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院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科技部也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酸菜老师对两份文件也已经有了非常精彩的深度解读。

(详情可见:下一世代的医生科研格局,我对未来的8点趋势判断;

医生不用发SCI了?对不起,政策的出发点你没读懂!)

今天我只想对其中的科研话语权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我们这代80后、90后来说,科学是个非常“神圣”的词。

所以小时候写作文头一句便是“长大之后,我想当个科学家”,当然最后成的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中国先后受到苏、美的科技援助,因此也一直相信“科学无国界”。


但到长大后开始做科研,看了一些期刊后才发现,那句话只说了一半,科学家有国界,科研期刊也有国界。

科研话语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政治工具。


最早让我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是柴静对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当时媒体的主流报道都是中国制造了多少多少污染,应该重视环保牺牲下发展,而他们用的数据都是环保组织发在权威学术期刊上的。

直到丁院士的那句“中国人是不是人?”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我们当时真被忽悠的不轻


更搞笑的是,不只做的差会被人说,做的好也有人会鸡蛋里挑骨头。

去年的Nature News的头条就出现过一篇神文。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文章主要内容是说,中国西北荒漠绿化可能导致水资源枯竭。

读完全文逻辑混乱,不但混淆了种树与去沙漠化的关系,而且通篇都只有作者拼凑证据来说明的相关性,完全没有因果性的关系。

很难想象,在Nature的头条还能读到这么反智的文章。


也许有人会说,Nature News并不是专业的科研论文,发表要求也较低。

但Nature News一般都是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头条文章传播的非常广。

再加上Nature的权威性,对于全球科研人员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除了环保问题外,还有不少是披着学术外衣,夹着政治私货。

比如对于香港问题,在Lancet Oncology上就发表过一篇题为“Hong Kong: long civil unrest with long-term consequences”的社论。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文中提到,在过去六个月中,香港经历的内乱,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并造成了很严重的医疗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香港警察对于催泪瓦斯的滥用。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整篇文章的也就是站在学术的高点上,将现在香港医疗水平滑坡的主要责任推给了香港警察。

而且不仅仅是Lancet Oncology如此,大名鼎鼎的Lancet主刊也这么干过。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两篇文章都关注了警方催泪瓦斯的影响,Lancet Oncology认为警方隐瞒催泪瓦斯成分,所以很难评估造成的后果。

但文章中还是将香港癌症病例的快速增长归结于此。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对于香港问题私货,Nature News肯定也不甘人后。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这些都是顶级期刊通过自身科研话语权来影响政治的例子,

用的好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掌握世界的主流舆论。


也有人会说,顶级期刊是面向全世界的,中国科研人员也能在上面投稿来发表不同的观点。

Too naïve,在Nature上有多少是正面评价中国的文章?


就说最近的新冠疫情,按照钟南山院士在2月27日谈到疫情预测时的说法。

在疫情刚开始时,钟院士做了疾病预测模型,认为在2月中旬或下旬达到疫情高峰,确诊病例约6、7万人,结果投到国外权威期刊后被退了回来。

因为根据国外流行病学家用权威的试验模型,预测2月初中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将达16万人,两者相差巨大。

从事实来看,显然钟院士的预测更准确。


上述例子仅仅是一个缩影。

这些年,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也涌现了大量一流的科研成果。

但各大国外期刊垄断了科研话语权,很多成果要么是为他人做嫁,要么是被歧视埋没。


中国科研想要更进一步,话语权之争已是在所难免。

公认的权威期刊是争夺话语权的利器,中国现在的科研实力也足以支撑一批高水平的期刊。

这也是我国敢于挑战SCI评价体系最大的倚仗。


放眼望去,近几年,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现在的科研要求越来越高,论文发表越来越难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竞争越来越大,优质科研成果及高水平论文越来越多,学术市场水涨船高。现在,要想在学术生涯获得良好发展,手握高分论文已经成了通行证。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对硕博生们也是如此。对于硕博生们来说,优质的论文更是获到学术自信,确保顺利毕业、获得满意工作的决定因素,根本无法忽视。

但是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抱怨了:现在发论文,真的很难很难啊!

所以,我很想把一个优质的课程推荐给大家!一个可能改变所有医学生一生的课程

听了解螺旋许多课程,最喜欢酸菜老师的「10天领悟3分SCI训练营」,SCI套路就是从这个训练营学的。

训练营导师,也是课程的制作者——酸菜

酸菜老师独创性地总结了基础科研逻辑方法论,建立了以SCI文章套路格式为核心的体系化科研学习模式,应用模块化的方法拆解SCI文献阅读和国自然申请书写作,大幅提升医学工作者的科研效率。

关于“科研套路”,酸菜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破除“唯SCI”的背后,是迫在眉睫的科研话语权之争

现在,已经有10万用户,加入了解螺旋的训练营课程。通过学员们的反馈,酸菜更确定了一件事:每个人都能通过这套方法,学会SCI科研套路,不让1小时的工作,花费3小时去做。


赶快抓住这个福利:

立即报名,成为会写SCI的人


Q&A报名课程可能的问题

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学习方式为课程+微信群分享+班班和助教辅导陪伴。

课程为音频+文字,学习时间很灵活,永久回听。

微信班级群内每天早晚有干货讲解和答疑,错过可以集中回看。


报名后加不了班主任怎么办?

班主任将在添加后24小时内通过,如遇到添加不上班主任,可耐心等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