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週末,跟著老梁逛許昌】

第137站:上龍王廟(潁河大壩遺址)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老家許昌

文‖梁耀國

去年清明節前夕,愛人和她建安讀書會的朋友們,驅車趕往位於禹州市郭連鄉孝山上的黃香墓,以拜謁黃香這位先賢。

黃香,東漢時期人,《二十四孝》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典範。(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欣賞:

《二十四孝》之第十四章《扇枕溫衾》是這樣記述的:

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dian,竹蓆);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詩讚: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後漢書·黃香傳》又載:

黃香,字文強,江夏(湖北)安陸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太守劉護聞而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童,躬執苦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公元84年),帝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香後告休,及歸京師,時千乘王冠,帝會中山邸,乃詔香殿下,顧謂諸王曰,“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觀。後詔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書郎,數陳得先,賞賚(lai,賞賜)增加,嘗獨止宿臺上,晝夜不離省闥(ta,門),帝聞善之……時被水年飢,乃分俸祿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於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荒民獲全。後坐水潦事免,數月,卒於家。所著賦、箋、奏、書、令,凡五篇。

透過以上文字,黃香的形象躍然呈現於面前。

黃香九歲的時候,其母不幸過世。由於傷心過度,他顯得形容憔悴,且孝服未曾脫過,周圍人都誇他是個大孝子。母親走後,黃香與父親相依為命。夏天天氣炎熱,他拿著扇子先把席枕扇涼,再讓父親躺下休息;冬天天氣嚴寒,他先把被窩暖熱,再伺候父親睡。黃香以此將父親養老送終。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太守劉護聽到黃香的事蹟後,深受感動,將其招至署衙,悉心加以栽培。黃香聰慧好學,他“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很快名揚京師。

尚書郎任上,黃香就住在辦公室,晝夜不出門,連皇帝聽說後都非常感動。因政績突出,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黃香遷升魏郡太守。當時水災造成饑荒,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賞賜救助貧困者,一些富裕之家也積極響應,捐助穀物用於賑災。儘管黃香盡心盡力,最終因水患而被罷官。

覽觀古代《二十四孝》,其中有兩個故事與許昌有關聯。

一個是“拾葚供親”,其發生於建安區椹澗鄉,至今那裡還有蔡順祠、等子寺、赤眉寨、赤眉河等歷史遺蹟。

另一個就是“扇枕溫衾”了,其故事主人公黃香的墓也在許昌境內。由此可見,厚重許昌絕對不是虛妄的。

又是一年清明時。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對先賢聞達的仰慕,我決計騎行前往拜謁黃香墓。臨出發,愛人給我講了黃香墓的大致方位。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自詡為許昌通的我沒開導航,下樓給車子打飽氣,便自信滿滿地啟程了。走西大街,走帝豪路,出城後走許禹路,一路往西,到褚河提灌站後右拐,慢上坡騎至元木村,我才下車問路。元東村的老鄉告訴我,往東再往北,鑽過高速公路橋,再過個莊就是黃臺寨村,黃香墓就在該村的東北角。

過黃臺寨村,一個老鄉都沒看到,不免有些失落。眼看快要出村了,見路邊有座青磚砌的水塔,成群的麻雀嘰嘰喳喳,在牆洞裡鑽進鑽出,追逐嬉戲。

我站在塔下瞅稀罕的功夫,一對老夫婦推著三輪車從路東小院裡出來,像是要出遠門。我像看到了大救星,急忙迎上前去,打聽黃香墓的位置,以及有關黃香的傳說。

老鄉說他家屋後過去就貼著黃香的介紹,雨天把後牆打的精溼,一氣之下就拽了。他和老伴都不識字,也不知道上面究竟寫的啥。黃香墓就在東面的崗上,石碑上有介紹,你自己去看吧。說完,他們開車而去。

下圖:黃臺寨村的水塔。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推車上至崗頂,果然看到一片青蔥的柏樹林和一座大墓。墓前立了兩通石碑,一通是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一通是禹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下圖:翠柏簇擁的黃香墓。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背面這樣寫道:

黃香墓,位於郭連黃臺寨東側的孝山之上,墓冢高2米。黃香(公元68年—106年),字文強,東漢江夏人,官至魏郡太守。黃香的聞名,《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元代《二十四孝》中的“扇枕溫衾”篇,即是歌頌他的事蹟。黃香致仕後,與子黃瓊在潁州居住,病故即葬於此。

碑文雖短,卻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黃香被擼去官職以後,和他的兒子黃瓊在潁州生活,病逝後葬於此地。

歷史上,黃香的兒子黃瓊非常優秀,元嘉元年(公元151年)遷司空;永興元年(公元153年)遷司徒,封邟(kang)鄉侯,邑千戶;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卒,贈車騎將軍,諡曰忠侯。漢之邟鄉,今平頂山汝州,毗鄰禹州,郭連有可能是黃瓊封地的一部分,故黃香葬於此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下圖:碑文局部。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據小郭莊每天來墓前小廣場上打鞭的郭文化老人講,過去黃香墓墓園可大,石碑可多,後來都被毀了。

我問他孝山腳下的黃臺寨村、黃臺村兩個村子是不是因黃香而得名?村裡人是不是黃香的後代?

老人笑答說,黃臺寨村是個雜姓村,沒有一家姓黃的。黃臺村大部分人姓姚,有幾家姓黃的,後來也改姓姚了。

我問他為啥改姓,老人說黃香的後人黃天霸得罪了朝廷,要誅滅九族,這才改姓姚,躲過一劫。

下圖:打鋼鞭的郭文化老人。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為了印證老人的說法,從孝山下來後,我直奔黃臺村而去。在黃臺村村口,我看到幾個老鄉在太陽地裡曬暖,就湊了上去。

聽姚星三老兄介紹,黃臺村一兩千口人當中,百分之九十姓姚。他的老祖宗弟兄三個,從禹州萇莊遷來,後來分家,各找各的塋地,所以姚家有三座老墳,分別在東地、南地和北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去萇莊拉煤,他們還去認過親,論過輩分。開幹店的老闆從前幹過保長,一聽是本家子,可熱情,吃飯、住宿都不要錢。老闆也會說話,說我給你們端點心去,功夫不大,端上來一盆熱氣騰騰的紅薯來招待我們。老闆雖說年紀大,卻輩分低,為了說話方便,我們只好以爺兒們相稱。

萇莊那邊輩分低,說明人家人丁興旺。黃臺這邊輩分高,說明咱人丁不如人家。儘管如此,我們老姚家至今已經在黃臺繁衍生活了十六輩。

至於黃香墓與黃臺村,以及南邊的黃臺寨村,沒聽說過有啥直接關係。

下圖:右為姚星三老兄。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隨後,老鄉們也講了黃姓改姚姓這件事,與郭文化老人講的大差不差。還在這裡得知,黃臺村、黃臺寨村不僅是兩個自然村,而且是兩個大隊,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勾連。解放前跑反(躲土匪搶掠的俗稱),天一擦黑,黃臺人就往黃臺寨跑,第二天天明再回來。至今,黃臺寨還保留著一截老寨牆。

一聽老寨牆仍在,我馬上決定重回黃臺寨,尋找這一歷史遺蹟。

還沒進黃臺寨村,就看到一老一少兩個男的站在菜園邊說話。年長的孫寶憲先生是老師,聽他說黃臺寨南北長,東西窄,呈橢圓形,全寨只有南邊一個寨門。黃臺寨村有姓師的,有姓鄭的,有姓孫的,有姓範的,就是沒有姓黃的。

之所以起名黃臺寨村,據傳這裡曾是夏朝時啟居住過的“黃臺之丘”。黃臺,俗稱練兵臺,臺子下面有練兵洞,它們就在黃臺寨西北的半坡上,如今都毀了。精通道術的黃香一看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毫不猶豫地將這裡選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塋地。

下圖:黃臺村村口的路牌。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黃香是大孝子,故埋他的這道崗叫孝山崗。孝山崗東西長四十五里,東到靈井鄉的於寨村,西到郭連鄉的崗頭李。黃香墓東邊的河叫孝父河,西邊的河叫孝母河。

當問起為啥沒有黃香的後人在此守墓時,孫老師推測,民間傳說中的黃天霸,有可能說的是黃香的重孫、黃瓊的孫子黃琬。

《後漢書·黃琬傳》載,“又為豫州牧,政績為天下表,封關內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徙為司徒,遷太尉,更封陽象鄉侯。以反對遷都長安,坐免官。後拜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及卓將李傕(jue)、郭汜攻破長安,遂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

也許就是因為這件事,黃香後人為躲殺頭之禍,才將黃姓改隨姥孃家的姚姓。

我問寨牆遺址的位置,孫老師告訴我,你順著南邊的小路下去,河對岸就是。

謝過孫老師,我依言尋去,果然找到了那段殘存的寨牆。立陡的牆體上,長滿了構樹和雜草,看上去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我沒敢長時間逗留,拍了幾張照片,就趕緊離開了。

下圖:黃臺寨寨牆遺址。

四海聞名的孝子墓靜立禹州,你來看過嗎?

【作者簡介】梁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部分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