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吸菸的危害你視而不見

傳統戒菸的思路,首先都要刻意強調吸菸的危害性,試圖讓吸菸者感到無比恐懼和害怕,然後決定戒菸,而本書並不走這個套路。

因為吸菸危害性的知識已經夠普及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無論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還是生殖系統等等,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但為何他們還是要抽呢?因為這些傷害太緩慢了,慢的你幾乎感覺不到,不少人抱著僥倖心理,不以為然,或者覺得程度沒那麼嚴重,自己強健的體魄可以對抗得了。

相反,大家每天出門過馬路,小心翼翼,左邊看看右邊看看,然後才過去。為什麼?

因為這個危險就在眼前,你一不小心馬上受傷,甚至搭上小命。如果吸菸也像過馬路一樣,一抽就得馬上送醫院,我估計這世上沒剩幾個菸民了。

然而,事實就是,當你每天把有毒素的香菸吸到體內的時候,它確定100%對你的身體是有傷害的,這種傷害累積起來,甚至比你被車撞一下的傷害還要嚴重,你卻反倒無所謂,安之若素,給自己各種理由,視而不見。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有一部特別酷炫的法拉利跑車,每次,你都只給它加含有雜質的90號汽油,你試試看,它能用多久?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吸菸為什麼上癮?

所以說,如果說世上哪一種陷阱是最險惡、最公然、最無恥、最荒謬,那麼非吸菸莫屬了。吸菸百害而無一利,卻讓如此多人趨之若鶩,視為珍寶,這難道還不夠無恥和險惡嗎?

所有的人,一開始吸菸,都只是想嘗試一下吸菸的感覺而已;許多人都會嘗試去電影院的感覺,但從來沒有人一輩子泡在電影院裡。那麼,為什麼看電影不會上癮,而吸菸卻讓人如此著迷呢?

這裡我要跟你分享,吸菸成癮的兩大機制,一種是心理機制,一種是生理機制。作者稱之為毒蟲,一隻大毒蟲,一隻小毒蟲,所有想嘗試戒菸者,都要和這兩隻毒蟲奮戰到底。那麼我們先從簡單的聊起,說說小毒蟲。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一、小毒蟲-生理機制

小毒蟲就是尼古丁毒癮,煙癮的本質就是尼古丁毒癮。我們來認識一下尼古丁,它不僅是一種毒品,還是一種強力的毒素,如果把一支菸的尼古丁量注射到你的靜脈裡,它能立刻讓你死。尼古丁有兩個特點:

第一,它是上癮速度最快的毒品。很多人只要抽一根菸,就會尼古丁上癮。當尼古丁進入體內時,90%的尼古丁在肺部吸收,其中1/4的量在幾秒鐘內即進入大腦,大腦被激活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多巴胺能讓你感覺很快樂。而且,這種菸草刺激的反應速度比靜脈注射海洛因還要快。

第二,尼古丁的代謝非常快。吸菸半個小時後,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下降50%;再過半小時就下降到25%,隨著尼古丁在體內減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迅速下降,吸菸者就會感到煩躁、不適、噁心,並渴望再次補充尼古丁。一旦得到了尼古丁,多巴胺再次迅速釋放,吸菸者再次感覺愉悅,便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對尼古丁依賴的“獎賞迴路”。

寫到這裡,我也終於明白,菸民們為何需要一根接著一根抽了,根本停不下來,因為他們在渴求多巴胺,我也終於理解我自己為何這麼運動上癮了,因為運動也會讓我釋放多巴胺。

難怪他們老說,飯後一根菸,快活似神仙,原來是這麼回事呀。於是煙癮只會越來越大,胃口越來越大。從一天幾根,到一天幾包,甚至像作者這樣一天半條煙。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開始擔憂了,戒掉這東西有點困難呀。不過又看到一條好消息,那就是,尼古丁還有一個特質是,它比海洛因更容易戒掉,只要5-21天左右,長短因人而異,過了5-21天,你不去碰這個尼古丁,你就對他沒有依賴,你就可以不抽了。

當然這裡說的是在生理上,你是完全可以戒掉它的,難的是心理上的癮,大毒蟲。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二、大毒蟲-心理機制

單純的尼古丁上癮絕不是主要的問題,它只起到催化劑作用,而真正讓我們意識不到問題的真正所在是大毒蟲,包括社會心理和個體心理的雙重結合。我們來一一分析。

1、社會的洗腦作用。

最具催眠性的廣告詞叫感覺,它會深入你的潛意識,調動你所有的感官細胞。比如,今晚你想邀一位朋友去酒吧喝酒,你不要直接說我要去喝酒,這太土了,你要說,今晚我好想去體驗一下酣暢淋漓一醉方休的感覺,會不會更有殺傷力?

自從我們一出生來到世上,我們就無時無刻不受這個社會各種信息的催眠作用,無論真假。不論是影片中名人偶像的優美抽菸畫面,還是各種廣告,都在潛移默化傳遞這樣的信息和感覺:香菸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能讓你放鬆,給你信心和勇氣。

其次,很多人都是在感覺壓力時來根菸,責任重壓力大的人群也更傾向於吸菸,而這也是大部分人所仰慕的人群,這是第二種心理暗示,抽菸的人看起來更成功更牛逼。

大多數吸菸的人身體都很強健,因為只有身體好意志足夠堅定才能抵抗得了香菸的毒素侵蝕。所以存在一些特殊案例,高齡菸民,長壽菸民,成為菸民的理由和典範。這是自我安慰的洗腦。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無論如何,你必須學會撥開雲霧,看清真相,正如你要購買二手車,任憑車販子吹得天花亂墜,你只是微笑點頭,內心絕不相信半句。你需要捫心自問:

A:為什麼要吸菸?

B:我真的需要嗎?

C:不,你當然不需要。

2、個人心理需求

第一,他們認為吸菸能緩解壓力。因為壓力大所以要抽菸,壓力越大抽的越多,對嗎?事實上,你靠吸菸來緩解壓力,你的壓力只會變得越來越大,因為它還包含著自責在裡邊,你會對自己的評價逐漸變得更低。

而且,這世界上,還有更多壓力更大責任更重的人不抽菸,有無數種健康的減壓方式供你選擇。所以,壓力和抽菸不存在必然因果關係,壓力大隻是抽菸的一個藉口而已,反而更增加你的負罪感,你明知它不好但還是要抽。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第二,他們說吸菸能緩解無聊。閒著沒事,抽根菸,對吧?無聊是一種精神狀態,當你抽菸的時候,你幾乎都意識不到你自己在抽菸,你沒有感覺,只有停下來,你才會真正意識到吸菸這件事的存在。

所以,恰恰相反,吸菸不是對付無聊,吸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因為尼古丁會引發嗜睡感,讓吸菸者滿足於無所事事的無聊狀態。

看到這裡,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作者,能夠將吸菸者的心理狀態琢磨得如此細緻入微,讓人沒有退路。

第三,他們都說吸菸能讓我集中注意力。這又是另一種誤會。吸菸不會幫你集中注意力,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一根菸熄滅,你不得不分心,再點上一支,掐斷了你的注意力。

此外,香菸裡的毒素會使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導致大腦供氧不足,讓你難以集中注意力。真正影響你注意力的是你這個擔心本身,你害怕你失去注意力,這是心態問題。

我終於不得不感慨萬千,這些所謂的吸菸理論完全是顛倒黑白,吸菸者太可憐了,受騙上當信以為真,賠上健康和生命,得不償失呀。

第四,據說吸菸能夠讓我放鬆。我一抽菸就放鬆了,這還是自我欺騙和自我暗示。放鬆的方法無數種,唯獨沒有吸菸這一條。

尼古丁具有興奮作用,它會導致心率上升。所以,尼古丁上癮者永遠無法得到徹底的放鬆,毒癮越深,程度越嚴重。這就是典型的惡性循環。越抽越緊張,越緊張越抽,越抽越上癮。

第五,最後說,這是一個社交活動。別人都抽,我不抽怎麼行?別人給我遞煙,我能不要嗎?這是啥邏輯?一定要抽菸遞煙才能說話?喝茶不行嗎?不抽菸的人就不能社交了?

而且,我感覺,現在大家對吸菸者的態度越來越鄙視,不像以前,還有一絲崇拜的眼神,現在幾乎都是避而遠之,你最好不要來汙染環境,走的遠遠的。所以,吸菸者已經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群之一,毫無面子可言。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戒菸者,需要面臨這兩大毒蟲的挑戰,生理毒蟲並不難,3周內可以解除,而心理的毒蟲,你需要個個擊破,問問自己,你真正恐懼的是什麼?你害怕會少了什麼呢?

很多人害怕戒菸會導致空虛,其實,吸菸並不能填補你的空虛。你若有空虛,空虛只會一直在,和吸不吸菸戒不戒菸毫無關係。而吸菸,只會加重你的空虛,甚至是造成空虛的罪魁禍首。

相反,戒菸會讓你獲得更多的好處,迴歸健康人群,不被排斥和厭惡,更能專注享受你的生活,更健康更快樂,沒有壓力和負罪感,更輕鬆愉悅。

終有一天,當你成功戒菸時,你會明白,我並不是真的需要香菸,只是因為第一口煙讓我產生煙癮,然後漸漸依賴上它。僅此而已,再沒有別的理由和藉口了。


吸菸為什麼會上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