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樓市如“救火”!高層表態,2類人睡不著了?經濟日報頭版迴應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關於外貿形勢的。

據廣東省東莞茶山人社局披露的信息顯示,3月18日,東莞一家大型玩具廠商,大量訂單被迫取消,再加上供應商催款,資金鍊發生了斷裂,只能關門結業。

3月21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公告稱,工廠無法正常開工,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

浙江兩家鞋業公司,客戶訂單陸續取消,停止招聘、老員工休假、降低薪資、取消獎金,未返工的員工放假到5月30日,建議離職另謀出路。

目前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為641萬餘家,其中廣東省的外貿企業最多,達182.3萬家,佔比28.4%;江蘇省、浙江省的外貿企業數量分別排名第二、第三位。

救樓市如“救火”!高層表態,2類人睡不著了?經濟日報頭版回應

我們把目光從外貿拉回到國內樓市,廣東、江蘇、浙江3個地方,恰恰是房地產市場人氣最旺,投資額最多,銷售額最高,房價最堅挺的區域。

如果外貿行業維持嚴峻的形勢,會不會蔓延到樓市?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房地產+加註業佔GDP的比重,兩者相加佔整個GDP的1/7。土地出讓金貢獻了1/5的廣義財政收入。房地產相關稅收加上房企所得稅,佔了整個狹義財政收入的1/6。

房地產+建築業,一共為中國今天提供了5000萬個就業崗位,2010年是2100萬個,這10年增長了2.4倍,現在達到了5052萬人就業。

5000萬人的就業,背後就是5000萬個家庭的生計,至少4億人的生活會受到影響。

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不管是外貿、內需、消費、服務業,還是建築業、零售、施工、傢俱家電,龐大的就業崗位為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旦收入不保,高槓杆購房者難免會出現斷供、斷貸的現象。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救樓市如“救火”!

救樓市如“救火”!高層表態,2類人睡不著了?經濟日報頭版回應

因此,我們看到不少地方在救房企:比如,上海、西安、江蘇無錫、南昌、南京等城市出臺土地新政,如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允許變更出讓價款繳納期限、順延土地評估和規劃條件有效期、調整履約監管方式等。

也有不少城市在“搶人”,“搶購房者”:比如,蘇州要求本科學歷(年齡不超過45週歲)可以直接落戶,無需社保;大專(年齡不超過35週歲)連續6個月社保就可以落戶。佛山發佈人才購房新政,擁有中專或大專學歷即可購房。

但是,過多的救市政策,必然會有“越界”的行為,比如駐馬店、廣州、寶雞、濟南、海寧等地發佈的涉房新政,均在發佈後即“撤回”,讓市場一時有點摸不著頭腦。

說白了,還是“房住不炒”的底線在起作用,房企的現金流要保住,房地產行業的施工、就業、崗位也要保住,但不能“松過頭”,不能演變成2015-2017年那樣再度鬆綁限購、限貸、限售的老路。

近期高層的反覆表態,就很具代表性。

3月中旬,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不斷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強化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應該說是總體平穩局面已經基本形成。

3月下旬,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也表示,要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一面是剛性的就業,房地產必須要穩住。

另一面是避免房價大起大落,這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核心要義。

救樓市如“救火”!高層表態,2類人睡不著了?經濟日報頭版回應

拿最近大家熱議的用地權審批下放、農村集體土地入市這兩個政策來看,很多專家和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一二線城市房價再次上漲的契機。

這無疑是對政策面的誤讀,土地的快速流轉、批覆、建設,絕不意味著房地產再次開啟大拆大建的模式,參考高層對樓市的反覆表態,房價再次反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央媒《經濟日報》在4月2日發文頭版評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上下放用地審批權,絕不意味著城市可以“攤大餅”。

文章指出:要求入市土地要符合規劃,具備開發建設所需基礎設施配套,實際上對開發規模作了限制,以防個別地區的激進做法,避免了可能出現的無序供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兩類人可能要“睡不著”了。

第一類,依然堅持“高負債”、“借錢買房”的高槓杆投機者。

這些年,高槓杆買房的方式很流行,搞得每個購房者不鑽漏洞多貸點款,就像老實人好欺負一樣。

很多人買二手房都用“高評高貸”,抬高評估價,造成網籤的價格高,真實的成交價低,相應的首付自然也就低出不少。

救樓市如“救火”!高層表態,2類人睡不著了?經濟日報頭版回應

新房這邊,開發商也挺配合,前些年到處都是低首付和零首付的口號,比如給購房者一筆無息借款,約定兩年內還清,購房者再出一筆錢,兩筆錢加一塊湊個首付去按揭。

但是,房價一旦進入“不漲不跌”、“微漲微跌”、“穩中有降”的趨勢中,這一類高槓杆投機客,要付出比別人更高的資金成本(房貸利息)、房屋折舊費用、物業雜費、交易稅費,扣除各項支出,持有房產相當於是虧錢的。

第二類,高度依賴高週轉策略的開發商。

開發商賣房子的流程其實很簡單:拿地-蓋房-快速銷售-回籠資金-再拿地,決定賣房進度快慢的關鍵因素,是資金的週轉速度。

把蓋房時間縮短,預售週期減少,期房回籠的資金用於繼續拿地,施工的樓盤先放到那不管,“高週轉模式”就此形成。

如果是房價高漲時期,這一類群體賺到的利潤,要比其他行業高出幾倍,但當市場步入下行通道,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此類高度依賴高週轉策略的地產商。

尤其是那些缺乏融資話語權、廣泛佈局三四線城市的房企,肩上沉重的負債、手裡賣不出去的房子,會成為這一類房企最大的“累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