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看来我们得感谢屈原,为我们争取了一天的假期。

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北方端午节与南方不同的一些习俗文化

粽子不同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佩戴饰品的习俗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北方有的地方还会在自家门上贴五色彩纸折叠饰品,也有剪纸老虎,公鸡,寓意驱灾辟邪。

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习俗活动不同

南方:赛龙舟。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屈原投江换来的节日,盘点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北方:“踏柳”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端午节,从一个避瘟驱邪、养生健体的特殊日子,一步步演变为兼具缅怀屈原、爱国孝亲的节日,其中的文化逻辑自然值得我们探讨,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心理诉求,更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