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姚帥帥/文

第一階段:迷茫不知去路

以前的我啊,自命不凡。

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上的也是我們這邊的重點高中。親戚、鄰居都誇獎。在成績就是一切、成績就是王道的農村,簡直成為“別人家孩子”

沒想到在大型考試上屢遭“滑鐵盧”。

先是經歷了高考失利,進入一所偏遠地區的普通二本,又經歷了考研失敗,調劑回本校。

一直“心氣兒”有點高的我,看到以前可能還不如我的同學有的去了一線城市、高等學府,有的拿到了月入過萬的Offer,內心很失落、很痛苦,也非常不甘心。

但在家人和眾街坊鄰居的眼裡,已經是一名研究生,還能寫文章賺錢,是高材生,是天之驕子。回老家過年,在一眾的誇獎中也彷彿有點飄飄然。

但只有午夜夢迴時,冷靜下來,才明白自己是真的一無是處。

雖然還是學生,但已經成年。每個月都需向家裡要生活費,偶爾想買件衣服,錢不夠,還需要借花唄,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文學專業出身,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卻拿不出手,投稿過“哲思”、“青年文摘”等雜誌,沒有收到回信,便慢慢打消了念頭,還學“阿Q精神勝利法”般安慰自己是他們欣賞不了自己的文風。

那段時間在網上不斷看到“00後收入過萬”、“14歲美少女自己創業買下兩套房”之類的新聞。特別羨慕,我不求自己賺這麼多,只想要挖掘、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使自己既能變得優秀,還可以賺點零花錢。

會畫點漫畫、素描,但是也絕對不到賣畫謀生的程度。

想學樂器,和朋友報名學了一個多月,也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放棄了。

倒是憑藉自己的師範類專業,在課餘時間兼職小飯桌、帶輔導班。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圖為大二兼職小飯桌)

但內心明白,這種沒有技術含量,隨時能夠被替代的兼職不是我想要的未來。

我想要自律、想要一個可持續性、有發展前途的一技之長,想要變得更優秀。卻找不到自己的任何閃光點。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可悲的是胸懷大志卻又虛度光陰。”很不幸,我就是這個可悲的人。因為不知到底做什麼,所以每日迷茫,得過且過。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第二階段:“積極廢人”

在一點點的迷茫慌張、焦慮無措時,偶爾翻到了朋友圈裡的文章,看到了一個同校的學生,一個同樣是出身二本,但是通過努力出書,考上了985研究生的優秀校友——悅己

想要變得更好、更優秀的決心,讓我給悅己發了長長的“自我介紹”。

悅己有給我很走心的回覆。

她曾經也有過自卑,也經歷過高考失利。但與我不同的是,她從沒有放棄過努力。從大一就開始經營公眾號,後來玩簡書、認識學長,加入讀書社群,寫文章,出書,考入985學校讀研。成為我們豔羨的對象,成為我們的榜樣。

就像悅己所說:“如果不能在一所普通的院校脫穎而出,即使是去北大,也是註定平庸。”

一時間,我彷彿被到了雞血,決心讀書、寫文、走向人生巔峰。因為反省自查,寫作應該是我這樣一個普通人可以做的最低成本的事了。

甚至買了時間規劃本、列了長長的周密而詳細的計劃書。

沒想到,動力、執行力有了,卻缺乏了持久力。

網絡有個流行詞叫“積極廢人”,典型特徵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再次中招!

隨時間一點點推移,宏偉壯志也慢慢衰退,和本科時一樣慢慢頹廢,熬最晚的夜,懶最長的覺,看小說、追劇、打遊戲......

雖然這種萎靡頹廢的生活讓我覺得很焦慮、迷茫。但身邊人都是這樣,讓我覺得既想改變卻無力改變。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畢業前在操場拍的照片

第三階段:這樣做,獲得持久的優秀

但現在的我,雖然還是學生,但做到了“財務自由”,非但不用問家裡要生活費,還能夠給家人買項鍊、買衣服、買零食......

不再迷茫,找到了願意為之努力的目標,每天早起讀書、分享。

我是怎樣做到的?

接下來便把我的“逆襲之路”分享給大家。

01.接近牛人,加入向上的圈層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採銅《精進》

我不是說普通學校的學生就不優秀、不自律,而是整體環境比較鬆懈、懶散,因此出現牛人的機會較少。

而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往往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朋友爭論不休,被繁重的學習、生活、工作壓力搞得頭昏腦漲。做事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定性。

每天為了活著都耗盡了一身力氣,更別提在閒暇時間學習提升自己,成為行業精英。

當我遇到大神,進入到一個相對優秀的社群后,我才終於明白,我們不是大牛,不只是自己的原因,還有身邊人的影響。

跟更優秀的人做事,大概率會事半功倍。

因為優秀的人身上是有共性的:超強的自律和執行力、遠見的卓識、科學的思維方式。

也是因為具有這些品質,才成為牛人。

心理學家也指出:大多數人是被周圍密切接觸的環境塑造的,環境可以影響人的認知習慣。

以前不會主動和人分享,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但是這個社群改變了我。裡面的小夥伴每天都會早起讀書、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這種積極的氛圍帶動下,我也開始主動分享。

每次分享完成,不僅對知識的理解更深一層,還會得到鼓勵、讚美,感覺超級爽。

幾次過後,肚子裡沒貨怎麼辦?只能通過不斷學習、保持精進。最終實現了“分享倒逼輸入”的優秀循環。

所以,如果當下的生活成長環境不足以讓自己汲取向上的力量,可以去接近更優秀的人,升級自己的圈層。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02 選一兩件擅長的事,持續發力

“始終要努力成為你所在領域的佼佼者。別讓錢牽著你的鼻子走。如果你是你所在行業中的精英,錢就會主動跑進你的口袋。”

——托馬斯·J.斯坦利 《財富自由》

我們如今的社會,好的工作崗位一直有,為何還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因為不精通。

比如說,優秀的社群運營、文案寫作,其實一直在缺人。在北上廣地區,都能開到1w+的工資。

但初次聽說這兩個領域的人,可能會嗤之以鼻。

在微信群組織個線上活動,寫個宣傳語,准入門檻這麼低,能有什麼難度?

但是,在實際線下的活動中,把活動的氣氛搞得很熱烈活躍都不容易,更何況在彼此見不到的網絡世界哪?尤其,光每個人的微信都可能有上百個群。如何把一個群長久的、高質量的運營下去,其實蘊含很多門道。

一個看起來很樸實無華的營銷文案也是如此,可能包含營銷學、經濟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種知識。

不論是市場營銷、廣告設計、文案寫作,還是什麼其他領域,不要愁沒有工作機會,等真正把這一件事做到極致,變成這一領域的專家。你想要的,都會有的。

最忌廣撒網,什麼都會一點,等於什麼都不會。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03 設定做了就能成功的事情,拆解其“底層邏輯”後去努力,不斷獲得“正向反饋”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持續努力去做的事是什麼?

你可能脫口而出:“高考。”對大多數人來說,“高考”可能是唯一一件拼盡全力,願意長時間去努力做的事。

因為這可能是像我這樣的普通人,真正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努力學習,通過這次考試,就會進入一個好大學,收穫不一樣的人生。這就是對當時努力的“正向反饋”。

暫且不論最後結果如何,其中有些人連終點都沒到達,中途就“下車”了。

為什麼?

努力學習不見成效,便會有人早早放棄學業,進入社會。

只有當自己預期的行為結果不斷得到證實,獲得正向反饋,我們才會不斷地去付出努力。

為了改變自己一直焦慮的狀態,獲得持續努力的動力,我選擇了“寫作”這一領域持續發力。

因為通過分析當下環境、剖析自己,覺得“寫作”是我做了就容易取得成就的事情。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我特地去報了一個寫作班。

你可能覺得我在搞笑。

文學出身,難不成還不知道如何寫作?

很汗顏,還真沒有。

身為漢語言專業的學生,寫作課才是我第一次連續寫作達21天。更汗顏的是,我們專業課是有“寫作”這門課程的,只是學校裡的課程更像是應試類課程,咬文嚼字的去明白寫作的概念、應用文體概念之類,與時代是脫節的。

雖然我考試前突擊猛背試題庫,每門課幾乎都是90+的高分。每年的獎學金、“自治區三好學生”稱號、“優秀畢業生”稱號都有獲得。但很遺憾,考完試,就幾乎都還給老師了。

在寫作訓練營期間,老師是把寫作這件事拆解,從怎樣積累素材、建立素材庫,到怎樣寫標題、引入、結尾到亮眼金句。

通過上課學習,獲得寫作的“底層邏輯”,才可以找到發力點。

如果單純“自嗨式寫作”,自己給自己看,得到的進步肯定是很小的。所以綜合當下的自媒體形式,選擇了幾個平臺發佈作品。

尤其在頭條中,過原創、寫爆款、獲青雲,得閱讀潛力新星賬號。並且目前已經獲得4000多得稿費了。

所有的證書、獎金、評論、點贊,都是看得見的“正向反饋”,都成為了鼓勵我去讀書、寫作的“雞血”,我願意為之繼續努力的動力。

從焦慮迷茫到自律自信、實現財務自由,我是這樣做的

總結:

如果你當下也在痛苦、迷茫,不要再徒勞焦慮、消耗自己了,行動起來吧。

要記住,人不是厲害了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優秀;人也不是等自己變優秀了,才有能力去結交優秀的人,而是因為靠近了或結交了優秀的人,自己才變得和別人一樣優秀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