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王小骞说:


死亡是什么?人们一直在试图探索和定义。


怎么跟孩子去讲死亡,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太难了,因为他们同样恐惧死亡。


可是,孩子却会自然而然地对死亡产生好奇。


当孩子问起死亡的话题,我们该怎么做?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多希望有人能认真告诉我,什么是死亡”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早早有一次放学回来,情绪低落地问我:


“妈妈,人都会死吗?”


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听到这个词,一时心绪复杂,但还是告诉她:


“是的,人都会死的,人死了就消失了。”


听到我的回答,早早很紧张,她开始追问很多问题:


“妈妈,人死了去哪儿了?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孩子开始意识到死亡这件事,比一般家长想象得早很多,他们会开始追问关于死亡的问题。


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里指出,

孩子到了4岁左右,就会知道死亡的存在。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是每位父母都要面对的难题。可是,有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个课题时选择了逃避。


生命变幻无常,没有人可以回避死亡的到来。


当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就要面对死亡,很容易被恐惧情绪淹没,活在焦虑与不安中。


曾看到一位网友留言:


大约在6岁时,她突然意识到“死亡就是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

她很害怕,不知道怎么面对,尝试询问父母,却没能得到正面的解释。


于是,她躲在房间里,一个人哭了很久很久。

多年以后,她才意识到,现在这个缺乏安全感的自己,是因为心里住着一个不安的小孩。


她多么希望,当时有人能认真告诉她什么是死亡。


生命是一场轮回,死亡的话题也许有些沉重,但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堂课。


死亡教育的空白,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创伤。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没有“死亡”概念,便会轻视生命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1. 不要让孩子把生命当作对峙的武器


前几天,四川一名10岁男孩午饭后离家出走,家人和警方整整找了一天,却不见踪影。


隔天凌晨,警察终于在车底发现了男孩,可男孩却死死抓着排气管不肯出来。


男孩出走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他因为不想写作业和父母发生冲突,赌气之下选择了离家出走。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男孩一个人趴在车底长达十几个小时,万一车子启动,或者遇上其他意外,都会造成男孩和家人无法承担的后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把生命当作对峙的武器,动辄离家出走,甚至威胁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


孩子们知道这招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却不知道赢得战争的背后,是自己对生命的轻视和价值的错位。


2. 没有“死亡”概念,便会轻视生命


还记得那个在民航医院把医生杀了的病人家属孙某,现已被判处死刑,在医院里闹事儿时,他曾说过一句话:

“我们不接受死亡。”


他为什么不接受死亡?因为他太恐惧死亡,对死亡没有概念,才会选择伤害另一个无辜的生命。


生命不是威胁他人的手段,放弃生命更不是逃避现实的捷径。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弃生命,他们对生命没有敬畏感,更不懂死亡真正的含义。


教给孩子什么是死亡,才会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理解生活的意义。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跟孩子谈论死亡,要把握这3个原则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既然无法回避,我们又该怎么回答呢?应该如实告诉孩子,还是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和孩子谈论生死的话题时,可以参考下面几个原则。


01

我们永生于彼此的心里


温和地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这被称为终极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但是在讲第三次死亡的时候,“永久消失”这样的概念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和担忧,我们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孩子解释死亡。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只要有人记得,那个人就不能算“死”了。事实上也是如此。


因此,面对早早地追问时,思考之后,我对她说:“我们彼此永生于彼此的心里。


在谈论生死这个话题的时候,家长不要否认死亡的存在,同时留给孩子希望和安全,要好过黑色的恐惧。


02

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真相


儿童心理学家Nagy研究发现:


孩子对死亡的认识会分为3个阶段。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回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很难理解死亡的概念,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解释“死亡”。


比如:宝宝的玩具车很旧,坏掉后再也修不好了,让孩子有个初步的认识。


学龄期的孩子,开始懂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是他们意识不到死亡是普遍的存在。


此时,让孩子相信死亡是离他和家人都很遥远的事情,让孩子既懂得生命的自然规律,又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虑不安,则更为重要。


03

接纳孩子的悲伤和恐惧


当孩子得知死亡代表永远消失,他最爱的亲人某天会离去的时候,他一定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产生极大的悲伤情绪。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戏谑地看待孩子的一颗童心,也不要简单地安慰孩子:“我们不会离开你。”


孩子需要了解真相,但也需要释放悲伤,陪着孩子消化他的情绪,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慰。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死亡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更用力地活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面对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韩国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中,嘉宾爸爸都庆完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回答。


都庆完和祖父母感情很深,祖父母过世后,他常常去墓园祭拜。这一次,他要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


出发前,他带着孩子买了康乃馨和爷爷生前最爱的烧酒。一路上,都庆完都在为孩子们介绍祭奠的礼仪和风俗。


儿子延宇在爸爸的引导下,完成祭拜后,犹豫地问爸爸:“我们一家四口不能永远在一起吗?”


都庆完看着孩子面带悲伤的脸,坦诚地解释道:


  • “人是不能永远活着的,人会因为各种理由,可能会生病,可能会发生事故,总有一天会到天堂去。但那不是悲伤的事,活着的时候用力去爱,和爸爸一起吃饭,和妈妈一起洗澡,那样活着就可以了。”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每位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都庆完轻轻拥抱着延宇,告诉他,那并不悲伤,只要到这里(墓碑前),依然可以见面。


死亡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死亡的残酷,而是让孩子理解生命的终点后,懂得生命的意义。


死亡教育,也是爱的教育。


孩子会懂得,只要认真地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死亡就不再是悲伤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