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莫言先生为何遭国人诟病,国人应不应该攻讦他

点击右上角关注「末路文学」,看更多关于文学的文字

文学巨匠莫言先生为何遭国人诟病,国人应不应该攻讦他

一个国家、民族的伟大繁荣,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不管时局动荡,还是稳定,一场大的文化繁荣过后,必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而带来文化繁荣的就是那些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时代前行者,人类智慧的开启者。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贝斯说:公元前6世纪到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些精神的导师在西方有古希腊三哲,荷马;在东方有诸子百家。

诺贝尔奖诞生的一百多年历史中,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哪一个不是引领时代文化潮流的,这些人对本国甚至世界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巨人更是凤毛麟角,直到莫言先生和屠呦呦先生的出现,才填补了这一空白。因此,国人应当把最高的敬意献给他们,他们才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骄傲。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近年来有不少人在网络上,诟病、攻讦甚至谩骂莫言先生,说他:作品阴暗、沉闷、低级趣味​;迎合西方人认为国人愚昧落后的观点;有选择性无底线暴露本民族的阴暗面,丑化祖国和同胞​等。我敢断定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根本没有读过莫言先生作品的无脑跟风者,有一部分人是喜欢文学但不知文学为何物者;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别有用心者。

站在中国文学高塔上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文学巨匠莫言先生为何遭国人诟病,国人应不应该攻讦他

莫言先生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推到了全世界面前。文学是有国界的,也是无国界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真实的历史,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但文学中所蕴含的真实、朴素、激荡的情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和关照,会引起全人类的共鸣。

如《红高粱》和《檀香刑》向全世界呈现了这个曾经多灾多难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民族精神。既揭露了几千年的民族劣根性(这点上和鲁迅先生一样),又歌颂了弱小民族反抗外寇欺凌的悲壮英雄事迹。莫言先生对这个民族满怀着悲天悯人的爱怜与关怀。当今世界,生存在战乱、贫穷、屡受欺凌国土上的读者,读到莫言先生的作品时,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一个真诚的有良心的文学家


文学巨匠莫言先生为何遭国人诟病,国人应不应该攻讦他

“一个敢于说真话、写现实的作家,才称得上是良心作家。但我们的社会留给真话的生存空间,实在令人堪忧。若长此以往下去,我们曾经辛苦得来的东西,也将亲自被我们自己断送掉。”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就应该有无数像莫言先生一样说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民众应以足够的理性对待周围发生一切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别人云亦云,一个人说对,大家都举手表示赞同,一个人说错,大家就群起攻之,这是一言堂行为。

正如莫言先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真诚自然,感人而又淡然。他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忆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创作生涯,客观地评价了自己的作品,发表了自己的人生感言。他坦言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面对获得诺奖后引发的一些争议,他说他如同一个看戏的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淡然而超脱。

一个把民族的艺术形式与世界文学形式融合的伟大作家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文学巨匠莫言先生为何遭国人诟病,国人应不应该攻讦他

在莫言的作品中,既有风行全球的现代派小说特点: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又融合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他努力从《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猫腔)等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语言形式上也极具民族化,大量引入方言、俚俗语言。

结语

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国人;一个让全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推行者;一个站在世界文学金字塔顶端的文学家;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应该给于他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