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众所周知,作文一直是语文的老大难,是升学考试拉开分数差距的软肋,也是老师家长煞费苦心的焦点。就像武侠片一样,少年英雄一旦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练成绝世武功,那么作文有没有这个“任督二脉”呢?


就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是有的。很多孩子一二年级开始看图写话,三四年级练习写全篇作文,似乎都是提起笔来抓耳挠腮,挤了半天牙膏,凑了半天字数,要么无话可写,要么写成流水账。如:有的孩子写《游长城》长城长啊长,真他妈的长;有的孩子写火车,一辆火车驶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看了以后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就像纪昌学射一样,高明的老师飞卫,不是让他直接就学习拉弓射箭,而是让他学习练眼力,把飞转的梭子看准,把虱子小的东西看大。只有练好基本功,打通任督二脉,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写作而言就在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先过了这道关,才能把作文写好。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首先要有观察的习惯和意识。

《红楼梦》里说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遭,其实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来不缺少可写的东西,只是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古人常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要有这个观察生活的习惯和意识。牛顿从熟透落地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不是他对科学的敏感吗?《触摸春天》里的盲女孩安静捉住灵巧的蝴蝶,不正是她对自然的热爱吗?盲女孩看不到,尚且能用心灵去观察花园,观察美好的世界,我们明眼人更不能丢掉这个宝贵的习惯和意识。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其次,要用多重感官来观察。

我们所说的观察,绝对不是单一的看,而是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要用手去触摸。

比如:一个孩子写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就一句话:八路军把鬼子打倒了。《水浒传》里最精彩的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第一拳是写味觉;“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这第二拳写的是看到的颜色;“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第三拳自然是写听觉了。这样不仅写得具体细致而且入木三分。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然后,要学会仔细观察和长期、连续观察的方法

19世纪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青少年时期写了很多文章都没有什么起色。他非常苦恼,就去请教当时的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楼拜看了他的作品后说:“问题很简单,主要是你观察的功夫不到家,现在你就从观察马车开始吧。每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仔细观察一番,把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一回到家,莫泊桑就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在晴天和雨天、上坡和下坡时行驶的不同样子,还仔细观察了赶车人在暴风雨中和烈日下的不同表情……在《羊脂球》里就有关于马车的描写:

车子走得慢而又慢,简直全是小步儿。轮子隐到了雪里;整个车厢轧轧地呻吟着,牲口滑着,喘着,都是汗气蒸腾的。赶车的手里那根长鞭子不住地噼噼啪啪响着,向各方面飞扬,如同一条细蛇样地扭成一个结子又散开,陡然鞭着一匹牲口蹶起的臀部,马受到狠狠的一击,紧张地奔跑起来。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在这部作品里他用一辆辆马车作载体,投射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虚伪的灵魂。

法国昆虫学家、杰出作家法布尔坚持不懈观察昆虫五十年,整整写了三十多年才成功写出举世闻名的《昆虫记》,据说,他是这样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梦中惊醒过来.

其实,我们普通人的写作只要做到连续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就可以牛刀小试了,叶圣陶老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中有这样一段观察描述,“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从“不几天”“后来”这两个词就能看出作者的长期观察,因此才有了爬山虎的脚从嫩红色到灰色,从生机勃勃到萎了的一系列逼真变化,才有了这篇观察植物的经典之作。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观察之余还要用心去想

我们说观察和用心去想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当你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自然就会在心里浮想联翩。这样观察就插上了联想的翅膀,你的作文就虎虎有生气了。

叶圣陶《荷花》一文中,在观察了满池荷花之后,想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无独有偶,法布尔在《蟋蟀的住宅》中有一段精彩的描绘: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段描绘中,划横线的部分是作者仔细观察的部分,红色锃亮的语句是作者心里的所想。作者的想法让蟋蟀的洞穴拟人化,增添了蟋蟀的灵性和作者对小生命的热爱之情。有了观察才有了心里所想,有了心里所想才让观察成为一汪活水。

要写好作文,必须先过这道关

最后,观察的时候最好有所记录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纵然观察再好,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正是在观察了醉酒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反应之后,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最终集合第一手感官资料,发现了“麻沸散”这种在医学领域中举足轻重的药物。我们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积累下来,可以随手记录成小便签或者手账,还可以写成观察日记,都是日后写作的素材。

所谓厚积薄发,一旦过了观察这道关,相信突破瓶颈的那天,写作水平定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