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不得不說,有一種人就是幸運,漢文帝就是這種人。第一個幸運是誕生,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說,劉邦只寵幸過薄姬一次,她就懷上了龍裔,這不得不說是幸運,要麼就是劉邦對女人生理週期有研究。第二個幸運是皇位繼承權,因為薄姬地位低下,所以劉恆也就不太受寵。可以說劉恆是糊里糊塗成了皇帝,不過他當這個皇帝卻不糊塗,剛即位就做了兩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第一件事就是連夜起草詔書,輕傜免役,大赦天下,老百姓拍手稱快。第二件事是對趙佗採取了贖買政策,軟硬兼施,恩威並濟,親筆給南越王寫了兩封信,派陸賈前往傳遞,這一招徹底感動了南越王趙佗。

一下子搞定兩件大事,朝野震動,大將軍周勃羞答答退了休,賈誼走上了歷史舞臺。這一年才20多歲,不過他滿腹經綸,遇事敢言,給朝廷制度吹來了一縷春風。兩人經常秉燭夜談,但是這種關係直接招致了同僚嫉妒,為了保護和歷練他,讓他懂得更多人情世故,積累經驗,以便將來能做更大事情,漢文帝只好把他下派去做長沙太傅,不過賈誼十分不理解,就寫了《屈子賦》和《服鳥賦》來表達鬱悶。

①“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_李商隱

②“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聖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_李白

顯而易見,對於這件事情,李白和李商隱都表示同情。這也難怪,因為他們是同道中人,同樣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他們藉此來譏諷當朝統治者,可惜他們借錯了對象,不管是唐玄宗還是唐文宗,他們怎麼能和漢文帝比,就算漢文帝問問鬼神又有什麼,皇帝也是人,只知道政治是迂腐表現,政治之外還有很多學問。更何況討論鬼神,說不定是試探下,沒想到賈大才子還是不懂得韜光養晦,洋洋灑灑,咄咄逼人。人家蘇軾就有不同看法,在《賈誼論》和《晁錯論》裡面都提到點子上了,只是後人終究難以看透其中玄機。

當然,我們說漢文帝仁慈,最主要是他比較人性化,二十四孝中有兩個典故和他有關,分別是“緹縈救父”和“親嘗湯藥”。有個讀書人叫淳于意,曾經是一個清官,後來棄官從醫,有一次誤傷人命,當事人不依不饒,告他庸醫殺人,草菅人命,官府把他判成肉刑。去長安受刑前,淳于意嘆息自己沒有兒子,痛罵女兒不能替他申冤。小女兒緹縈剛剛9歲,二話沒說從齊國跑到長安,跪在宮門外為父鳴冤,漢文帝大受感動,當時就廢除了肉刑,這就是著名典故“緹縈救父”。東漢史學家班固有詩讚道:“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如果說“緹縈救父”還不足以讓漢文帝流傳千古,那麼“親嘗湯藥”就足以讓漢文帝流芳百世。記得小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裡面有一首詩是“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說得就是他。薄太后身體不好,重病癱瘓許多年,劉恆在母親榻前服侍,據說衣不解體、目不交睫。老孃每服用一劑藥,他都要先嚐嘗苦不苦燙不燙,是否夠火候,最後才親自餵給母親吃。還有漢文帝推行了古代中國最早關於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制度,體現了仁政愛民,安撫了黎民百姓。

除此之外,漢文帝還是一位節約型皇帝,不僅大力提倡節儉,而且還以身作則,飲食是蘿蔔青菜,經常穿著草鞋上殿辦公,龍袍還打著補丁,沒蓋過宮殿,沒修過園林,沒增添過車輛儀仗,連狗馬都夜沒有增添一隻。皇后和妃嬪也是粗布服飾,上面連花繡都沒有,為了節省布料還不允許穿拖地裝。要知道國庫不是沒錢,而是多得數不清。皇帝做到這個份上,似乎真是虧死了,可老百姓喜歡,千秋萬世都想著你。後來赤眉軍攻進長安,許多皇帝陵墓被挖了,唯獨沒動霸陵,因為他們知道里面沒啥貴重東西。對於這件事情,徐寅有詩為證:“舊曆關中憶廢興,僭奢須戒儉須憑。火光只是燒秦冢,賊眼何曾視霸陵。”

漢文帝壯年而逝,四十六歲駕崩在未央宮。從《史記》中“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吸吮之”來看,漢文帝很可能是死於癌症。“癰”是一種惡性毒瘤,從字裡行間推斷,文帝患癌時間不短了,已是癌症晚期癌瘤,已經潰爛化膿了。不過從鄧通吸吮膿血動作來看,漢文帝患得不是內臟癌症,很可能是一種外在皮膚癌。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勵精圖治,厚積薄發,為漢朝積蓄了很大。說得大一些,如果漢文帝沒有韜光養晦,漢景帝時期就不會出現“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也就無法“封狼居胥”,漢元帝時期更無法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所以後世對漢文帝評價極高。司馬遷一向惜言如金,也在《史記》中寫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而唐朝詩人許渾在《途經秦始皇墓》中也想到了漢文帝,更是加以讚歎:“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如入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漢文帝為何能成為一代賢君?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由此可見,漢文帝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不僅僅賢明還很節約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勵精圖治,厚積薄發 ,為百姓構建了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說得大一些,如果漢文帝沒有韜光養晦,漢景帝時期就不會出現“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也就無法“封狼居胥”,漢元帝時期更無法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所以後世對漢文帝評價極高。司馬遷一向惜言如金,也在《史記》中寫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而唐朝詩人許渾在《途經秦始皇墓》中也想到了漢文帝,更是加以讚歎:“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如入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