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瘈瘲(小舞蹈病)症驗案

瘛瘲(小舞蹈病)症驗案

陳某,男,14歲,淮陽人。1984年7月10日有一陳性家長帶一少年求診於中醫,家長述曰:我兒今年十四歲,於1981年左側上下肢不自主的轉動,曾在地區醫院治癒。今年(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後而發高燒,經治療燒退,相繼出現右側上下肢不時的轉動,以右上肢為重,右手雖能握物,但握而不牢,不覺而失落,右側顏面肌肉跳動,復去地醫院檢查,治療數日無明顯效果,而來求中醫診治。

一診:脈弦細數, 舌質紅絳無苔。患病少男,發育尚可,營養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動自如。右側顏面肌肉瀕繁震顫,右側上下肢不自主的蠕動,右側下肢踝關節微腫而疼,壓疼明顯,測體溫37.5℃,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13000/m㎡,中性67%,淋巴33%,血沉11毫米1小時,抗“0” 陽性,類風溼因子,>1250。

辨症:此乃溼熱蘊蒸,熱邪傷陰,肝風驟起,則筋脈拘急。

郭俊田醫案:瘈瘲(小舞蹈病)症驗案


治則:治宜養血清熱平肝息風。自擬養血平肝息風湯。

處方:當歸10克,白芍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全蠍10克,蜈蚣2條,殭蠶10克,鉤藤12克,天竺黃12克,代者石12克,白蒺莉12克,防風10克,牛膝10克,川羌10克,嫩桑枝15克。每日1劑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

7月22日複診:上藥服6劑後精神好,食慾尚可,顏面震顫消失,右側上下肢蠕動減輕,右手握物牢固有力,但右下肢仍有微腫和疼痛。測體溫37,1℃。脈弦緩,舌質紅,苔白薄,治療同原方去金銀花、連翹、繼服6劑。每日1劑兩煎兩服。

7月30日再診:顏面震顫和右側上下肢蠕動消失。右側下肢踝關節疼痛已愈。白血球等均恢復至正常值,共服中藥12劑而愈。患者未有其它不適,不願再服中藥,回家觀察。1年後隨訪,身體健壯,飲食和學習等一切良好。

按:小舞蹈病是現代醫學病名,中醫稱為瘛瘲。多因風溼為主要因素,此患者少男營養不良,體質較差,正氣不足,肝腎陰虛,被雨淋後受風寒,溼邪侵襲而致發燒,溼熱相兼,熱助風威,風助熱盛,風熱相互為虐,熱傷陰津,肝風驟起,內風外風相互搏結,致筋脈攣急(上下肢體蠕動)。用當歸、白芍、代者石以生血養陰鎮肝緩急,鉤藤、金銀花、連翹平肝清熱。全蠍、僵蟲、蜈蚣入絡授剿內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而消腫。天竺黃涼心定驚清熱豁痰,既去諸熱,又養五臟,與代者石同用有鎮肝清熱養血而止痙攣。蒺莉入肺肝,鎮肝祛風而行血。防風辛甘微溫而不燥,擅於去風,既散風寒而又散風熱,與川羌同用,散風溼止痙而止疼。《日華子本草》:“防風治三十六種風”。桑枝、川羌、蒺莉同用驅風散溼邪而濡潤筋脈,筋脈得以濡潤,內外之風已除、肢體蠕動、腫脹、疼痛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