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要誅殺少正卯?

歷史上,關於孔子,存在著一個“孔子殺人”的疑案,那就是:孔子擔任魯國的攝相剛七天,就誅殺了魯國的名人少正卯。對此,歷來存在爭議,甚至是孔子的弟子和門徒都不太理解,更有腹黑者認為,孔子是藉機剷除自己的潛在競爭對手。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此,《荀子·宥坐》篇記錄了孔子和弟子們的一段對話,可以為我們解密孔子為什麼會如此決策。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

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從上面的記載可知,孔子誅殺少正卯的理由是,人有下列五項“惡行”之一,就必須被誅殺:一是聰明但用心險惡;二是行為怪僻卻又執著;三是說話虛偽、不對,卻還能言善辨;四是喜好醜陋之事,卻又博聞強記,五是為非作歹,卻還聚眾。少正卯同時占上了這五項,是小人中的豪傑,並且已經發展成群,如果不誅殺,後患無窮。

同時,因為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誅殺少正卯具有很大的震懾力,對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風氣,具有重要意義。就像當年商鞅變法伊始,需要“徙木立信”一樣,建立“言而有信”的公信力,對於組織變革也是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要想治理一個國家,也需抓住關鍵。因此,治理國家一定要懲處惡人,尤其是發展成幫派實力的“小人中的梟雄”。“小人成群”是令人擔憂的。

企業管理也是如此。一旦組織中發展出“宗派”、“團伙”,就會損害組織整體利益,影響團隊協作,並且產生“內鬥”,危害是巨大的。為此,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先生曾指出:在企業中,必須以公司整體利益為第一位的考量因素,絕不允許以工作職位上的權力謀求個人利益,同時堅定地杜絕“宗派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