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

作者:高萬飛

7.《柳青娘》

《柳青娘》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曲牌。屬北曲中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呂或正宮套曲內。或加以變化,作為樂隊使用的嗩吶或胡琴伴奏樂曲。

京劇、秦腔、川劇等較大劇種中都有此曲牌,相傳柳青娘是中唐時期多才多藝之名妓,有位名叫晁衡的男子與柳青娘在遊春會中相識,晁衡示與柳青娘摺扇的故事。但這些都無史實可考,隨著民間的傳說編創,柳青娘就成了美貌而技藝出眾的女藝人的泛稱。很多地方各種表演形式不同的藝人們借用“柳青娘”這個曲名,形成了不同風格和不同表現的《柳青娘》曲牌。

京劇荀派名劇《拾玉鐲》,可看成恰如其分地選用了《柳青娘》曲牌的典範。美貌稚氣的孫玉嬌在《柳青娘》曲牌的烘托下,將少女的嫵媚與俏麗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展曲意,曲現人情,人物和樂曲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同是作為京劇曲牌,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也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比如,用嗩吶演奏的《柳青娘》和用京胡演奏的《柳青娘》,其特點和功能就有很大差別。嗩吶多用流水板的形式,營造出奔放雄渾的氣氛,多用於戰爭等熱鬧場面。用京胡演奏的《柳青娘》是一板一眼的形式,表現出輕鬆歡快或纏綿的情緒,多用於表現一般生活場景,如《花田錯》中的做鞋表演,《玉堂春》中的醫生診病等等。

《柳青娘》作為秦腔曲牌。它常用於喪葬、祭奠,音樂悽婉、哀傷,易於營造出哀悼、悲痛的氣氛。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柳青娘》也是詞牌名,以詞牌命名的比較著名的是廣東潮州古箏曲《柳青娘》。潮州古箏曲分“輕三六調”“重三六調”“活五調”三首不同的曲子,並且有固定的板式。輕三六《柳青娘》比較明快輕鬆。重三六《柳青娘》則深沉厚重,其中包括三十板慢板,拷板,三板三種板式,三板後又接“採花”“梳妝”等曲子,各段的速度,氣氛不同,是學習重六調必須彈奏的技巧全面的曲子。活五調《柳青娘》是潮州箏獨具一格的曲調,旋律古樸細膩,節奏步步推進,富有層次。其曲調深沉優美,如泣如訴,具有唐代大麴和宋元套曲的遺風,被稱為是潮州音樂的“弦詩母”,意思是此曲像母乳一樣給學員以滋養。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嗩吶曲《柳青娘》雖然與潮州古箏以及其它戲劇曲牌《柳青娘》沒有可比性,但由此可以看出《柳青娘》這首曲牌流傳的久遠和應用的廣泛。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曲譜

陝北嗩吶曲《柳青娘》是陝北嗩吶曲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曲牌,多用流板(2/4)節奏,本調、凡調、甲調均可吹奏,板式有流板(2/4)、慢板(4/4)、搶板(2/2)(又名切頭頭柳青娘,工字柳青娘),各種節奏和調口的《柳青娘》多達近20首,其旋律也各不相同。

8.《跌斷橋》

《跌斷橋》原名《疊斷橋》,由於地方語言相近,久而久之,把“疊”傳成了“跌”。“疊斷橋”來源於蒲松齡聊齋俚曲,聊齋俚曲是蒲松齡採用當時流傳在民間的小曲加上山東淄川一帶的方言及方言俚語創作而成的,《疊斷橋》是聊齋俚曲中重要的曲牌之一。在聊齋俚曲中《富貴神仙》《姑婦曲》等其中俚曲中共用了267段“疊斷橋”。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資料書籍

該曲式根據音樂創作手法“疊”“斷”“橋”而得名的,“疊”是重疊,也就是重複,成為“疊句”在曲中有強調和深化主旋律的作用;“斷”是指曲調進行中的停頓,曲中用休止符來代替,這一手法運用,使樂句間斷斷續續,停停頓頓,有頓挫感,是對人物煩躁鬱悶,精神狀態失望的刻畫和描寫;“橋”是指樂句之間的過腔(也就是連接樂句)。過腔一般以襯字或拖腔來搭橋,使樂句更具有抒情性。我國南北方都有《疊斷橋》,如漢樂名曲《跌斷橋》(小嗩吶主奏)、廣東漢樂《跌斷橋》(古箏演奏)等,曲名相近、曲調各異。

陝北大嗩吶《跌斷橋》曲調起伏跌宕,樂句簡練以上下問答樂句形式行進,藝人們經常將其與《打娃娃》配合吹奏,更顯流暢優美,活潑調皮,與其它器樂曲《跌斷橋》相比各有特色。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因為此曲的簡潔明快,是過去老藝人教徒時首選的曲目,藝人們有“學會《跌斷橋》,就能拉(吹)下手”之說。

陝北大嗩吶傳統曲牌探析之《柳青娘》《跌斷橋》作者:高萬飛

陝北嗩吶傳統曲牌《打娃娃》,後半部分是《跌斷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