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有目标的修炼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每个人都在学习,在想要提高自己,但不同的人,效果完全不同。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个小故事:猴子掰玉米。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知止:有目标的修炼

猴子掰玉米

这个故事教育大家做事情要专一。几乎每个人在小学时都学过这个故事,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最终是磋砣岁月,沦为平凡。不是他们不懂这个道理,而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想要为之付出一生的目标。

知止,止,就是止于至善,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止于至善,儒家的解释是:立功,立德,立言。落到具体的人身上,也许用时代楷模来衡量比较合适。

卢永根是2019年国家评出的时代楷模,他的故事比较有代表性。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曾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知止:有目标的修炼

卢永根

目标坚定,信念坚定,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自然能取得成就。

不一定是世界首富、国家领导人才是最高成就,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作出出色的成绩,也是成就。

这么长远的规划也许一时之间看不清,做不出来,也可以先选一个小目标,比如拿到一个学历,掌握一门自己工作上需要的技能等,并为之制定明确的计划,一步步坚持按计划实施。达成一个成就后,再朝下一个成就前进。

切忌追赶潮流,轻易改变计划,像那只掰玉米的小猴子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力气花了不少,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这不仅浪费时间、精力,更可怕的是,会消磨人的意志。很多人就是这样,年轻时不是没努力过,但努力了很久,结果却一事无成,意志消磨殆尽后,就随波逐流,甘于平凡,一辈子碌碌无为。

知止,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和爱好,这也很重要。

知止:有目标的修炼

让孩子自由的去飞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专心致志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契合自己天赋和喜好的人生目标,才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目标。

这个比制定人生目标难度还要高一些。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里,很多人被应试教育绑架了,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读下来,几乎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爱好。到了考大学,本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很容易被老师、家长和社会潮流所左右,最终选择的是看起来很有前途的专业。

一定要到了四五十岁了,家庭事业稳定了,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了,才突然发现,自己在音乐、书法或某一项业余爱好上,居然有出色的天赋,此时再捡起来,大多也只能做业余爱好了。

在我们中国人来说,大学期间,也许是选择方向和爱好的最好时段了,不管是考了什么专业,都可以多去旁听一些课,参加一些学校里的兴趣社团,发掘自己的天赋,然后在课余时间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把,也许真的就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了。

现代这个社会,自由度很高,所以我们有机会选择自己喜好的事业,但也是因为自由度高,选择错误比比皆是。

人生苦短,经不起随便的浪费。知止,就是不浪费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