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維的詩,感覺意象、意境均“空靈”,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嗎?

九思堂筆記


以一首王維的《終南別業》來回應提問。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年幼聰慧,十五歲去京城應試,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後中進士入官。但因時局混亂,仕途並不順利,因此也是半官半隱。王維喜好參禪悟理,學莊信道,其詩也多有修者的感悟和意境,後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終南別業》中第一句便說"中歲頗好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一句更是表現出了王維對道家萬物同源、陰陽相生思想內涵的理解。行為動,坐為靜,行坐闡述了陰陽對立的概念;而水亦是雲,雲亦是水,其體相同而性各異,也是事物的陰陽兩面,藉助水窮雲起來表述了陰陽此消彼長,往復循環的道家思想,這是我的理解,希望能有借鑑。



光明為身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代表作品有《王摩詰文集》等,被後世稱為“詩佛”。摩詰是梵語維摩詰的簡稱,意思是“淨名”或“無垢稱”,這個詞出自佛教經典,王維的字和號都因此由來。

王維信奉佛教,參禪悟道,這也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如《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還無期。這裡的“”指的是佛教。又如《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都是清冷幽邃,遠離塵世,充滿禪意的山水意境。

王維是山水田園派詩人,這類詩大都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象和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居多。王維曾狀元及第,也有積極的政治抱負,無奈官場不如意屢遭貶謫,而當時佛教盛行,士大夫學佛風氣興盛,所以中年以後思想消極,王維學習佛教,一度隱居擺脫世俗煩惱,看淡功名利祿。他隱居後的詩一是當時的身心境遇,二便是受學信佛參道影響,如《鳥鳴澗》這一類詩被稱為“卻入禪宗”。逍遙自在,出世無為。隱居後的王維詩中多見這些思想流露,而這正是老莊哲學的特點,所以也可以說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王維在《酬張少府》給張九齡的酬詩中有這種思想。《終南別業》中也體現出來: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在《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從“松下清齋折露葵。”看出王維不吃腥味,吃的清真。


孔新喜


“詩佛”的稱號不是虛來的,肯定有那方面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