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无聊时翻看朋友圈,有位好友新读了一本书,对书中诠释老子的“自然无为”发表了自己的疑惑。

恰巧不久前我也看了相关内容的书,于是留下只言片语,诚心推荐一本令自己茅塞顿开的书。

谁想好友出其不意提出:怎么认定他讲的就是对的?我一时语塞,继而脑海浮现类似感触的经历。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那是关于《在路上》的阅读体验。阅读前,我便知晓它的威名,被无数人奉为精神圣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曲家鲍勃·迪伦曾说过:《在路上》改变了我的人生,如同它改变了其他所有人的人生。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之一。众多音乐人曾用自己的作品,向这位“垮掉派”代表作家致敬。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在路上》是一部自传性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萨尔,与好友狄恩等人结伴横穿美国的故事。

他们一次次回归日常生活,又一次次冲向旅途。其间各种惊奇、窘迫、难忘的经历,给无数读者带来心灵震撼,却一度让我陷入迷茫。


不完美,是一种生活状态

《在路上》以萨尔·帕拉蒂斯为第一人称进行讲述,真正的主人公是狄恩·莫里亚蒂。狄恩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热情癫狂、玩世不恭。

书中说:狄恩只是在社会中奔跑,渴望面包和爱情,不在乎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狄恩一共有三段婚姻

第一位妻子名叫玛丽露,是狄恩唯一真正爱过的姑娘。狄恩为她疯狂,就算结束一纸婚约后还会冲动地跑去与她约会。他俩有着同样离经叛道的逻辑,同样对于万事万物的最终判断,还有一颗同样爱着对方却不能专注于对方的心。

第二位妻子叫卡米尔,让狄恩回归正常生活的女人。她不能理解狄恩对“在路上”的渴望,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家庭生活会轻易地被狄恩的朋友打扰。

第三位妻子是伊内兹,再一次将狄恩拉回正常生活的伴侣。可惜这段婚姻明显是上一段的翻版。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她们三位中,只有玛丽露可以在旅途中一直陪伴狄恩,但回归日常生活后他们却很难相处。另两位妻子都想要一个稳定的日常生活,可狄恩那颗疯狂炽烈的心,却总是不安分地盼着再次上路。

或许,与爱人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享受日常生活,是狄恩期待的完美生活。

他努力找寻,最后不得不向生活屈服,回到了卡米尔身边。因为她决定接受狄恩的不定期离家,愿意守候他平安回家。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有人问“什么是完美生活?”有一种回答是“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无论我们主动接受,还是被动屈服,都是一个掺杂无奈和悲伤的结果。


“挖掘”,是一种生活态度

狄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嗨,伙计,挖掘他/她/它。这句话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他将要全身心投入进某件事情中了。

狄恩对时间非常敏感,时常要留意到零散的分钟上,他不愿任何一秒在无聊中溜走。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工作时充满激情的他,被萨尔称作全世界最神奇的泊车工。能高速把车倒进紧巴巴的空当里,像冲刺的短跑名将一样在停车场内来回蹿腾,一晚上八小时不间断地忙碌着。

在篮球运动中他也会拼尽全力,哪怕是和一些实力明显高于自己的孩子对抗。就算最终输得汗流浃背、狼狈不堪,他也不会放松自己的神经。

旅途中的狄恩只顾全速上路,他既不盘算天气,也不在意当晚要在哪儿睡觉,不担心这样那样的紧急情况。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狄恩还偷窃车辆、寻求药物带来的刺激、和不同的女孩子厮混。他不担忧结果,也不用焦虑和抱怨来背弃时间,他在乎的只是投入其中时能否带来快乐。

在去底特律的巴士上他们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农家姑娘,萨尔和她聊天时提了些问题:“我们所有人渴望的是什么?我们想要什么?”姑娘用哈欠表明了一部分人对这类问题的态度。

随后书中写道,“这样的题目超纲了,没有人能答上来,永远不会有人答得上来。”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狄恩也不例外,但是他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这些问题。

“挖掘”是他的生活态度,他不特意选择道路,不给自己的行为设定框框,每当碰到兴起时立即点燃激情,快速开始行动。


在路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路上》里有一句形容世界的话:整个世界就像一枚牡蛎,等待我们去打开,珍珠就在其中,珍珠就在其中。

世上总有少数人与另一些人持不同观念,他们不想复制相同的生活模式,渴求灿烂绚丽的烟火时刻,但他们大多又缺少行动的原始推动力。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萨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在读的大学生,也是一位写作者,他厌倦周遭索然无味的闭环生活,厌倦身为“白人”所应抱有的雄心壮志。

萨尔这样表述自己:我的人生永远都是大学、大场合、冷静镇定,没有孩子气,没有生而为人的快乐。

从前他常梦想离开故乡去看一看世界,可从没落实成行动。狄恩的出现,就如火种点燃烟火一般燃起萨尔的激情,促成了他的第一次“在路上”。

此后,每停留一段时间,萨尔就忍不住想再次踏上旅途。不再踌躇不定,随时可抛开熟悉的生活,走上探索之路。不必像那个当过恶魔岛监狱警卫的大肚警察,退休后依然不愿离开滋养他干涸灵魂一辈子的氛围。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在路上》里的狄恩运用自己的生活,触动了萨尔的生活。

他这种极尽引燃自己生命的生活模式令我感到恐怖,却又让我想起美国诗人奈哈特的那首《让我度此一生》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幻梦里醉沉!

莫使我眼见这泥朔的肉身,

终以空虚般的躯壳毁于泥尘!

众多评论家认为,杰克·凯鲁亚克创造的词语“beat generation”里的beat是“累垮了”之意,但作者本人却将其意为“极乐的”。

他人眼中反叛主流文化的“垮掉派”,在他看来是“极乐的一派”。


《在路上》遇见隐藏在拐弯处的别样存在

于是,开篇的问题又来了——怎么认定谁讲的是对的?

或许谁都难免要回归日常的琐碎,可有些人注定是为了明亮的烟火瞬间而来的。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它藏身在离我们不远的拐弯处,动情地闪烁着不一样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