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有沒有牛市?

面對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以及最近股市出現的下跌,有些人迷惘了。問我這個問題的人多了我就分析分析,三言兩語也講不清楚。

對於牛市的理解不同,答案也不同的。股市走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國運及經濟狀況。例如美股,連續上漲10年,這就是典型的牛市。但是拿這個標準給中國股市定義,就有點牽強。

我國股市一般把連續上升兩個年度的上漲行情稱之為“牛市”

這4個波段牛市我都經歷過了,一個上漲波段牛市我參與了行情的結尾,93年我5000元入市,買在頂部1500點,剛入市就套牢了,隨後股指在94年跌到325點,跌幅驚人。

第二個上漲波段牛是94年啟動,我看到了機會,300多點買入,那時沒漲跌幅限制,到95年大概盈利5萬元左右,在青島開發區買了個門頭房,至今還出租著。並且一直上著班炒著股,2001年在青島市中心買了個135平米的大房子(當時買起的人不多)。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個波段牛最長,高點在2001年的2245點,然後開始了持續幾年的下跌,我們通常稱之為“熊市”。我2002年炒股破產,因為上了槓桿,所以熊市開始第一年就栽了,不過留下了兩個房子,也算沒白忙活。

當年同事朋友都把我當股神,自己也意氣風發,每天去證券營業部大戶室裡坐一坐,跟人高談闊論,現在回頭看,那不過趕上了牛市,熊市一來馬上完蛋了。

我們再來看圖,從2001年頂部下2245點跌到2005年的998點,也夠慘烈,但隨之而來的第三波牛市漲到6000點我卻全程沒參與。沒資金啊,乾著急。國企單位效益也不行了,那點工資不夠結婚養家的費用。在人生最灰暗的時刻,我辭職下海了。

再來看圖,距離最近的一波牛市發生在2014-2015年,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我抓住這個機會盈利上億(高槓杆的結果),成功實現財務自由。

因為經歷多了,所以能感受到市場的脈搏。說了這麼多,很多人肯定等急了:別廢話,到底牛市還有沒有了啊?

沒數據說話都是空談,扯淡。股市靠什麼上漲啊?資金啊。所有的上漲都是資金堆積出來的。

我們看央行最近是怎麼說的: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存款基準利率是利率體系的壓艙石,使用起來要考慮得更多一點。要考慮物價的情況,也要考慮經濟增長,以及內外平衡的因素,例如利率太低,貨幣貶值的壓力也會加大等等。此外,存款基準利率,跟普通老百姓關係更加直接,需要充分評估,考慮老百姓的感受。

解讀:這是要降息的節奏,說“會考慮多一點”,面子上的話肯定要這麼說,央媽要是直接說不用考慮大家想法,大家肯定炸鍋了不是~~~

為應對疫情,全世界央行都在大放水,我們國家也是,這點大家會達成共識,沒有異議的。最近一系列政策出臺,什麼專項債,特別國債,降準等,無不是為了刺激經濟。

我國在2020年,M2餘額已經實質性突破200萬億,目前中國M2是GDP的2倍,而歐美國家的M2,只佔GDP的70%至80%。

但是這一次,疫情讓經濟休克,已經非常時刻,不上猛藥不行了,否則要出大事的。

我判斷:後面肯定有一次M2的大放水,而且力度空前,史上未有。不過,這可能是M2的最後“迴光返照”了。隨後會收縮M2的,不然,真的會買個饅頭100元的。

政策從發佈到實施會有個過程,項目報上去到審批下來最快也要一個月,國債放水通道的時間點,主要是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

有朋友還記得我說的2021上半年牛市結束嗎?這話說了有年頭了,估計記得的人很少了,那是用技術手段分析的,如今我們看央行的政策,大放水最多也就堅持到明年上半年。

央行:絕不讓市場出現錢荒,也不要讓錢“變毛”

這怎麼可能?流通貨幣多了就會引起通脹,貨幣就會貶值,市場上錢多了怎麼可能不“變毛”呢?

要想不變“毛”,那只有發揮“蓄水池”的作用,只有房市和股市這兩個池子能夠吸納這麼多“水”。房價上漲,怨聲載道,已經不符合潮流,“股市通脹”,大家都喜歡。

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這段時間,要實現央行不讓錢“變毛”的目標,股市必有一波牛市行情。

先別興奮,發動這波大行情前,我們還要面對疫情結束,美國會不會發動新一輪貿易戰呢?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今年還有沒有牛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