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要摸妈妈耳垂、摸胳膊、摸胸部才能睡觉,要不要戒?怎么戒?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之前在讲性教育那篇文章《和孩子谈论性,你会感到羞耻吗?》留言里,有妈妈问,男孩三岁了,还要摸着妈妈胸部才能睡觉,是不是不太好,要怎么戒?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和性教育并不相关。

学龄前的幼儿,喜欢啃着捏着摸着某样东西让自己平静,安慰自己入睡,是很常见的现象,这样安慰物可以是任何东西,譬如说床单,指定的小毯子或者毛绒玩具,可能有很多孩子没有这样的一个明显的安慰物,但是每个孩子多多少少的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安慰习惯”,可能是舔被子,啃领子,抠手,玩头发等等。

总而言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学会一个在自己又困又累又有压力的时候,能够成功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一个方式。只不过这个安慰方式有的时候要依靠别人,有的时候只需要依靠自己。

一旦孩子找到了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安抚自己,他就会形成路径依赖

,不这样做就没办法平静,所以一旦这种特定的安慰方式被外界强制剥夺,他的状态就会有像有毒瘾的人的戒断反应,陷入某种情绪崩溃当中,非常的不讲理,却又让人无可奈何。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怎样帮孩子戒断一种不合适的自我安慰方式,而不是什么性教育的问题。

为什么叫做“不合适”的安慰方式,因为这种安慰方式,明显给当妈妈的带来很多困扰,我相信没有哪个用自己肉身的一部分充当孩子“安慰物”的妈妈是能睡个好觉的。有这种习惯的孩子通常入睡的时候要摸,睡到一半要摸,心情不好了也要摸,当妈妈的不得不和孩子绑在一起,无时不刻的提供孩子“安慰自己”的需要,长此以往,当妈妈的即便不母乳了,也几乎没有个人空间,非常影响身体和精神状态。

所以,只要当妈妈的有“受够了”的感觉,无论摸你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摸你的部位是不是胸部,你都应该让孩子赶紧戒断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拖得越久,孩子的路径依赖越严重,你的精神状态也越差,真正受不了崩溃的那一天,情况就越是惨烈,大人孩子都会很遭罪。

所以,只要你觉得,孩子这个习惯让你不舒服,影响你的生活和休息,就应该赶紧开始戒掉了。

让孩子戒断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几乎一定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戒断反应”,难受哭闹是难免的,很多妈妈会顾虑,这么做是不是对孩子很残忍的一件事,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呢?

我可以肯定的说,不会!

因为这种事,是我们每个人类,都是必须要经历的。

几乎所有小孩都曾经“戒断”某个安慰习惯,最常见的戒断,就是戒奶。

之前我曾经写过很多文章说过很多次,所谓戒奶,戒掉的并不是奶这种食物,而是“吮吸乳头安慰自己”的这个习惯而已。如果孩子从小接受过睡眠训练,学会了不吮吸乳头就能安慰自己的习惯,断奶就只是改变饮食,是很轻松的事情,并不需要哭闹。

我家毛头训练得不吃奶入睡之后,他喜欢一边抿嘴,一边用手心手背摩擦床单。果果有一阵子非常依赖我用手拍她屁股才能入睡,后来也戒掉了,她就改成了啃她的小毯子。他们都没有经历断奶的哭闹,但是也经历过“自我安慰”方式的转变。有的小孩没有母乳亲喂过,就不需要戒奶,但是却需要戒奶嘴,戒奶瓶,都是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基本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经历以下戒断或者改变自己的“自我安慰方式”,所以这种戒断并不是什么残忍,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可以这么说,“依赖外界安抚自己平静”和“靠自己就能安慰自己平静”,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幼稚与成熟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水岭,这甚至和年龄无关,有些人长到十几二十岁了,困了累了不高兴了还需要别人哄,而不会自己解决平复,这种人就叫做巨婴。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孩子摆脱“婴儿状态”才是真正的为他负责对他好。而不是因为害怕孩子哭闹,为了孩子“牺牲”,却让孩子把“依赖他人安慰自己”的不良安慰方式延续下去,这不是爱他,而是纵容他一直当个大号婴儿。

所以,只要你觉得“太过分了,该改了”,那就赶紧开始改,不要有任何顾虑或者犹豫。

其实,无论是戒奶睡,戒奶嘴,戒奶瓶,还是戒摸胸摸手,基本都是一个逻辑:那就是戒断方式激烈程度和戒断时间成反比。

戒断方式越是粗暴,孩子反应越强烈,但是花费的时间越少

戒断方式越是温柔,孩子反应也越不明显,但是花费的时间也越长

并不存在又温柔又立竿见影的方法,要不然心狠点长痛不如短痛,要不然你耐着性子和娃慢慢的磨。具体选择哪种,要看孩子的个性,也要看父母的养育风格。

有的孩子,就像毛头一样,只要发现一点点不爽就闹得特别厉害,你无论是粗暴还是温柔他都会闹翻天,那就索性粗暴一点,至少花的时间会短,你温柔了反而黏黏糊糊没完没了,对双方都是折磨。

有的孩子,像我们果妹,情商高比较好说话,很多时候哄一下,转移一下注意力,稍微给点好处,就平静了,这种孩子就可以温柔点慢慢来,真的能达到无痛戒断的效果。

有的父母,就没啥耐心,拖得时间长了就脾气暴躁要崩溃,那还不如粗暴一点,有的父母,孩子哭得厉害就异常痛苦,却耐心极好,可以和孩子慢慢的磨,就比较适合温柔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温柔或者激烈,最重要的事情是坚持,坚持下去,直到孩子改变自我安慰的习惯为止。

至于阶段的具体方式,不外乎就以下几种,我从温柔到激烈排:

一,转移注意力大法

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一要摸胸,你就转移他注意力,发出奇怪的声音,和他做游戏做鬼脸,把他逗笑,让他把这茬给忘记,减少他摸胸的次数,慢慢的淡化这种习惯。

这种方法是最人道的,但是也是对大人的要求很高,你很难总是有心情花样翻新的去哄孩子。

但是在你心情还比较美丽的时候,首选这种方法,至少可以做到一次“无伤拒绝”,也是皆大欢喜的。

二,循序渐进戒断法

和戒奶一样,可以先从频率上减少,先和孩子说,白天不能摸了,白天都能戒掉之后,再加要求,早上起来不能摸了,然后再加要求,夜里不能摸了,只能入睡摸。最后把入睡这一顿也戒掉。

也可以从时间上减少,以前随便摸多久,摸到过瘾为止,现在一次只能摸三分钟,可以做到了就变一分钟,然后就只能摸十个数,然后三个数,最后只能摸一下。

如果孩子不答应减少怎么办?那就没有,“少一点”和“一点都没有”相比较,相信孩子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三,干扰法

说白了,就是制造障碍,让孩子撸得不那么爽,让这种不爽能压制住“安慰自己”的爽感。也就成功了。

譬如说给孩子戒奶嘴的时候把奶嘴剪坏,戒吃手的时候在手上抹黄连,都是这个思路。

有一阵毛头特别爱捏我胳肢窝下面那块肉,我发现他快要形成安慰习惯了,就每天都穿长袖,毛头一摸发现不爽,嚷嚷让我换短袖,我坚持不换,再吵我就离开,他不愿意也得接受,后来很快就没动力去摸了,没过多久就忘记了这个触觉,我穿短袖也不记得去摸了。

同理,如果孩子喜欢摸胸,你就戴硬一点的胸罩,摸手就戴手套,不喜欢?不喜欢就干脆不要摸好了。

当然,对于习惯特别顽固,而且特别执着的孩子,用这招也会闹得比较厉害

四,他人代替法

孩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讲道理,当有“不可抗力”发生,绝对没办法做到的时候,他死心了,就不纠缠了。

譬如说果果睡觉必须要她的小毯子,不给就哭个昏天黑地,但是有一次出门旅游,她忘记带了毯子出门,她也知道离家很远不能去取了,她哭了十几分钟之后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出门这几天之内,睡前再也没吵着要毯子,倒头就睡了乖得很,超出了我的想象。当然回了家之后又变得非毯子不睡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要断奶的时候,家人会让母亲离开的原因,很多孩子发现妈妈根本不在现场,也就认命踏实了,确实会少闹很多。当然这种直接消失的方式比较粗暴,孩子虽然不惦记吃奶,但是内心会有很大的分离焦虑,所以在断奶方面不推荐妈妈太彻底的消失掉。

但是,顺着这个思路想,对于那种特别戏精的娃,当妈妈的暂时消失一下,让孩子不用试图花力气用哭闹控制你,也是没问题的。

譬如说,你可以跟孩子说好了,妈妈这段时间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出门,但是夜里会回来陪你,躲过睡前这个敏感时期,让其他家人来安慰孩子,会比你在跟前要容易打发很多。时间长了,孩子也自然会找到替代摸你的方式来入睡。

五,简单粗暴戒断法

这个没啥说的,就是一刀切,从今天开始,不许摸了就是不许摸了,别跟我磨叽,不爽嘛,要哭吗?那就哭吧,哭累了就睡吧,摸是不要再想了。

你也可以给孩子订个倒计时,从哪天哪天开始,就不许摸了,并且在那一天送给他一些礼物做个补偿。

当然了,这种方法刚开始是比较折磨人的,孩子可能闹一两个小时还不睡,甚至闹了好几天之后,夜里也睡不实在,摸不到了总要醒来哭。这些戒断反应都是正常的。

只要你坚持下去,孩子总会可以适应新变化,而且学会了更适合自己的安抚方式,他还会比以前睡得更好了。要对孩子有信心。

以上这五种方式也不冲突,你可以先用温柔的方式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用激烈的方式一举戒断,或者可以白天激烈一些,晚上先温柔着,然后循序渐进,怎么混合都可以,按照孩子的反应也可以灵活变换方式。

另外,也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可供孩子替代摸你的方式,譬如买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触感特别好的小毯子让他摸,当然孩子未必领情,但是万一真的遇到孩子喜欢的,也是对戒断的成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孩子能听懂话了,在实施戒断之前,要先和孩子讲好道理,告诉孩子为啥不能继续这么做了,这是妈妈的隐私,妈妈不舒服,妈妈睡不好,不可以再这样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需要改变。当然,孩子知道原因,并不会减轻太多他的戒断反应,但是至少让孩子心里不会委屈。

还要补充强调一点:不要指望几次打骂可以让孩子改变习惯,尤其对于很多精神力量不够的妈妈,往往心情好了就让孩子摸,心情不好就发火臭骂或者打孩子一顿,这种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孩子总是有“得手”的可能,就算不得手,他也成功赢来了你对他的关注,这种赌博一样的不确定性,只会让孩子对这种安抚方式感到更加刺激更加渴望而已。

要么你就继续忍着让孩子高兴,要想戒,就得打起精神,正式的好好的戒,和家人商量好,拟定计划,严格执行,不要心软,一次成功。切忌心血来潮又犹犹豫豫,一天之内又戒又放弃,孩子承受了很多压力和你的脾气,坏习惯也没有改掉,两败俱伤。你首先自己要坚强,孩子才可能坚强起来。

最后,愿孩子们都能成长起来,成功的学会自己安抚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成长中不止是开心,也要忍受改变的痛楚,只要坚强走过去,你才会看到更开阔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