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這一幕讓同學們淚奔

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同學們終於一心一意想著開學了。雖然學業負擔重,畢竟同學在一起有共同語言,還有好玩的體育課,上課開小差也很有意思。這比在家裡看著視頻學習,一個人無聊的寫作業好多了。

好不容易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進學校,學校的“歡迎儀式”卻讓許多學生淚奔。4月1日,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高三開學第一天,學校精心準備的“歡迎儀式”是——考試!沒錯,就是在學生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一次摸底考試。

這場本是一場平常的考試,卻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被稱為“開學第一考”。有學生戲稱:你知道我開學第一天經歷了什麼嗎?沒錯,就是考試!所以就是:我對你(學校)的思念如泉湧,你(學校)卻用考試來(和我)相擁,瞬間感到了心痛。連人民網微博也發文關注。


開學了,這一幕讓同學們淚奔


高三學生面臨高考,這是人生第一大考,學生成績無疑是最重要的。為了摸清學生的底細,考試再正常不過了。往年這時候,高三學生不是每月都考嗎?可是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的這場考試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呢?這背後又折射了什麼樣的社會心態呢?

作為教師,細思這件小事,還是能從中看出一些社會傾向的。

第一,應試教育之風依然強勁,以壓倒一切之勢,橫掃蒼茫大地。

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開學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學校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考試,看看學生成績如何,好早一點安排複習,向著高考進軍。學生成績,高考升學率,這是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成為名校的主要指標。這一點從該校宣傳也可以看出來,在該校網站“學校概況”裡首先介紹的就是學生成績和升學率:

“2014年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首屆學子參加中高考,成績優異。高考各項重要指標僅次於“四七九”等老牌名校,位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五。金牛區理科前十名獨攬7席,文科前十名享有4席,區理科狀元、榜眼也花落七中萬達。多名學子走向國內外著名學府,陳識遠同學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取得我校最高分(650分)的張曉怡同學,入校時中考成績為成都市4000多名,三年後高考成績位居四川省262名。首屆初三中考重點率為61.3%。學校完美實現“省重第一,追趕前三”的高中教學質量目標和“金牛第一,完中領先”的初中教學質量目標,兌現了“讓優秀者更優秀,平凡者不平凡”的鄭重承諾。”


開學了,這一幕讓同學們淚奔


社會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主要看考試分數和升學率,評價一所高中更是看重高考升學率和名牌大學錄取人數。應試教育之風依然強勁,以壓倒一切之勢,掃蒼茫大地,主學校沉浮。這種形勢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第二,學生的心理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高中依然是情感的荒漠。

學生一開學,他們最想傾訴的是什麼?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最想交流的是什麼?我不是學生,不敢保證猜的百分百正確,但是我認為一定不是考試。

疫情防控,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醫務人員無懼生死,以最快的速度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相比之下,那些西方大國,防疫工作卻是讓他們的國民大失所望。高三的學生,對疫情防控,對親友的防疫工作,對身邊的抗疫工作,對武漢“抗疫戰”,對中國人民的抗疫戰鬥,對西方國家的防疫工作,肯定有話說,肯定有情訴。

這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機會,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最好素材,這是進行公民素養教育的有利時機。這是傾聽學生心靈聲音和情感訴求的難得機會。然而,一切都讓給考試,高三學生的心理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高中依然是情感的荒漠。

開學了,這一幕讓同學們淚奔


第三,許多大學生成長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中小學德育的缺失難辭其咎。

近幾天上了熱搜的許可馨,前段時間大鬧北京某小區的澳大利亞籍華人女士,還有許許多多出國留學之後再也不回國的高材生,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與中小學特別是高中德育缺失不無干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