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解析第二章

美善之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智慧解析第二章

古语有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又曰:“穷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由是观之,足见寿命之初,浑然天理,无有瑕疵。

文中说,美恶、善与不善,均不是道,亦不是解释道。而是道的末枝。

第二章,亦是阐述道究竟为何?三教之中皆有精妙解释。

儒家于《中庸·天命章》中称“隐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其中有不睹不问的之要;

佛家称“那个”、其中存无善无恶之真;

道家曰“玄关”其中有无思无虑之密。

大道根源,便是根本在此。无形无质,无可想象,无可比拟。文中所提,有善便有恶,有美即有丑。且丑恶美善并无高低上下之分,皆是乾坤一气所化。此皆为后天之阴阳,非先天大道。

所以太上道祖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太上道祖说此句,并非教人寻善寻恶,不可被乱花眯眼,而是教人寻虚无一气。虚云长老曾有一偈:“一朝刺破虚空,露出娘生真面”如是。

下面这段,不看也罢

本章即为,太上道祖开示,下手功夫:打坐之时,千万将万缘放下,胸中了无一事,低垂眼帘,观想虚无丹田,凝神调息,将神、气并结一团。化有为无。

久而久之,无极而有生,便于混沌之中,生出一动一觉。此动何为?即是:一动即觉,一觉即收,而至神无外慕,气尚有余。气依神行,无觉有觉,无知有知。一呼一吸,一往一来,断绝生生死死之根。

“有无相生”: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牝,便理阴阳。

“难易相成”:刚而柔,柔而刚,鼎炉琴剑,一烹一温。

“长短相形”:出入呼吸,任督往来。

“高下相倾”:火在上,水在下,降火升水,颠倒坎离。

“音声相和”:一神一气,相融相和。

“前后相随”:子升于后,午降于前,。

此皆,由后天返先天大道。

圣人若何?《书》云:“汝为不矜不伐,天下莫与争能争功”,又有言云:“富贵如浮云,功名如敝履”。

道成德自立,德立名自来。名者,非圣人所求,道之末节,不识名者,因名害道,道不久,名亦不长。

本章若从辩证角度来看,亦可说的通,不过太上道祖之说,多是直指大道。《道德经》前三十七章为道经,阐道之经。若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则沦为细枝末节,为纵横家之辩术。与白马非马何异!

所谓“大道三千”,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胶柱鼓瑟,囿于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