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明天就是清明瞭,往年這個時候,有不少外出人員匆匆趕赴老家,加入到祭祖的隊伍中;然而今年卻有些不同,受新冠影響,國務院決定將於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今晚分享一首關於古代寒士在家讀書過清明的詩。

原詩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清明

魏野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都來似野僧。

昨日鄰翁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前言】
  

《清明》是北宋詩人魏野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作者在無花無酒,孤獨一人,蕭然無味的清明節時,從鄰家乞來新火,作者卻依然在窮困之中專心苦學,表現了寒士過清明時的淒涼及獨特的過節方法,和作者生活的貧苦。
  

【翻譯】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沒有鮮花,沒有美酒,我淒涼地度過了清明;我的意趣與興致如同山野小廟中的老僧。昨天我向鄰居老翁求來了新火;今天天剛矇矇亮,就趕快點著了窗前讀書人的油燈。

 【鑑賞】


清明是古人十分注重的節日,宋人每逢這天,家家賞花飲酒,出外踏青,熱鬧非凡。詩人本來就與花與酒有不解之緣,這天更該縱情歡樂一下。可是魏野這年的清明卻過得很不堪,家貧沒有酒,買不起花,也沒有興致出外去賞花,只好躲在家中,孤苦伶仃,他內心的悽楚可想而知。詩人要想把自己的一番寂寞清貧表現出來,可一下子又找不到適當的句子,想到無花無酒只是脫離凡塵、六根清淨的苦行僧該過的日子,便拈出“野僧”二字來作譬喻,滲透了心中無可奈何的基調,又帶有幾分不忿與調侃在內。畢竟,詩人是很想和許多人一樣,有花有酒,瀟灑快樂地過好清明節的。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前兩句集中寫出了自己的孤單貧困,後兩句轉而在苦中尋覓樂趣,尋找安慰。清明在寒食的後兩天,寒食節照例要禁火,到清明前一天重點新火。唐宋時朝廷有清明日賜百官新火的例行恩典,而平民百姓則通常是一家鑽木取火,分給親戚朋友們用。詩人孤單一人,沒有人贈新火,為圖方便,就向鄰家老翁求得火種。求來火種當然有其他多項用途,可詩單單強調,今天一清早,就趕忙用這火點燃了讀書用的油燈。“讀書燈”三字一出,就把前面似老僧般的愁苦掃到了一邊,表現出自己非同一般的意趣。詩人對無花無酒的清明如何打發,也從這三字中找到了答案。同時,“曉窗”二字,又包有多種內涵,一是說自己愛惜光陰,刻苦讀書;同時也是說碰到佳節,百無聊賴,無從發洩自己的愁悶,只好早早起床,借讀書來暫時打發時間,醫治自己不平的痛楚。


這首詩,寫寒士過清明時的淒涼及獨特的過節方法,選取了典型的事例,稍作點染,就把自己的清苦總結出來,也把自己的情趣表現了出來,用筆十分傳神。魏野是宋初隱士,《宋史》說他“為詩清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他這首詩就寫得很清苦,密切符合隱士身份。《宋詩精華錄》稱讚魏野“有名閒富貴,無事小神仙”、“數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詩”,“皆能本色”,真應該把這首詩也包括進去。


尚未完全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我們一年一度的祭掃烈士墓的腳步,但改變不了我們對英烈的崇敬之情。再多的話語也無法表達人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惟願所有先人和世上英魂們安息吧!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真正的懷念是不挑時候的,

也許我們今年沒法親自掃墓,

但是隻要心中不忘記,

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詩詞賞析整理於網絡,侵刪

無花無酒話清明,北宋這首詩道出了寒門學子怎麼過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