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医案:瘈疭(小舞蹈病)症验案

瘛疭(小舞蹈病)症验案

陈某,男,14岁,淮阳人。1984年7月10日有一陈性家长带一少年求诊于中医,家长述曰:我儿今年十四岁,于1981年左侧上下肢不自主的转动,曾在地区医院治愈。今年(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后而发高烧,经治疗烧退,相继出现右侧上下肢不时的转动,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虽能握物,但握而不牢,不觉而失落,右侧颜面肌肉跳动,复去地医院检查,治疗数日无明显效果,而来求中医诊治。

一诊:脉弦细数, 舌质红绛无苔。患病少男,发育尚可,营养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动自如。右侧颜面肌肉濒繁震颤,右侧上下肢不自主的蠕动,右侧下肢踝关节微肿而疼,压疼明显,测体温37.5℃,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3000/m㎡,中性67%,淋巴33%,血沉11毫米1小时,抗“0” 阳性,类风湿因子,>1250。

辨症:此乃湿热蕴蒸,热邪伤阴,肝风骤起,则筋脉拘急。

郭俊田医案:瘈疭(小舞蹈病)症验案


治则:治宜养血清热平肝息风。自拟养血平肝息风汤。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僵蚕10克,钩藤12克,天竺黄12克,代者石12克,白蒺莉12克,防风10克,牛膝10克,川羌10克,嫩桑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

7月22日复诊:上药服6剂后精神好,食欲尚可,颜面震颤消失,右侧上下肢蠕动减轻,右手握物牢固有力,但右下肢仍有微肿和疼痛。测体温37,1℃。脉弦缓,舌质红,苔白薄,治疗同原方去金银花、连翘、继服6剂。每日1剂两煎两服。

7月30日再诊:颜面震颤和右侧上下肢蠕动消失。右侧下肢踝关节疼痛已愈。白血球等均恢复至正常值,共服中药12剂而愈。患者未有其它不适,不愿再服中药,回家观察。1年后随访,身体健壮,饮食和学习等一切良好。

按:小舞蹈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称为瘛疭。多因风湿为主要因素,此患者少男营养不良,体质较差,正气不足,肝肾阴虚,被雨淋后受风寒,湿邪侵袭而致发烧,湿热相兼,热助风威,风助热盛,风热相互为虐,热伤阴津,肝风骤起,内风外风相互搏结,致筋脉挛急(上下肢体蠕动)。用当归、白芍、代者石以生血养阴镇肝缓急,钩藤、金银花、连翘平肝清热。全蝎、僵虫、蜈蚣入络授剿内风。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而消肿。天竺黄凉心定惊清热豁痰,既去诸热,又养五脏,与代者石同用有镇肝清热养血而止痉挛。蒺莉入肺肝,镇肝祛风而行血。防风辛甘微温而不燥,擅于去风,既散风寒而又散风热,与川羌同用,散风湿止痉而止疼。《日华子本草》:“防风治三十六种风”。桑枝、川羌、蒺莉同用驱风散湿邪而濡润筋脉,筋脉得以濡润,内外之风已除、肢体蠕动、肿胀、疼痛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