早,但见多了老人与孩子们之间的各种纠纷和相处模式,要说没有想过自己70岁该如何与孩子们相处那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前不久山东67岁的老人还生了老三,虽然70岁属于古稀之年,但现在大多70岁的老人仍奋斗在第一线!

01.现实中父母与孩子最常见的相处情况

一、成为老漂族给孩子们带娃

中国的现代社会,不仅仅是年轻人远离家乡成为“北漂”和“南漂”,老年人也随子女去往外地生活,并形成人数日益庞大的群体——“老漂族”。对于如今中国的不少老人来说,“漂”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老人,是专门漂来帮儿女带娃的。

但这样的“漂移”并不算潇洒,甚至还是一门苦差事。因为有将近一半的“老漂族”,是专门“漂”来帮儿女带娃的。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儿女到外地发展安家立业的,此时老人为了孩子们的事业发展,只好放弃自己多年的生活圈努力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因为老人们失去的自我和与朋友间的连结,所以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 生活压抑不快乐。

    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老人来说就是跳出了舒适区,这对年龄大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陌生的环境,虽然会面临语言、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可融入的社交圈,这对群居的人类来说是一种灾难!

  2. 辛苦带娃无归属感。毋庸置疑,带娃肯定是很辛苦的,带好了那是你的责任,带不好却可能受孩子们埋怨。此外还有一个最让人深思的问题是: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们的家,可是孩子们的家却未必是父母的家。父母到孩子们家,可能要适应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长期如此,没有一种归属感是必然的感觉。

  3. 和孩子们发生矛盾。因为父辈和孩子们带娃的理念有所差异,无论是姥姥还是奶奶带娃都会发生矛盾,但如果是姥姥和孩子妈妈吵架,只是属于母子之间的矛盾,也许一顿饭的时间就可以随风飘去,但如果媳妇和奶奶吵架了,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要是遇上一个情商低的儿子(老公),也许家庭就会分崩离析,这对两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二、在老家给孩子们带娃

这种情况就是留守家庭,吃喝拉撒还包括孩子的所有都是祖辈的,教好了这是你该做的,没教好,子女还要问责,属于吃亏不讨好,而且从孩子的教育来说,无论祖辈家庭条件还是见识上怎样超越孙子的父母,但都无法替代孩子们的父母。

三、不带娃

祖辈不带娃的情况基本属于以下几种:

  • 身体不好,无法带娃

  • 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的

02.常见的相处模式

如果将是否守好自己的界限来划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话,一般由以下的相处模式:

一、父母子女界限彼此不清

父母子女界限不清的,一般是父母舍不得放手,孩子舍不得长大,这种是父母和子女常常将对方的事情认为是自己的事,而往往自己的事情却处理的一塌糊涂。比如我有一个朋友,高龄未婚,作为她本人来说,已经很忧郁了,可是她的父母更加的急,结果还得了抑郁症,然后她只好牺牲自己事业来照顾她爸妈的身体。

她给我电话的时候,我对她说,其实你和你父母的问题在于没有守好自己的界限,你认为你父母的身体不好是因为你导致的,你很内疚,而你的父母却对你各种催婚逼婚给你增加负担,如果他们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能为你自己的幸福负责,那就是最好的状态。但直到现在,她和父母仍然为对方的幸福负责。

界限不清的原因就是没有区分好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父母的事情。

二、父母子女界限清晰

有很多人可能要问,父母子女作为世界上最亲的人,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界限本身就有些难以划分清楚,但是义务和界限是不一样的,尤其当孩子长大成家立业后,这种界限就更容易化清楚了。

现在常见的相处现象其实就是界限不清的表现,比如有很多媳妇认为婆婆给带孩子是婆婆的责任,这就是错误的,比如婆婆认为媳妇要像对她妈那样孝敬自己,也是错误的。子女父母界限不清往往是导致家庭矛盾的关键。

最好的状态就是:父母和子女彼此视对方的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互不干涉内政,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彼此相互帮助,让父母和子女的家庭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

所以当我老了之后,我想过的就是不干涉子女,也不会让子女干涉我,彼此都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状态。





欢乐成长录


我就有切身体会了,前两年小儿子的岳母因事(原来一直由其给他带孩子)需要我们去北京给她顶替带一段孩子。哎实话实说,吃力不讨好!看样子没大事,但是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管教孩子的方式等等,彼此隔阂较大,时间一长,口里不说,心里添堵,没办法忍啦!好在大半年后他岳母又去了(亲家独生女家庭)我们总算解放了。所以我很同情不少老人没法与子女住在一起,既不自由又很无奈!我的切身体会是,只要有可能,尽量不要与孩子住在一起,特别是七十以后,距离产生美是有道理的,我相信绝大部分老人是有体会和赞同的!


chenjinling26


答:古稀之年健康第一☝️

1、人老珠黄不值钱,大家都有那一天🌞

2、知趣老人受人敬,文明长辈令人爱❤️

3、人老闭嘴话要少,心知肚明不言语。

4、两耳不闻晚辈事,一心管好身体舒。

5、个人卫生头等事,三清水落全身洁。

6、豁达大度学装傻,衣食住行精致晒。





绥格格


首先,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能给孩子增加负担。

然后,有自己的房子,最好离孩子的家近一点儿。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经常来我这儿看我,陪我说说话,吃顿饭。

更多的,我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画画,做所有年轻时喜欢的不务正业的,有趣的事,保持好心情,做一个可爱的老太太。


旅行的晴天


古人曰:“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两年前丈夫去世后,我就清闲的过着独居的日子。

我喜欢这份宁静,喜欢这独一无二的自由。静静地欣赏音乐,游览头条,拜读大作。

每天完成一篇短小的文字,诉说自己的往事,用指尖敲出人生的丝丝感悟,片片心语,在文字中寻找快乐。

因为我不愿去跟孩子一起生活,女儿女婿们会经常回来看我,关怀总是‘润物细无声”,一杯热茶总在你不经意间,不失时机地端到你的手上。

我有时也去他们家小住,但住不了多久,我就要嚷着回来。女儿女婿再好,我也不想跟他们长期厮守,更不会在他们家安营扎寨。正如古话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时聚时别,聚散两依,在距离中产生亲和美,这是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

七十岁的年纪,小病小疾是经常面对的现实。所以首先还是要管好自己的身体,不给孩子们增加麻烦。

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晓涵佳佳之外婆宁群


以我的亲身体验说说这个问题。今年我七十有余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再累也高兴。平时互不麻烦,独立生活。我要求儿子经常给我打电话,哪么问候一句也行。目的是培养他要有对长辈的责任心。他们休息时想来家提前打电话,点好饭菜我照单采购,精心制作达到满意。最后坐到一起吃饭还要七言八语的点评。不论说什么我都心里美滋滋。老伴说都是我惯的。

以前我可不是这样,爱着急,爱唠叨,爱多说话。结果有时不愉快。年龄大了就变了。变得比以前宽容了,心大了,不爱操心了,不爱多管事了。有时老伴又说我,你现在倒挺省心的。

可是你们不知道我现在可忙了。每天浏览手机微信,头条新闻,回答悟空的题问。还要把推荐进入首页问题抄在笔记本上,目的是减缓大脑痴呆,练习写字。

还要熟悉手机生活功能,尤其在疫情中不用纸币购买用品,减少病毒传染。现在我感觉一机在手可以走遍天下了[微笑]

网友们,七十岁了高高兴兴的多陪孩子们几年,把力所能及的帮他们做的事看作是乐趣,孩子的心中是有数的。你们说对吗?


松柏木


给孩子讲故事。


特斯拉2019


60岁以后就要眼色不好使,耳朵不好使,嘴巴不好使,其它全好使。这样子才是个十全十美的优秀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