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段恆:君子之報福澤綿長


稷山縣平隴村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隴城,形成於南北朝的北周、北齊軍事對峙時期,由北齊丞相、咸陽王斛律光於武平二年(571年)修築。平隴城是由斛律光命名的,因為北周統治集團是關隴貴族,平隴的含義就是北齊要平定(消滅)北周的關隴集團,統一全國。這個名字起的非常霸氣,原址位於現在的南陽堡子。北方統一後,為方便生產和生活,城內老百姓移居於城北不遠處的平地,形成了平隴村。

戰爭過後的平隴,迎來了繁榮的文化大發展時期。從北宋司理參軍段應規開始,平隴段家興盛千餘年,產生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著名人物。特別是段鐸、段鈞兄弟兩人於正隆二年(1157年)同時考中進士,平隴因此被稱為“雙桂裡”。段鐸一直做到華州防禦使,晉封武威郡開國侯,是金代的名臣。

段鈞之孫段恆,苦讀詩書,胸懷錦繡,但是連續幾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進士。後來,朝廷有一道聖旨:年齡在五十歲以上,參加過三次科舉考試,沒有考中的,可以由朝廷授予“同進士出身”的資格,並安排適當職務。大家歡天喜地,奔走相告。有人告訴段恆,趕快報名,等候朝廷安排。段恆聽後卻認真地說:“我今年只有四十九歲,達不到朝廷規定的年齡,不能報名啊!”有人說:“這次安排,條件寬鬆,你年齡只差一歲,何必這麼認真呢?”段恆說:“咱不能欺騙朝廷。”說完,他扛著鋤頭下地鋤草去了。這次段恆雖然沒有被授予職務,但是聲名遠播,被視為君子,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幾年後,段恆的兒子段成己、段克己先後在二十多歲時考中進士,被當時禮部尚書趙秉文稱為“二妙”。段恆重孫段輔,擔任了元朝的吏部侍郎,成為一代名臣,史稱“君子之報,福澤綿長”!(黃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