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園區不能亂碰,除非家裡有礦!

導讀:做園區,是一個持續性的行為,盲目抓新概念、新風口,很可能就被拍在沙灘上...


近些年,各種創新概念集中爆發,政府和企業一時難以適應,表現出強烈的焦慮和盲從,最明顯的表現是盲目押寶新興產業,上馬各類主題產業園區。結果往往是深陷泥沼,進退兩難。


下面幾類園區,或是專業性較強,地方政府不具備扶持產業發展的能力;或是行業處於萌芽期,發展前景撲朔迷離;或是政府反對,園區建設半路擱淺;總之,搞這些園區需量力而行,否則家裡有礦都賠不起!



北斗產業園



近些年,北斗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北斗在交通、減災、電信、能源、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大有取代GPS、成為新一代導航霸主之勢。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運營或在建的北斗相關產業園區多達34家,分佈在19個省份。


新的園區還在如火如荼建設,倒閉的聲音卻不斷傳來。先是重慶兩個建設多年的北斗產業園——北斗導航產業園和北斗民用產業園,一個成了爛尾的商業樓盤,另一個聲勢雖大,但研發、產品充滿謎團。其他各地多個園區也相繼被曝出長期未開工,個別甚至轉為房地產用地。


牽頭制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楊元喜院士曾表示:「真正的北斗導航是不需要太多廠房的,因為它是高技術產業,不需要那麼多地皮。」


連北斗導航系統的副總設計師都不看好北斗產業園,未來前景恐怕只有一曲《涼涼》。


光伏產業園



光伏概念最瘋狂的幾年,也是光伏產業園「大上快上」的幾年。


07年前後,國家針對光伏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補貼和扶持政策,光伏產業園開始了井噴式增長,最頂峰時除開西藏,全國一共300座城市提出要搞光伏產業,其中,不少城市打造了大規模的光伏產業園,數十個光伏產業園提出了上千億元的產值目標。


然而光伏產業園的壽命極為短暫,自08年第四季度起,國際市場對光伏組件需求大幅下降,2012年,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更是讓整個行業迅速進入寒冬。同年,新餘賽維LDK產業園停工,江西舉全省之力輸血仍未救下,影響延續至今;2013年,漢龍集團董事長劉漢被捕,號稱投資76億的成都太陽能聚光伏產業園石沉大海;光伏行業上市企業超日太陽、尚德電力破產重整,上海的超日光伏產業園、無錫的尚德太陽能光伏產業園亦未能倖免.....


從紛紛高喊千億產值,到目標一再下調,光伏的風口已經過去,2018年6月,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光伏建設規模將得到控制,且電價及補貼再次被降低。 再次受到政策波及的光伏產業園,恐怕已經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區塊鏈產業園



2018年,區塊鏈技術在加密市場陷入了低迷,幾乎所有的代幣都從歷史高點下跌了至少80%,區塊鏈熱度大減,跟風的園區遭了殃。


目前,好的一點是,區塊鏈利好政策有加碼的態勢,政策紅利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一切似乎和區塊鏈產業園並沒有什麼關係,除非園區能夠承諾企業只要不發幣怎麼做都是安全的,否則永遠夠不到企業的痛點。


VR產業園



2016年前後,VR產業在資本的熱捧下被迅速催熟,各地政府對此趨之若鶩。VR產業最火的時候,借用吳曉波的一句話:現在哪一個地方政府,如果沒有一個VR戰略,那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隨之而來的是,各地開始興建VR小鎮、VR產業基地、VR孵化器,其中,與特色小鎮戰略相結合的VR小鎮被地方政府領導寄予厚望,被認為是可以助力欠發達地區實現「彎道超車」,之前被資本用來作為投資依據的美好數字,又出現在了地方領導的口中,「國際化」、「全國影響力」、「VR之都」等,被廣泛運用到各個小鎮的宣傳中。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VR技術尚處於技術探索階段,即便是三年後的今天,仍然遠未達到可以市場化的水平。


提前推廣不成熟技術透支了 VR 行業的潛力,大量創業者湧入,把現有技術直接拿來商用,造成了非常糟糕的用戶體驗,浮躁之風也迫使幾大頂尖企業不得不放緩技術研發的步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搶佔用戶市場中去;當整個行業陷入技術瓶頸,創業企業大量倒閉,如今,除去幾家互聯網巨頭和頂尖科研院所,VR基本再沒人玩得轉;而所謂的VR產業園、VR小鎮,當時有多熱,現在就有多涼...


化工產業園



化工行業產值高、稅收多,是拉動地方GDP增長的「大戶」、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各地紛紛籌建化工產業園區,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底,全國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便有676家。


然而,隨著開放程度逐漸擴大,化工園的發展由快速走向氾濫,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環保和安全隱患,包括浙江、江蘇、山東、湖北等多省份明確出臺文件,一律不準新建化工園區,原有園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關停或合併;去年3月21日,鹽城響水化工園區一企業發生爆炸,造成78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引發了各地對化工園區的新一輪絞殺」,沿海區域建園之路基本堵死,中西部地區對化工園區和入駐企業的要求大幅提高...


從各地政府的座上賓到無處安放的的棄子,如今化工園區正在經歷一場浩劫,園區在線勸各位,切勿逆勢而行。


物流園區



物流園是典型的「上熱下冷」。


與化工、印染、冶煉這些高汙染、高能耗的低端行業不同,國家對物流行業給予了足夠多的支持與鼓勵,在國家出臺的紅頭文件中,物流地產依然是一路向上的「朝陽行業」。


而落實到地方政府層面,物流地產就成了最不受待見的下下選。


在熱門地區,新增建設用地都是「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佔地多、稅收少、拉動就業少、對環境影響大的物流地產是地方政府優先清出的門類,不可能有地批給你;退一萬步說,即便地方政府不直接拒絕你,依然會設立包括投資密度、稅收考核、環境評估等一系列指標嚴密「監控」園區日常經營,稍有差池,政府便會以此為依據把你清退;而未來一旦涉及區域重新規劃,物流園又是政府優先要考慮收回的對象;況且,政府能給到你的基本是交通設施、商貿流通不完善、遠離市中心的地塊,這種地根本不適合搞物流園。


「黑科技」產業園



與已經有實際產品的行業不同,「黑科技」是指仍停留在PPT當中的行業,單憑肉眼和交談,你很難分清坐在對面的是李逵還是李鬼,是企業家的謀略還是野心家的圈套,上馬此園區,無異於自毀前程。


2010年,「立體快巴」(即「巴鐵」)一經問世,便受到全世界媒體廣泛關注,上過央視、參加過科博會、登上《紐約時報》,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微信平臺的安利。藉著這股子熱潮,「巴鐵」在全國多地圈下園區,包括周口巴鐵研發及生產基地;天津河北區巴鐵科技研發中心、產業基地、金融中心和銷售中心等,在河南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甚至專門新修了一條名為「巴鐵大道」的公路。


2017年,巴鐵最終被定性為利用項目在全國佈局數百家分公司,打著地方政府擬建巴鐵PPP的非法集資,折騰7年的巴鐵項目徹底死透:秦皇島的試車設施被拆;“巴鐵之父”白志明被刑拘;還留下近4萬血本無歸的投資人以及近50億人民幣的大窟窿;全國多地的“巴鐵”基地也以鬧劇告終。


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這幾類園區不能亂碰,除非家裡有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