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擊落烏克蘭客機是伊朗,是誤殺還是有意為之?

白傑在運動


在這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美國產的飛機突然進入伊朗領空,可能是由於過度緊張識別誤判而被擊落!


紅銀果


烏克蘭這架飛機由德黑蘭飛往烏克蘭。機上有82個伊朗人,63個加拿大人,11個烏克蘭人,10個瑞典人,4個阿富汗人,4個德國人與3個英國人。其中估計不少西方國籍人士也都是伊朗裔。這其實就是一個運載伊朗乘客的飛機。 然後這個事件非常蹊蹺,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1.飛機非常新(3.6年)。737-800是737 Max的前身,但該機型之前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波音最近因為兩架737-Max墜毀,壓力極大,面臨生存危機,但這架737-800不太可能出現與機型有關的特定技術故障。

2.伊朗的飛機及零部件被美國禁運,但這架飛機是烏克蘭國航的,不存在這個問題。

3.機長極有經驗,擁有11,600小時的波音737飛行經驗,並且烏克蘭方面表示,德黑蘭機場是比較複雜的,飛行員不經過數年訓練都不能飛這個機場。因此,烏克蘭認為,說飛行員失誤之類的基本不可能。

4.據報道,飛機起飛後三分鐘,爬升至約8000英尺,數據就從雷達上消失。飛機遭遇了某種“災難性情形”。多個目擊者都看到飛機呈現火球狀。伊朗自己的官方媒體在twitter上發佈了似乎是路人拍攝的視頻,遠方可見一個火球,墜地爆炸。(視頻的背景是黑夜。筆者也特地查了一下,德黑蘭現在的日出時間是7:14am;飛機本來是5:15am起飛,晚點到6:10am起飛,當時還沒天亮)什麼東西會把飛機變成火球?導彈?與軍用無人機相撞?炸彈?總之不容易理解為普通的機械故障。

5.但幾乎在報道飛機出事的同時,伊朗媒體就宣佈飛機遭遇技術問題(technical failure),但又沒有提供任何支撐此說法的理由。而且伊朗空管局官員還說飛行員並沒有發出緊急狀態。而伊朗道路與交通局的一位官員說,飛機有一個引擎著火,飛行員無法控制飛機。但烏克蘭外相說,飛機是兩天前在檢查過,這種情形並不可能;伊朗方面的這個說法也被引擎製造商CFM反駁,並認為不可能在這麼早的時點做出任何結論。如此敏感時期,如此重大的事故,不經一番調查,如何能馬上判斷事故原因就是技術故障?這很蹊蹺,不合常理。

6.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也就是當日(1月8日)凌晨2~3點多的時候,伊朗正在對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發射導彈。這一行動,伊朗雖然提前知會了伊拉克(並間接知會美國),但在三更半夜發射,不一定知道襲擊結果,不能排除武裝衝突升級(很多人還認為這個導彈攻擊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呢),一定處於全國全面戒備的緊張狀態。而現在已知,當日,美軍並沒有對伊朗本土進行反擊。

7.伊朗作為墜毀事件發生國,將牽頭調查,但伊朗拒絕就墜毀事件調查與飛機制造國美方/波音進行任何合作。根據現行國際相關法規規定,伊朗確實有權這麼做,但按正常人理解,就應當和飛機制造商波音合作,因為波音非常瞭解飛機的情況,可以提出關鍵技術支持。沒有波音幫助,伊朗怎麼能夠保證查出真相呢。烏克蘭對此非常不放心,擬邀請英國參加調查。

8.伊朗已經找到了黑盒子,稱黑盒子在墜毀及大火中被損壞,並宣稱不會將黑盒子交給美方。美、英、法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恢復相關數據的能力。如果不與西方國家合作,如何嘗試還原黑盒子數據,找出真相?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案子極度蹊蹺,在發射導彈攻擊美軍基地後不久就發生,實在太巧。伊朗方面按理說應該邀請國際專家調查,還原真相,但卻急於找事故的解釋口徑,並拒絕與外國合作。這些舉動都是不正常的。

另外,事故發生在伊朗內陸(德黑蘭)。沒有證據表明美軍/伊朗的反對派對伊朗內陸發動攻擊。如果有任何這樣的蛛絲馬跡,伊朗早就出來指控了。所以如果有誰在攻擊飛機,也不可能來自伊朗外部。

最後,實際上伊朗的防空系統是非常活躍的,2019年6月20日,伊朗就在霍爾木茲海峽用地對空導彈擊落過美國的無人機,聲稱後者侵犯了伊朗領空。此事雙方各有說法,但美國沒有給予正面軍事打擊,實際上不了了之。在當時,這也是中東局勢升級的一個熱門事件。 有沒有可能伊朗全軍嚴陣以待,慌亂之中犯了這樣的錯誤?他們擔心首都德黑蘭會遭遇美軍空襲? 但烏克蘭航空是從德黑蘭伊瑪目霍梅尼首都機場起飛的,當日機場並沒有關閉,還是有飛機起飛,民航飛機應當有身份標識/應答器,為什麼會被誤傷?

鑑於我們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此也很難理解。 如果伊朗自身不存在問題,就應當積極邀請國際專家,開展透明的調查,給自己洗白。但他現在的反應是掩蓋。總之,留待事情進一步發展,好再作出合理判斷。不過目前伊朗的掩蓋舉動讓人不得不持有懷疑態度。


雨夜觀如是


你有什麼證據證明烏克蘭客機是伊朗擊落的?在事件真相還沒有完全調查清楚之前,就這樣武斷草率的下如此不負責任的結論一一為什麼擊落烏克蘭客機是伊朗,是誤殺還是有意為之?一一你這個結論是否下的有點為時過早?是否有點操之過急?你下這樣的結論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小小阿米巴


最近的伊美事件僅僅是以一種典型的官方報道口吻在宣揚而已。翻翻八十年代冷戰時期的一些新聞就應該知道什麼叫做官方報道了。其實.嚴重問題往往有滯後效應,因為它們都有不見得能解決好一時的顯著特點,它們甚至會出現連鎖反應,這些才是後面讓人頭疼的問題。


冬說東有理



Beepbug


針對這句話答:既然是“擊落!”!還有“有意”“無意”之分嗎?!!!


用戶齊魯一刀客


蓄意已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