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無法迴避的人物,關於他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談。只談他發行的袁大頭。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所謂的"袁大頭"是袁世凱當權的時候發行的一種貨幣,因為那時候的袁世凱是中國民國的總統,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而"袁大頭"又是中國民國推翻滿清後發行的第一套貨幣,所以貨幣上就刻有袁世凱的頭像,這一點無可厚非。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敲響了滿清王朝的喪鐘,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民國剛建立的時候,百廢待興,中國流行的還是滿清時候的貨幣,1914年民國政府決定發行新貨幣取代滿清時候的舊幣。這種貨幣的官方名稱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而民間則把它叫做"袁大頭"。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袁大頭的誕生在當時既有政治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政治意義是"改朝換代"了,國家不能再延續封建王朝的貨幣,現實意義則就說來話長,要總滿清滅亡的背景說起。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滿清滅亡表面上看很突然,似乎是一夜之間,其實則像一個因病而亡的患者,死期不是突然來到,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太平天國起義打擊了滿清的統治,甲午戰爭又加速了它的滅亡。表面上國家機器還在運行,但這個入關時牛氣哄哄的滿清王朝已經迴光返照,國家出現了敗亡的種種跡象。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各地軍閥名義上屬於滿清領導,但實際上各自為政,都有自己的獨立王國。各路"諸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所欲為、稱王稱霸,甚至貨幣都是各自鑄造。

當時光緒時候發行的是銀幣,硬幣的含銀量在九成左右,可以說是信譽很高的硬通貨。但那些土皇帝們擴充勢力,急需有錢,就隨意發行貨幣,造出的貨幣偷工減料,"缺斤短兩",數量也不受約束,像下餃子一樣。所以當時幣制亂作一團,信譽也爛到了極點,對當時的經濟秩序也造成致命打擊,老百姓怨聲載道。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袁大頭"應運而生。民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政府手頭非常緊,入不敷出,國庫出現虧空。當時的統治者也曾想用紙幣替代"銀元"來彌補中央財政的不足,但遭到專家們的一直反對,理由是紙幣沒有銀元的支持很難取信於民,一旦新貨幣信譽建立不起來也會殃及池魚影響到國民政府的威信。因此說發行紙幣是短視行為,是飲鴆止渴;要想長久打算,必須鑄造銀幣。最後,國民政府採用了專家的建議。

袁大頭髮行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其他地方貨幣也壽終正寢。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袁大頭成了中國唯一法定貨幣,可見袁大頭的誕生意義非凡。

當時發行的袁大頭是鑄幣廠根據《國幣條例》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正是據於此,市場開始流通一元面值的銀元,銀元上鐫刻袁世凱的頭像,袁大頭因此得名。

自1914年12月開始,造幣廠開始陸續鑄造袁大頭,袁世凱死了,袁大頭繼續流通,鑄幣還繼續進行;到1929年結束,袁大頭一共發行量超過7.5億,在當時的中國幾乎平均人手兩枚。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不過不同時期的袁大頭重量不同,成色也不僅相同,邊緣的圖案也略有不同。雖然在軍閥割據時期,天下大亂,有不少個人和割據軍閥都造過假幣,對“袁大頭”的信譽造成不小衝擊,但總體還說袁大頭在中國的法定貨幣地位無法替代;甚至在日本侵華時期偽政府的統治區域,袁大頭都是公認的硬通貨。

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為什麼又流通了那麼多年?

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宣佈人民幣為中國法定貨幣,袁大頭才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