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團隊的惰性與老化是我們一輩子的敵人


銷售團隊的惰性與老化是我們一輩子的敵人


如果是幹了十年以上的企業都會頭痛於團隊惰化的問題,那些跟隨企業幹了五年、八年、十年的人不想幹了,幹不動了!不管用什麼樣的激勵手段,什麼樣的管理措施,這些人都會想盡各種辦法糊弄了事。反正再努力,結果也差不多,錢也掙得差不多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辛苦呢?!這是團隊老化的心態。

一個企業的老化首先是從人才的老化開始的,這個老化的過程帶來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首先,所有的進取變革都會被消磨掉,公司十年、二十年都一個樣子,成為了一個小老樹,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其次,新人很難成長。所有的坑都被老人佔著,大家基本上不會挪窩,新人沒有任何成長的空間,排擠新秀,排擠艱苦奮鬥。面對這些老人,我們處於投鼠忌器的兩難選擇,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變革,進行團隊的重新洗牌。但我們又擔心,對這些手握眾多客戶資源的老臣進行變革,弄不好會導致大量業務流失,甚至直接停擺。而如果不改革,這樣長久的消耗,也一定會將公司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怎麼辦?改還是不改?怎麼改?這就是我們非常焦慮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告訴大家,所有成功的企業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並且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改革而且最終成功,他們的很多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對所有的老人不能放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耐心進行改造,這是取得變革勝利的關鍵!

所有的老人都是跟隨公司鞍前馬後奮鬥到現在,對公司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一裁了之絕不可取。最好的手段就是要對他們進行職業化的訓練,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因為這些老人大多是十年前恐龍時代的產物,他們的成功很多得益於市場的機遇、個人的奮鬥以及客戶的寬容,很多人自身的職業素質不是很高,雖然擁有十年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的含金量較低,多數都是二年的奮鬥經驗加上八年的簡單重複,到了今天,那兩年的經驗也已經不太好使了。針對他們,任何說教的形式都是不管用的,你就是說上一百遍,也無法改變他們十年的經驗體會。因此改造老人最好的手段就是要向他們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職業訓練,讓他們在實踐中看到到結果,認識自己的問題,改變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能力,樹立變革的信心。

與此同時,訓練本身也是最好的甄選人員的手段。通過訓練我們可以客觀的區分出哪些人是願意學,願意幹,有潛力的,這些人就要給予更多改進提高的機會,並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也要區分哪些人就是學不進去、也不願意乾的,可以與其商議尋求更好的合作模式,但是這類人就不能再留在團隊裡了。總之,通過訓練要形成一個好的甄選機制,讓真正有能力的人、願意幹的人留下,不願意乾的出局。

進行土地改革,騰出土地給新人,不能佔著資源沒有產出!

惰化的老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佔著資源不出活。一個區域市場可能擁有眾多的潛在客戶,一個人把持著,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幹,維持有限的幾個老客戶,沒有新的開發,沒有新的跟進,沒有新的投入,全部靠天吃飯。就算這樣,有時候還能獲得不錯的收益,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市場是非常有潛力的,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挖透,說明競爭對手還有巨大的空間,而且只能說明這個市場已經被荒廢了,這對於公司的發展無異於巨大打擊。

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重新劃分市場,重新劃分資源。首先可以提高區域目標,比如河南省原來1000萬,現在我們要2000萬,如果完不成那就拿掉一半市場給別人,你完不成,如果別人能完成就交給別人。也可以採用客戶劃分,原來熟悉的客戶,老人繼續跟進,可以保持原有的銷售目標不變。除此之外的客戶,新人都可以去開發,並且鼓勵老人支持新人開發,可以設立老帶新的獎勵機制,讓老人更有熱情。

要加大力度培養後起之秀,培養追趕的人,深挖市場潛力。

曾經一個非常傳統的建材企業的銷售老人說,我們的信息是非常靈的,大多數的項目我們都知道,有沒有戲,我們很清楚,不用白費力氣了。實踐證明,我們訓練了一批新人,這些人沒有什麼太多的經驗,但就是非常勤奮,他們把所有的設計院,所有的乙方跑了一遍,就發現了五個新的項目,說明什麼?說明市場是非常大的,我們的人是沒有努力的。

我們一直強調,一個團隊的發展不取決於前面標杆的帶動,而取決於後面追趕的人,只有讓那些所有人都認為不行的人,經過訓練能夠快速超越所有的人時候,大家才有壓力,才能夠信服,才覺得這個事可以幹。所以,新人的訓練必須加強,必須從現在開始,將年輕人的培養作為戰略問題看待,避免再走老人經驗摸索的老路。

要建立合夥人機制,激勵所有人成為總經理,每個人都要相互負責。

招到合適的人是所有問題的核心,這個任務絕不僅是人資的,招到人應當成為每個管理者,每個有抱負的銷售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你找到一個好人,這個人就要由你負責帶出來。帶出來了,他的收入有你一份,獎勵也有你一份,甚至長期的獎勵捆綁,只要你不離開公司,這個人的獎勵就要一直有。

一個管理幹部最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能夠招到人,找到二個人你就是班長,找到十個人你就是連長,你一個人都找不到,你就只能踏踏實實做你的大頭兵。能夠招到人,能夠帶出人,就證明這個人很有能力,就應當成為合夥人,成為老闆,成為公司的奮鬥者!這會使內部的人才培養機制得到根本改觀。一個經理就是一個總經理,就要對選的人是否合格負責,被選的人也要對領導負責,大家都要彼此負責,不要相互糊弄,不能將人的問題上交到公司,將不行的人一裁了之,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合夥人機制是避免惰化的關鍵手段。

總之,戶樞不朽,一個團隊要流動,要運動,要保持最佳狀態,不是不可能而是必須可能,選對材料,設置機制,經常訓練,設置備份都是非常有效的管理舉措!

深度決定跨度,心法決定技法!分享與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謝謝您的認可

抗擊疫情,拯救企業!

我們曾經伴隨企業共同闖過2003年的非典,那些闖過來的都活過來了!我們有信心與今天的企業再闖一次新冠肺炎,闖過來就一定會活的更好!關注我們並轉發我們的文章,有機會獲得的我們贈送的特刊!


銷售團隊的惰性與老化是我們一輩子的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