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選科的3大常見誤區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變化是高校專業選考要求的提出,這個對高校的招生對口,學生的學習,以及國家人才的培養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然而,基於各個省市的實際情況,改革的一些內容有了些許差別,比如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採用的選科模式都是比較多的選科組合,而第三批的省份則是物理或歷史必選,選科組合數降低。這也算是對前面兩批省份所採取模式的微調吧。

新高考改革選科的3大常見誤區

近期,第三批改革8個省份的,已經有湖南,重慶,福建,河北,湖北,公佈了選考科目要求,還剩廣東、遼寧、江蘇的未公佈。這個對於需要做出決策的同學來說,還是有點尷尬的,畢竟在做決策時,選考科目要求這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否則到時候辛辛苦苦做好選擇,發現自己的選科不符合理想高校的專業選考要求,那就非常可惜了。所以,還是非常期待未公佈選考要求的三個省份抓緊時間公佈吧。

新高考改革選科的3大常見誤區

不過,顯然當下還出現了另外的一種極端,那就是太過關注選科的某些覆蓋率,而輕視了個人的實際情況。我們都知道選物理,它的專業覆蓋率肯定是最高的,幾乎所有專業都能報考,除了那些要求必選歷史的之外。有些家長跟同學覺得物理專業覆蓋率這麼高,那不管物理好壞,還是報了再說吧。其實這樣的心態要不得,到時候要麼出現專業選上了,但無法讀的痛苦局面;要麼就是競爭不過別人,根本選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因此,在參考選科覆蓋率等數據上還是要適度一些。沒有結合個人實際學業情況的參考,那就是瞎參考。這就是高考改革選科的誤區之一。

新高考改革選科的3大常見誤區

高考改革選科的誤區之二便是太注重現實,而忽視了未來的可能性。雖然說我們要進行當下的決策,但是選科其實也是個動態的過程,這個動態說的是人是會發生改變的,從高一到高三,他的興趣能力是在動態發展過程中,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這點來說,如果只重視目前的學業情況的話,未來的成長空間可能就會受限。比如你只根據目前的學科成績來做選擇,目前政治,地理,化學成績比較好,那就選這三科,而不考慮其他了。那麼是否有其他的可能呢?是否可以通過未來的職業夢想,通過職業興趣、能力的更加全面的分析來進行選擇呢?這樣的選擇是否更加合理?

新高考改革選科的3大常見誤區

我們都說選擇大於努力,的確,在殘酷的現實中,有時候光有興趣是不行的,甚至有能力還是不行的,你得順勢,只有在大趨勢下,你的興趣能力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否則很可能也只是事倍功半,碌碌無為!我們在做選擇時,的確要考慮興趣,能力等個人特質的東西,但是外部世界不得不考慮的,否則到時候可能就是出現,同樣的付出,甚至加倍的付出,你得到的比別人少太多太多了。這個就是高考改革選科的誤區之三,忽略了外部世界的不斷變化。

以上三個誤區,在我們的廣大學生群體當中,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希望大家能夠儘量克服這樣的誤區,在選科時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做出決策。

如果文章對您有啟發,有幫助,麻煩分享跟身邊的朋友,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