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你或許聽說過臨終關懷,但是,你聽說過臨終整理嗎?

最近讀了一本由瑞典的一位老人作家瑪加麗塔·芒努松寫的書---《優雅的人生整理:讓你和家人告別混亂的生活》。這本書主要寫了老人自己的臨終整理體驗以及一些建議。有的商城將這本書列為“家居類”書籍,的確無可厚非。但是,讀完這本書,我總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對的,與“臨終”這個詞彙截然不同,彷彿自己(才2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跟著這位作者一同,將自己心裡的“雜物”整理了一遍的感受。我想,這本書歸類為“情感”、甚至是“文化”類書籍更為合適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臨終整理的意義:不給後人留下麻煩,多一點自己的時光

先說說我們比較熟悉的“臨終關懷”這個詞彙吧。臨終關懷是指在人去世前最後一段時光裡,對病人付出有人文關懷的醫療護理。這是別人對臨終者最後的愛意了。但是,作者認為,臨終整理正好相反,是臨終者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善意。

在人們失去行動能力之前,將自己的所有事物做好一個安排,以減少家人朋友處理自己的後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是臨終者所能做出的最後的善意。等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替我們處理後事的人仍然能根據我們的整理,快速地將那些令人悲傷的遺物做好安排,彷彿我們只是去另一個世界出行旅遊一般。

“我討厭麻煩別人。”

---瑪加麗塔·芒努松

人們或許很難與身邊的家人朋友談論自己的死亡,這的確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一旦挑起,氣氛就變得沉重和悲傷。但這是一個無可避免的難題。難道等到去世了,再後悔當初想要交代的後事,想要表達的愛意沒有說出口嗎?這時候,“臨終整理”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答案。從日常的整理中,從對一切事物的安排裡,將分離,將難捨表達給最親近的人,那些說不出口的話,都可以邊整理邊說出來。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然而臨終整理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悲傷。相反,在臨終整理的過程中,人們將那些與自己度過了很多時光的事物做出了安排,也就是與那些回憶,那些人生的過往做了整理。在中國,我們通常將其叫做“反省”。

反省,就是專屬自己的時間了。我們看到一件小物品,想起了它的由來,想起了發生在這件物品上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回想起過去的自己是怎麼樣的,從而對未來的自己做出決定。我們越早反省,越多反省自己,人生才能逐步上升,人才會變得優秀。因此,多做整理,是個好習慣。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或許會有人發出疑惑,我一個年輕人,看人家臨終整理做什麼?我剛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很看不下去。但是文章的一段話打動了我,讓我繼續讀下去。

有一天,你突然對這些東西感到精疲力盡。當有人取消了一次週末的擺放或者一頓晚餐,你會覺得由衷的快樂,而不是失望。你實在太累了,以至於都無法為他們的來訪做一次打掃。問題就在於你實在有太多的東西要處理。

我覺得十分可怕。因為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繁冗的生活讓久違的朋友和家人變成我們的負擔。畢竟比起扔東西,人們生活中更喜歡攢東西。這不是臨終者的專屬感受,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因此,“臨終整理”,什麼時候都不算早,哪怕你正值壯年,也可以嘗試挑戰“臨終整理”。

臨終整理的小建議

不要低效率地整理!這是我讀這本書得到的最精闢的建議。畢竟,這段時間很可能是難得的自我的時間,也可能是人生最後的一段寶貴的時間。如何高效率地、快速地做臨終整理,這位耄耋老人給出了建議。

  • 由粗到細,由大到小,量力而為

不要從照片、信件或者其他一些私人的材料開始整理......從家裡的大物件著手,以小物品作為收尾。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種經歷?我經常想要收拾自己的房間,總是打算先從書桌入手,然後就坐在書桌面前看了一早上自己的筆記本,一事無成。然而先從廚房、浴室、櫥櫃......這些與“精神生活”不那麼接近的地方先收拾,整理的效率會高很多。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作者瑪加麗塔說,她喜歡穿上自己最愛的那條,有著大大口袋的圍裙來整理,因為她可以把那些小物件先放進口袋,最後再慢慢整理它們。

但臨終整理不是說越快越好。假如你腦子裡空空地,就只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扔了或者是放回原來的位置,忙了一天,累癱在終於整潔的沙發上,那你只是做了一次打掃,並不是臨終整理。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不需要讓自己這麼疲憊,反之,我們要從整理中得到放鬆和快樂。整理之後,我們重新想要邀請朋友家人來玩,整個人的負面情緒也得到了整理,這才是臨終整理的意義所在。因此,量力而行很重要,並不需要我們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挑戰

  • 對所有事物做出安排,而不是簡單地扔掉

所有我們的東西,都是與我們一同生活的“夥伴”。不管喜怒哀樂,都是它們陪伴我們生活的見證。因此,要對我們所有的東西負起責任。作者做臨終整理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做出了不一樣的安排。她邀請朋友和家人來家裡看看自己有什麼想要的東西。她在每一件東西旁邊都貼了標籤,提示家人朋友在她去世後該如何處置這些東西。有一些杯子、書本,她捐贈給了慈善機構;有一些鞋子,廚具,她送給了自己的孫子和兒子......這位老人為自己的東西都找到了歸屬。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現代人在家居整理方面有一個很流行的觀念:“斷舍離”。的確,我們只需要留下必備的生活用品即可,那些多出的,無用的,不必要佔據著我們狹小的生活空間。可很多東西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不妨送給那些想要的人。除了贈送給別人,捐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解決問題,又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再不濟,放到二手市場上賣,也不會虧本。總之,不要不負責任地丟棄任何東西,把它們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 一邊整理東西,一邊整理人生

作者在做臨終整理的時候,通過拍賣和捐贈自己的東西,認識了很多二手商店或者慈善機構的人,收穫了這個年齡十分難得的友誼,也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她把自己穿不上的鞋子贈送給孫子。並堅定地認為:

想要與後輩拉近關係的辦法之一就是分享。

通過臨終整理,可以收穫一些新的朋友,可以加固原有的感情。這讓臨終管理與一般的打掃區別開了。

臨終整理:這是我最後的時光,也是我最後的善意

在整理東西的過程中,把那些“負面情緒”的東西扔掉,留下快樂的記憶,也是很有趣的建議。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整理當成釋放壓力的途徑。把那些令人想起不悅回憶的東西捨棄,整個人也跟著變得輕鬆了。

海鷗知道休憩的道路,

在地球上,人的心,還不懂得。

——《羚羊》弗朗茲·G·本特松

結語:抽個時間,挑戰一下“臨終整理”吧

如果說臨終關懷是別人在我們臨終前施捨的愛,那麼,臨終整理,就是我們在離開前對自己的愛和對別人的善意。有人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因此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愛自己呢?不要等待,臨終整理越早越好。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就讀一下瑪加麗塔的《優雅人生整理》吧!

我是愛閱讀,愛思考的天山靈知。關注我,還有更多優質內容呈現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