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如果攻下北漢,休養幾年再讓大將攻燕雲,有可能收復嗎?

作者燭鳴


省省吧!太宗皇帝就不是馬上治天下那塊料!

紙上談兵的平戎萬全策

我們來看,趙光義,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弄了個什麼平戎萬全策!

請樹小弟直言:那是什麼鬼東西?

拜託,只要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那根本就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戰場上是瞬息萬變的,是突入起來的,

上了戰場還等你先佈陣啊?

你以為有很多宋襄公啊?怎麼可能,對面可是以飲血為樂的大草原勇士啊!

那你趙光義,這不就等於趙括紙上談兵麼?

醒醒吧!趙光義打天下這塊料!

雍熙北伐!

以當時時局來看,絕對是進攻最佳時機!

北方契丹老皇帝已死!剩下的只是孤兒寡母!契丹政局又不穩!

而大宋呢!養精蓄銳已久,加上太祖皇帝攢下的軍費!

兵強,馬肥,糧足!

怎麼看也是獲勝概率極大的!

可你趙光義呢?

遙控指揮也就算了!還不懂瞎指揮!

導致曹彬大軍糧食被契丹耶律休哥斷了糧道!

把大好局面徹底敗光!

你讓這樣的人去進行北伐大業?兄弟,算啦,換他哥哥還差不多。


歷史小公子


沒有可能,從後來的雍熙北伐就知道,北宋軍事的失敗,並非是兵種或者將士孱弱,而是統治階層以文制武導致的結果。

宋朝為了防止五代十國時武將改朝換代,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就將武將的兵權收回,但至少保留忠心的武將如潘美等,加之趙匡胤善於戰陣,使得北宋能夠攻滅其餘政權。



宋太宗趙光義得位爭議大,備受武將集團排斥,軍事水平更是遠遜其兄,德行更令人不堪提及,使南唐小周後自縊而亡。

攻陷北漢便用數年時間,士氣低落之時又犯了兵家大忌,來不及休整便攻打遼國,卻又令監軍插手軍務,彼此之間沒有聯動,最終導致失敗。

宋太宗趙光義另一個失敗,就是對西北党項過分壓迫,促使西北成為動亂之地,在燕雲十六州尚未收回之時,便失去馬匹的產地。

當北宋失去燕雲的戰略防禦,又失去西北馬匹,使北宋長期只能以步兵剋制遼國騎兵,因此只能處於劣勢被動挨打狀態。

所以,宋太宗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註定無法完成對燕雲十六州的戰略。


多臻貴


我認為不可能收復。原因有一:此時的契丹遼國正處於上升期,不同於一般的漢族割據政權,軍事力量主要以騎兵為主,驍勇剽悍,突擊能力強;而大宋呢,因為燕雲十六州乃兵馬產出之地,沒有優質馬匹來源就無法組建起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軍事力量以步兵為主。步兵對騎兵勝算的機率幾乎為零。原因二: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燕雲十六州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來是北方的重要屏障,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公元938年後晉太祖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從此中國就喪失了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侵擾的據點。對於中原漢族政權這麼重要的一個戰略要地,契丹遼國早就佈下重兵進行防守,宋太宗如果沒有萬全之策是根本無法得手的。原因三:統治階層以文制武,導致朝廷缺乏能徵貫戰的武將。宋太祖建立宋朝後,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改朝換代的戲碼重演,採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剝奪了一大批武將的兵權。原因四:公元979年4月宋太宗平定北漢後本來就人困馬乏,如果此時下令班師回朝,全軍休整一段時間,再犒賞有功將士,恢復士氣,備好糧草再行北伐或許結局就不會那麼難看。但宋太宗滅了北漢之後一下子就膨脹起來,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哥哥趙匡胤差,想趁滅北漢的東風,一鼓作氣拿下燕雲十六州。沒想到遼軍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防線固若金湯。宋太宗御駕親征,指揮宋軍猛攻月餘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士氣受到嚴重影響。遼軍趁宋軍士氣低落疲憊不堪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組織反攻,合圍宋軍於高梁河,將宋軍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宋太宗要不是跑得快就成了遼軍的俘虜,但也付出了腿中兩箭的代價。7年後,宋太宗以潘美、楊業、田重為大將,兵分三路攻打燕雲十六州。由於各路人馬聯絡不暢,缺乏相互配合,被遼軍各個擊破,再次大敗而歸。由此可以看出,宋太宗攻下北漢後,不管是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一鼓作氣攻打燕雲十六州也好,還是休養幾年後再派兵攻打燕雲十六州也罷,都不可能獲得成攻。因為他本身就不具備雄才大略,再加上一些條條框框比如“平戎萬全陣”這種限制靈活性的奇葩陣法,禁錮了武將的發揮,在遼軍機動靈活的騎兵面前只有被屠戮的份,不敗才怪。






一剪美鄧哥


本人認為有一定可能性,但可能性不大。問題並不是出在宋初將領身上,而恰恰是出在宋太宗趙光義自己身上,且聽我慢慢道來:

宋太宗趙光義乃太祖趙匡胤之弟,各種作死陋態層出不窮。按照趙光義在兒子面前吹牛的說法:“朕周顯德中,年十六,時江、淮未賓,從昭武皇帝南征,屯於揚、泰等州。朕少習弓馬,屢與賊交鋒,賊應弦而踣者甚眾,太祖駐兵六合,聞其事,拊髀大喜。年十八,從周世宗、太祖,下瓦橋關、瀛、莫等州,亦在行陣

  以史料的記載看,趙光義在即位前似乎是位武藝高超、謀略過人的猛人,然而,根據後世學者考證,趙光義的說辭壓根兒站不住腳,且不說這位仁兄的真實戰力如何,光是看他在北上伐遼、南攻交趾和西擊党項等一系列的軍事慘敗中,就可以看出宋太宗簡直就是一位軍事低能兒,平戎萬全陣的腦洞大開更讓趙光義背上了低能兒中的佼佼者這頂高帽。

   先來說說他兩次伐遼的大致經過。

   公元979年,趙光義派遣大將潘美揮師直取太原,同年二月,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士氣大振,阻絕了遼國援軍,一舉滅掉北漢,中原地區宣告結束了唐末以來長達九十年的割據。

   按理說宋軍經過兩個月攻滅北漢的戰爭,此時的士卒人困馬乏,理應及時修整、犒賞三軍重振士氣,但由於有個軍功卓越的哥哥趙匡胤的巨大陰影壓在了他的心頭,趙光義為了向天下證明趙匡胤能幹的事兒他也能幹,且他建立的豐功偉業足以睥睨前任,於是,趙光義決定收復燕雲十六州。

   宋太祖趙匡胤收復燕雲十六州未竟的心願,倘若宋太宗趙光義可以達成,那麼,這對於毫無軍功上位的他無異是筆抬高身價的巨大政治籌碼。

   在這種豪賭心態的作祟下,公元979年的5月,宋太宗趙光義在“諸將皆不願行,然無敢言者”的情況下,宋軍翻過巍峨的太行山行軍月餘進入河北平原,趙光義自鎮州出發抵達宋遼交鋒的前線,遼國易州、涿州、薊州等地的漢將陣前相繼投降於宋,且宋軍在兵發幽州城前取得了斬首千餘級的“大勝”。

   宋太宗頓時覺得前途一片大好,亢奮之餘命令宋軍加緊圍攻幽州城,幽州城哪有那麼好打的。其實,就在宋軍北伐前,遼軍也做足了幽州的防禦。

  

  遼國方面派出以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等人為首的統帥和駐守幽州的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軍一萬八千餘騎,兼帶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當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餘人全力控城,幽州在遼國的部署下可謂固若金湯。

   而戰事的發展正如遼國所料,宋軍在經過月餘的攻城之戰進退不得時,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趁著宋軍士氣低迷採取兩翼包圍、分進合圍的鉗擊之勢殺得宋軍流血漂杵、潰不成軍,

史載:“追殺三十餘里,斬首萬餘級”(《遼史》)。

   宋太宗本人在混亂慘烈的大屠殺中差點淪為俘虜,根據史料的說法:“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御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默記》),

   也就是說,趙光義在高梁河之戰中嚇得丟下了龍袍、玉璽,找到一輛破驢車倉皇逃出沙場,外帶大腿中了兩箭,幾乎險於喪命。

   而當趙光義狂奔了一天一夜後逃竄到了金臺屯時,他發現宋軍的潰敗之師居然沒能跟上他的逃跑節奏,當他緩了下心神派人回去打探才得知原來宋軍將士嫌棄宋太宗趙光義太丟人,打算在涿州城內擁立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為皇帝,趙光義再次嚇得連發聖旨急命殘餘軍隊班師。

  七年後,宋太宗趙光義再次做起了北伐的美夢,以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進五位大將,兵分三路直搗黃龍,由於東路主力軍屢遭挫敗,中路軍和西路軍不得不後撤,西路軍的主將楊業在掩護撤離過程中被遼軍俘虜絕食三日而亡,宋軍第二次北伐契丹宣告失敗。

   如果說事情到這裡,趙光義北伐契丹只是作戰的失誤話還能敷衍的過去,那麼,接下來的那茬兒,足夠讓大宋鐵血男兒瞠目結舌、命喪沙場了。

   也就在第二次北伐契丹失敗的次年,《資治通鑑》載:“出《御製平戎萬全陣圖》,召美、重進及崔翰等親授以進退攻擊之略,並書將有五才十過之說賜之”。這《平戎萬全陣圖》是個什麼樣的陣型呢?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前行,每隊五十人。後行,每隊並三十人。前後並五隊為一點。每隊計一千四百四十地分,方五里。每地分車一、兵二十二,並十地分為一點”。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平戎萬全陣按照設計要求必須要投入14萬兵力,包括步兵、騎兵、長槍兵、弓弩手、刀、劍、戟、盾、床子弩等各類名目繁雜的武器和兵種,方陣總寬度首位相顧長達20裡之遙。

   趙光義在宋遼兩軍還未交鋒前就大筆一揮制定了堪稱絕響後世的“平戎萬全陣”的神作,更要命的在於,趙光義將御製的“平戎萬全陣”賞賜給前線的將領後,命令契丹來犯務必依此圖入陣,結果唐唐的大宋鐵血男兒愣是原地不動的被契丹鐵騎殺得血流成河。

我們知道,古代打仗很大程度上要靠帶兵武將臨敵應變,而宋太宗這一系列做法,就相當於是束住了帶兵大將的手和腳,這樣打仗不輸才怪,但古代打仗根本沒有什麼絕對的事,如果遼國將領也出昏招,以宋初時期的軍力和將領素質來說,還是有一點可能性的。


仔仔123


宋太宗得位不正,想建立功勳為自己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坐上這個位置的。而南方的割據勢力已經解決,所以就將目標放到了北漢的身上。

北漢,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也是唯一一個在北方的政權。大概北漢位置在今天的山西中部和北部,其之所以為北宋所忌憚,不是因為其自身的實力,而是其背後所依附的契丹。北漢在後周時期就和北周攻伐不斷,一直是中原政權的大患。

但是攻北漢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和北宋政權帶來太多好處的。第一,北漢可以說是一個屏障,在北漢被攻滅之後,北宋直接暴露在屬於遊牧民族的契丹面前。第二,北漢地少,並且又窮又弱,甚至沒有鑄錢,對北宋的經濟幫助有限。第三,北漢由於連年戰事,人口大減,北宋滅北漢時,其人口僅有三萬五千餘戶,對北宋人口增加幫助有限。

所以總結回答一下,我的觀點是,北宋攻下北漢後,即便休息幾年,不太可能收復燕雲,而且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不利因素,加大了北伐契丹的難度。但是,畢竟是一場大勝利,這種勝利在宋朝後面的歷史上,就很難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