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云“路上行人欲断魂”,谁不是路上行人,谁又没有欲断魂过


杜牧诗云“路上行人欲断魂”,谁不是路上行人,谁又没有欲断魂过

作者水墨画


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在阅读时都更注重涵泳诗中的人生经验与况味。当一首好诗遇到好的阅读,这首好诗给阅读者的就不是人们常说的“代入感”,而是让阅读者成为这首诗的诗作者,回到他写下这首诗的那段路上。

在庚子年清明的前夕,我像过去许多个清明前夕一样想到了杜牧的《清明》,不同的是这一次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好的阅读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小诗真的像一幕短剧,时间、环境、人物、表情、台词、动作应有尽有。

无疑这是一首直白的小诗,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字句的理解,满足一种隐隐约约的审美,那就不是我开篇所提的“好的阅读”了。

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些抢眼的词句,譬如这首小诗中的“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我最早读到这首小诗以及后来每次想到这首小诗的时候,这些词句都会从诗中凸显出来。但就在清明前的这个中午,当我走在上海中春路高架下的一条人行道上时,我突然意识到最应该给予关照的是诗中的“路上行人”。

当时阳光透过薄云将我的影子投在我脚前的道上,我想到了《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想他当时为什么“欲断魂”?是因为清明这样的时节他本该在乡关扫墓祭祖,还是本应在天朗气清中踏青游玩?但当时他都不是,他只是在清明这个时节游离于清明礼俗之外或于清明礼俗一时无以寄托的一个“路上行人”。那么这个清明对于他是什么呢,或许就只有“雨纷纷”了。即使“欲断魂”不啻因“清明时节雨纷纷”而起,但“雨纷纷”无疑会让易感的诗人更“欲断魂”。如果说这首诗里“欲断魂”这种强烈的内心感受一定要外化为一种物象,那不是别的,正是“雨纷纷”。

在“借问酒家何处有”之后,“牧童遥指杏花村”仿佛信手轻巧拈来,但在特别关照了“路上行人”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一句一直以来抱有的诗情画意之想是多么不该。

试想,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背景下,在“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况下,“借问酒家何处有”要去找的酒就只能是一浇愁绪以忘断魂的酒,因此在“路上行人”的潜意识中,“酒家”或许只是酒家之名,药店之实。而“欲断魂”竟要奔酒而去,可想而知这“欲断魂”已经非酒莫救了。在这样的情思发展逻辑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怎么可能是我曾经所抱有的诗情画意之想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中的“遥指”非常关键,“遥指”在这里的意思是在远处指点,向远方指点。理解了“遥指”就不难想见,诗中的“路上行人”身边没有可问路之人,他前后都看了,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在纷纷落下的清明雨中。后来他终于看到一个牧童,不难推测这个牧童离他并不近,也不会在他可以发力赶上的道路前方,那么牧童只能在道旁的远处。

至此,作为阅读者我们已经离“路上行人”不远了,甚至就已经来到了现场,于是我们发现“借问酒家何处有”至少是一只手放在口边以聚拢声音,然后是很大声的喊话似的拉长声音的打听:“喂——借问一下——酒家——哪里有啊!”声音很大似乎也很拢,真就穿过了纷纷雨帘,牧童听到了他湿透了的声音,便在远处向远方指了指。

牧童此时无声胜有声,或者无需出声,或者怕“路上行人”听不清,最简单的自然就是用手一指。这里务必请注意,正因为牧童的“遥指”而不语,“路上行人”的那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就成为这一路上仅有的一句,这仅有的一句显得多么孤独,它被大声喊出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更像一种呐喊,而不仅仅只是打听。

由此可以进一步大胆设想,纵然没有牧童,“欲断魂”的“路上行人”也会在雨中喊出这一句。不过那时就不是为了打听,而纯粹就是呐喊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全诗四句的最后一句,一首诗最后一句中的况味是不可轻易放过的。酒家看来已有着落,可是从到牧童的“遥指”来看,那酒还远着呢。这样一想,就会发现“借问酒家何处有”中的“何处”不仅仅只是一个表示方位的词,它还兼具了形容内心迫切的意义。换言之,诗的最后不是雨停放晴出太阳的光明尾巴。

酒还远着呢,这“路上行人欲断魂”该怎么破?最后一句是以暗示再次强化了这个主题。一首好诗就是这样,就像杜牧的《清明》,一件事,四句话,浑然天成,不可拆解。

我想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看这首诗的阅读者,也都会更加关注“路上行人”的“欲断魂”,因为不只是杜牧,也不只是清明时节和雨纷纷的天气,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行人”,也都会有“欲断魂”的时候。

杜牧诗云“路上行人欲断魂”,谁不是路上行人,谁又没有欲断魂过

作者摄影

最后说一段题外话。

“牧童遥指杏花村”太有名,后来被许多画国画的人画过,但画中的“路上行人”和“牧童”太近了,牧童或骑在牛背上或站在地上牵着牛,与“路上行人”甚是亲切,而杏花也被画成了簇拥他们的背景,令人怀疑牧童遥指是否多余。这种画作中的“路上行人”已经与杜牧诗意毫无关联,最好还是不要在画上题“牧童遥指杏花村,写杜牧诗意”这样的款。实在喜欢“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单独题上也可,遇到质疑时还可回以“这是歌颂太平盛世的新解”,但就是不能题“杜牧诗意”,因为杜牧的这首诗是“欲断魂”之诗,不是像你这么画的,再说你一定要吃了秤砣铁了心题上,那也是你的自由,但若送有见识的人会送不掉,别人会心存忌讳,不会在自己祈盼岁月静好的家中悬挂。


杜牧诗云“路上行人欲断魂”,谁不是路上行人,谁又没有欲断魂过

作者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