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句诗是写景物的吗?怎么样?

手机用户95892501453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句诗是写景物的吗?怎么样?

这首诗是小朋友们都会随口吟诵的唐诗《蜂》,作者叫罗隐,原文是这样的: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釆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一首借景寓事的诗句,要解读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唐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你就不难悟出其中寓意。因为罗隐历经十几年总是考不中进士,才流传他是十不中人士,可想难免伤感,所以诗人就有种忧天忧民的情怀,他才会以蜜蜂为题,诉说蜜蜂凡是有花的地方哪里都去,看似它不论高矮地方,凡大好的风光都被览遍了,因为人们感觉能览遍胜景是骄傲自豪的。接下来话锋一转写蜜蜂并不是欣赏风光,而是忙碌在广阔的天地间,为的釆回花粉酿成蜜,可叹它并不知道如此劳苦,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不劳而获人的享受?


想到与那些民谣:纺织娘没衣裳,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一对比,本诗都有种为劳动者叫苦,整天劳碌还不是为别人劳苦为别人享受?,只是"蜂"的寓意隐而不露,比较含蓄深沉,

谢谢你的阅读🙏!


许科云


此诗句出自唐代罗隐的七绝《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是这首七绝的前两句。意思是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蜂》是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喻人。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

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满。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句诗不止是写景的,同时,从整首诗理解,寓意颇深!

这首诗是《蜂》出自唐朝•罗隐,全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两句诗描写蜜蜂采蜜时的辛苦,飞过平地,飞过高峰,不辞劳苦地来回采花酿蜜,虽然他们经过了千辛万苦,同时也尽情领略了无限风光,这两句诗很好地

诠释不经风雨难以见彩虹,只有不畏艰险拼搏进取,才能够收获无限风光,才能够更好地获得成功,梅花香自寒中来,没有隆冬寒雪哪里得来的梅花香?

体会诗词的寓意,不是单单摘出一句两句,就能提现全诗主体,还要从诗的出处,、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出发来理解。

《蜂》是唐朝罗隐所作的咏物诗,还得从他所处的时代看这首诗,罗隐自幼聪明,才学匪浅,但是宦途不平坦,以咏物来抒发自己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蜜蜂不辞辛苦采花酿蜜,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一切到底为了谁呢?

诗的后两句来了一个转折,先扬后抑,独具匠心地提出问题。以蜜蜂来比喻劳动人民,蜜蜂的大家族分工明确,采花酿蜜是自养也是贡献,同时,更是自我价值的提现。

现在,我们抗疫的战斗已接近尾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全国上下一条心,众志成城,全员参战,各司其职,同战斗共进退,举国上下一盘棋,不必说“吹哨人”李文亮,不必说老院士钟南山,更不必说那些负重前行的英勇就义的医务战士,他们是“为谁辛苦为谁甜” ?不为奉献,只为责任只为担当只为后方的家人同胞有一片净土蓝天。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这句话和《蜂》这首诗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沙滩阳光飞


这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七言绝句《蜂》。前两句是写蜜蜂飞历平地、山尖,辛苦奔波,却也经略了无限美丽的风光。比喻不辞劳苦,不畏艰险的去拼搏进取。方能收获风光无限好的体验和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