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滅成漢之戰,戰爭史上最大的烏龍,卻成就了一代梟雄

桓溫滅成漢之戰,戰爭史上最大的烏龍,卻成就了一代梟雄

桓溫

一、桓溫其人

桓溫,一個在歷史上存在感似乎不強的人,但卻有很多關於他的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流傳於世,許多知名度更超過了他本人。

他曾自比自己是“豈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收復洛陽後看到昔年自己親手植下的柳木,發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嘆,竟至流淚。

征伐成漢時,發出“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忠孝不能兩全”的千古慨嘆,他是這句名言的原創。

最後,甚至發出“男兒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該遺臭萬”的遺憾直言,這也是他的原創。

桓溫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一個兼具英雄本色和名士風流的大帥哥,一個最能代表魏晉風骨的大寫的男人。 帶著濃烈的慾望,帶著對生命的熱愛,自信而睥睨當世,活過、愛過、拼搏過、輝煌過、也失敗過,只為全身心去展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桓溫在哪個滿朝士大夫崇尚清談扯淡的東晉王朝裡是一個絕對的實幹家,並且胸藏錦繡,腹有良謀,文武雙全,堪稱亂世中的一帶梟雄,其才幹略遜於曹操,之所以說略遜於曹操,是因為他有一個致命的性格缺陷,做事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經常是“行百里而半九十”,不能始終如一,一如既往堅持下去,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這從他的三次北伐就能看出來,每次都是功敗垂成,讓人對他又愛又恨,這也是他不能成為曹操的原因。

桓溫滅成漢之戰,戰爭史上最大的烏龍,卻成就了一代梟雄

東晉時期的清談扯淡家們的形象


但凡事也有例外,桓溫滅蜀之戰就是一次成功,不過,成功的背後卻是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烏龍造成的,讓人驚掉下巴,慨嘆:“只要站在時代的風口上,母豬都能飛起來。”

二、成漢帝國


桓溫滅成漢之戰,戰爭史上最大的烏龍,卻成就了一代梟雄

東晉十六國地圖

關於桓溫的三次北伐,我們以後再說,今天重點談談桓溫的滅成漢之戰。

成漢帝國是在五胡十六國的大分裂時代初期,由四川一帶的流民領袖李特建立的割據政權,由於川蜀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氣候,在中原一帶各族胡人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佔據天府之國的成漢政權發展的卻也比較安穩,和中原政權沒什麼交集,像世外桃源一樣,君臣上下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但是到了李勢手裡,他就變的驕奢淫逸、不恤國事,讒諂並進,刑罰苛濫了,總之就是昏庸殘暴吧。因而成漢帝國的大司空李奕忍受不了李勢的荒淫不堪,乾脆扯旗舉兵造反。因為他造反有理,所以一路勢如破竹,眼看著馬上要攻入首都成都了,李奕同志非常激動,殺敵情緒太high了,單槍匹馬就奔城門去了。城門守將一看,你也太不把豆包當乾糧,你以為你是關雲長啊,出入千軍萬馬如無人之境,太傷自尊了,於是搭手一箭,李奕的大好前途就此報銷了。
  就像二戰時期的蘇芬戰爭一樣,蘇聯紅軍的“英勇”表現一下子驚醒了希特勒,讓希特勒堅定的認為蘇聯就是一腳可以踹爛的破房子。李奕的造反也驚醒了桓溫,讓桓溫看到了成漢的不堪一擊,頭腦裡產生了消滅成漢的想法。因為桓溫此時是有本錢的,桓溫此時是戰略重鎮荊州的刺史,並且還管著附近幾個州的兵馬錢糧,兵和糧都不缺,就缺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桓溫準備上書請求出徵。


可能是考慮到東晉朝廷那幫官僚只會清談扯淡侃大山的尿性,等他們批覆下來,黃花菜都涼了。於是寫了個表章遞上去就出發了,根本不管批不批准。事件性質和讓同學帶個假條就不去上課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的是老師如果較真會讓你罰站。皇帝如果較真的話會被桓溫廢掉,這就是牛逼。

就這樣,帶著對成漢帝國的志在必得,桓溫率領著僅僅一萬精兵就出發了,同時派袁喬率領二千人為前鋒。因為蜀道艱險遙遠,桓溫人少而且孤軍深入,所以得到上表的扯淡大臣們都感到擔憂,只有劉惔認為桓溫必勝。皇帝問他其中緣故,劉惔說:“我是根據賭博的原則知道的。桓溫是個善於賭博的人,沒有把握的事他是不做的。”朝堂之上說這些話,這位仁兄的見解是不是很扯淡呀。

三、桓溫出征

桓溫滅成漢之戰,戰爭史上最大的烏龍,卻成就了一代梟雄

桓溫滅成漢圖

公元347年春二月,桓溫大軍抵達青衣。還記得當初,火燒連營後劉備敗走白帝城,諸葛亮在魚復(今四川奉節)的平沙上造八陣圖以阻止陸遜追兵,壘了八行石頭,每行相隔二丈。桓溫見到後對眾將說:“這是常山蛇勢的陣容。”其他將官聽的一愣一愣的。

李勢聽說東晉大軍來到,便大舉發兵,派叔父右衛將軍李福、堂兄鎮南將軍李權、前將軍昝堅等人率軍從山陽直奔合水。大部分將領們想駐軍在長江南岸以逸待勞,等待晉師到達後半渡擊之,但昝堅以為自己是李雲龍,堅決不肯,非要做出點不一樣的。帶著自己的隊伍從江北的鴛鴦碕渡過長江向犍為進軍,想在那裡解決桓溫。

三月,桓溫抵達彭模。將佐們建議分兵兩路,同時前進,好分散成漢的兵力。先鋒官袁喬說:“今天我們孤軍深入萬里之外,勝利了則可以建立大功,不勝則屍骨無存。所以我們應當合勢齊力,以爭取一戰而定。如果分兵兩路,則眾心不一。萬一一方失敗,那麼大事去矣。不如全軍俱進,放棄鍋碗瓢盆,帶上三天的乾糧,以表示沒有回頭的決心,這樣必定會取勝。”桓溫聽從了他的建議,這是一項非常冒險的軍事行動,也只有桓溫敢這麼幹。桓溫讓參軍孫盛和周楚留下,帶著贏弱的士兵守衛輜重,桓溫親自率領步卒直指成都。

成漢的皇叔李福還是挺會打仗的,知道用兵之妙在於先斷其糧草輜重,於是領兵進攻彭模的桓溫輜重部隊,但成漢軍兵也太不給力了,孫盛領著老弱病殘奮起還擊,居然將李福趕走了。就別說桓溫一部了,桓溫進軍,遇上李權,果然三戰三捷,成漢兵都散走逃回到成都,成漢鎮東將軍李位都前往桓溫軍營請降。

而那位特立獨行,想和雲龍兄一樣在犍為和桓溫來一場東晉版“平安格勒”會戰的昝堅將軍來到犍為後,居然乾等一個月,才知道和桓溫走岔路了,只好回頭,從沙頭津渡過長江,這是第一個烏龍。等到他的部隊過江後,桓溫的大軍已經兵臨成都城下,昝堅這時才發現自己不是李雲龍,沒有云龍兄的亮劍精神,本來很好的內外夾擊戰術,他卻沒膽進攻,部眾一下子洩了氣,不戰自潰。

李勢只好率領他的所有城防部隊出戰,在成都的笮橋和晉軍相遇。桓溫的前鋒出師不利,參軍龔護戰死,成漢軍隊萬箭齊發,箭矢都射到了桓溫的馬頭來了,桓溫嚇得魂不附體,晉軍大為驚懼,桓溫急忙下令鳴金收兵。這時,史上最大的烏龍來啦,負責擊鼓的鼓吏不知是耳朵沒聽明白,還是眼睛沒看清撤兵手勢,不小心將退兵用的銅鑼換成擊打進軍的大鼓,鼓聲一響,氣壯山河,兵威大振,先鋒袁喬趁機拔劍督促士卒力戰,晉軍發動猛烈進攻,結果居然反敗為勝,成漢兵團剎那間崩潰,大破李勢的軍隊。

戰場上只剩下驚掉下巴的桓溫呆若木雞,在袁橋的提醒下,桓溫如夢方醒,急忙乘勝長驅來到成都,縱火燒了城門。成漢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鬥志。

李勢打算連夜打開東門逃走,跑了九十里來到葭萌(張飛馬超大戰的地方)。這時,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昝堅兄來了,勸李勢還是投降吧,咱可不是平安縣城的山本一木,不用為天皇效忠。李勢便派散騎常侍王幼給桓溫送去肉麻話連篇的投降書。不久李勢便用御車載著棺材,雙手縛在背後,前往桓溫的軍門投降。桓溫如此雄才大略怎麼會和他一般見識呢,親自解開他的繩子,燒了他的棺柩,將李勢及其宗室十多人送到建康養老去了。成漢到這時正式滅亡。

就這樣,一個戰爭烏龍成就了桓溫,其實,這雖然事出偶然,卻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桓溫的一萬晉軍也確實是戰鬥力爆表,前期一路打來也是勢如破竹,連負責輜重的後勤部隊都能戰勝敵軍,可見桓溫帶兵能力絕對不是吹的,即便沒有那個烏龍的出現,桓溫滅成漢也是滅定了,成漢政權兵無鬥志,君不正將不勇,被消滅是必然的,而烏龍事件加快了這種必然性的發生。

世事如棋,看似風雲變幻的世間萬物,其實就是在這種必然性與偶然性的交替出現中向前發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